陈坤琴 任雪琼
福建省惠安县医院急诊科 362100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显著特点。临床上,在予以患者积极有效治疗干预的基础上,辅以完善的护理服务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键。深静脉血栓(DVT)为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类型,2018年,中国脑卒中大会的重症脑血管病论坛指出,卒中患者中DVT患者高达20%~50%,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分析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的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护理,是预防DVT发生的关键。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量表(Autar评分表)是目前临床上评估DVT风险因素的可靠量表[2],本文以我院收治的9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Autar量表在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9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分布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46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体位指导、饮食护理、下肢抬高及功能锻炼指导等。
研究组46例患者除常规护理外,同时行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病历资料收集。于患者入院早期(24h内)对其基本病历资料进行收集,包括性别、年龄、BMI、既往病史、现病史、手术史及外伤史等。(2)Autar量表评估。Autar量表共包括年龄、BMI、活动能力、外科手术、创伤风险、特殊风险(长期应用雌激素或避孕药)、高危风险(合并高危疾病)7大项;其中年龄、BMI、活动能力单项风险分值0~4分,外科手术、创伤风险单项风险分值1~4分,特殊风险分值1~3分,高危风险分值1~7分[3]。7项得分之和为危险因素总分值,根据患者总分值予以DVT风险评估,7~10分:低风险;11~14分:中风险;≥15分:高风险。结合每位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Autar量表对患者DVT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并分组。(3)护理分级。根据DVT风险评估结果,予以本组患者分级护理。①低风险组护理。本组患者主要开展DVT基础性预防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建议低脂、低盐饮食,多进食富含纤维类蔬菜水果,预防便秘;针对应用甘露醇治疗的患者提高补液量,以预防脱水;予以患者肌力评估,≤3级者将其下肢提高约30°,促进血液回流,并指导患者做踝泵运动,20组/次,3次/d,>3级者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其开展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禁止在患者同一血管反复穿刺,提高止血带使用的规范性,尽可能地避免在患者下肢开展静脉穿刺操作[4]。 ②中风险组护理。基础性预防护理措施同上,同时开展预防性物理干预,包括应用梯度压力弹力袜,使患者腿部肌肉对深静脉产生压力,增加下肢血液回流,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淤滞,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应用足底静脉泵,消除静脉淤滞,加速静脉回流,并形成血液湍流,对静脉瓣膜后方进行冲刷,防止血栓形成[5]。③高风险组护理。基础性预防护理+物理干预同上,同时开展药物预防干预。结合患者病情及医嘱,予以患者药物预防干预,包括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利伐沙班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等[6]。
1.3 观察指标
1.3.1 DVT发生情况:参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相关标准,统计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同时,根据深静脉血栓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分布比例[7]。
1.3.2 血液流变学:于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2周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时间。
2.1 DVT发生情况 研究组DVT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2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比较
2.2 血液流变学 护理干预前,两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指标值低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从目前国内外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来看,DVT可能对重症脑卒中后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的机制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它与内皮功能的缺损有关,造成了微血管的损伤,血管功能障碍,血液渗出和出血并发症;另一方面,它可能会使脑组织的缺血适应力下降,使之突然发生缺血情况[8];同时,可能会导致血小板持续活化,血栓形成倾向增加,从而导致最终梗死面积扩大,由此产生的临床结局不仅会导致卒中预后更差,而且之后患者的认知能力也会下降,卒中复发率增加。因此,在予以重症脑卒中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DVT的有效预防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Autar量表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DVT形成风险评估工具,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年龄、BMI、活动能力、外科手术、创伤风险、特殊风险、高危风险的评估,以更好地识别“潜在DVT风险”患者,从而高效进行早期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诸多研究报道强调,Autar评分与DVT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其对DVT发生率的评估和预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9]。本文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流变学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下,通过对患者DVT发生风险的评估,予以患者护理分级,在准确判断患者DVT危险程度的基础上,促进临床根据评分变化予以护理方案的制定及时调整,减少了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完全靠个人经验进行判断所造成的偏差,提供患者个性化、差异化的护理干预,提供DVT预防效果[10];同时,DVT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机制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因素评估机制,以判定高危程度,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提高临床预防效果。Autar量表从患者生理条件、病史、手术史、创伤风险及特殊风险、高危风险等全方面出发,能够准确判断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而予以患者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全面降低DVT发生风险,对降低DVT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11-12]。
综上所述,于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通过Autar量表的应用,可促进临床有效评估患者DVT发生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分级化护理,对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DVT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