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智远 周丽宝 叶文娟 高镇伟(通讯作者)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 广东 佛山 528325)
脊椎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以胸腰椎骨折最为多见。本病与暴力有直接或间接关联,以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较为多见。脊椎的解剖结构复杂,包含了脊髓及重要神经,骨折严重者可合并马尾神经或脊髓损伤,甚至发生截瘫、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因此,早期的诊治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对于脊椎骨折的诊断多依靠影像学检查,以往多采用X 线片,但数字化摄影(DR)属于二维图像,图像质量的受影响因素较多,且无法有效显示复杂的创伤性病变,总体诊断效果有限,存在一定的误诊、漏诊几率[2]。近年来,多层螺旋CT 在脊椎损伤的诊断广泛应用,具有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可多角度观察,有效提升了诊断效果[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X 射线和CT 对脊椎骨折诊断的效果比较,现具体汇报如下。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治疗的130 例脊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2 例,女38 例,年龄19 ~76 岁,平均年龄(42.1±13.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36h,平均(7.8±2.2)h;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脊椎骨折,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运动受限、站立困难等症状,行X 射线和CT 检查;致伤原因,车祸伤76 例,压砸伤18 例,高处坠落伤36 例;排除合并心、肝、肾等功能不全,全身多发性骨折,精神异常,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①X 射线检查。选用东芝的KXO-15R 型D R 数字X 线摄片机,常规摄脊柱损伤处的正、侧位片,部分可增加双侧斜位摄片,电压90 ~120kV、电流400mA、旋转速度为每转0.4s,自动曝光[4]。②多层螺旋C T 检查。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omatom Definiton AS 64 层螺旋CT 扫描机,以骨折或可疑骨折椎体作为扫描中心,设定层厚5m m、层间距5m m、螺距0.75、电流250m A、电压120k V,行横断面平扫,扫描后进行薄层重建,重建层厚1.0m m、层间距1.0m m,将所有图像数据上传至后处理工作站,依据患者具体损伤情况行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以能够清晰显示椎骨及邻近组织损伤情况为宜[5]。由2 名高年资的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双盲阅片,独立诊断,若两者的诊断结果不一致,则协商一致后出具诊断结果。
统计脊柱骨折部位诊断准确率,包括前柱骨折、中柱骨折、后柱骨折以及总骨折诊断准确率;统计脊柱骨折类型诊断准确率,包括单纯压缩型、脱位型、爆裂型;统计脊椎骨折解剖学诊断准确率,包括小关节滑脱、椎管狭窄、椎体移位、骨碎片、脊柱后突成角等。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病理诊断,前柱骨折81 例,中柱骨折39 例,后柱骨折10 例。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观察组在前柱骨折、中柱骨折、后柱骨折以及总骨折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祥见表1。
表1 两组脊柱骨折部位诊断准确率比较[%(n/n)]
病理诊断,单纯压缩型骨折51 例,脱位型骨折25 例,爆裂型骨折54 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观察组单纯压缩型、脱位型、爆裂型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脊柱骨折类型诊断准确率比较[%(n/n)]
病理诊断,小关节滑脱63例,椎管狭窄47例,椎体移位31例,骨碎片78 例,脊柱后突成角19 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观察组在小关节滑脱、椎管狭窄、椎体移位、骨碎片、脊柱后突成角等脊椎骨折解剖学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祥见表3。
表3 两组脊椎骨折解剖学诊断准确率比较[%(n/n)]
脊柱解剖结构复杂,在人体结构中的作用重大。脊柱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以外伤性骨折最为常见,常合并椎体、小关节等损伤,病情复杂,尤其是爆裂型骨折,其骨碎片可插入椎管,损伤脊髓,造成脊神经的不可逆损伤,导致截瘫、高位截瘫,甚至死亡[6]。临床研究显示,60%~75%的胸腰段脊椎骨折术均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这与术前未能完全明确骨折移位情况以及椎管受累严重程度等有关[7]。因此,早期明确诊断、选择适宜治疗方法、恢复脊柱解剖结构及稳定性至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是临床首选辅助检查手段,X 线、CT 均是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X 线是以往临床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拍摄正侧位片,通过观察脊柱的形态及结果有无异常,以此作为诊断依据。第一,正位片可清晰显示脊椎骨折处的椎弓根间距,测定椎体横径,观察椎弓根及椎体是否存在增宽或缩小,并可发现有无横突处骨折;第二,侧位片能显示椎体后缘连线是否有连线前移或后移情况,观察有无椎体形态变化以及有无棘突分离,还可观察脊柱后凸是否存在畸形[8]。但脊柱结构复杂,存在相互重叠,且骨折无规律可循,部分位于脊椎后侧、上胸段椎体与肋骨重叠部位的骨折,在X 线图像上无法清晰显示骨性结构特征,此外,椎弓骨折等复发性骨折也无法有效显示骨折细节,对于合并血肿、软组织损伤等显示效果也不佳[9]。因此,X 线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总体诊断效果一般。
多层螺旋CT 近年来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具有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广等优势,能够获得薄层图像,图像信息更为丰富、直观,结合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可行任意平面的图像重建,从而清晰显示骨折线走向以及细微骨折,明确有无骨折片移位以及移位方向,观察有无脊髓受压,以及椎管、椎体、附件等有无损伤。同时,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则有效解决了组织结构重叠及运动伪影问题,通过任意轴心的旋转及切割避免了组织所致干扰,形成的图像数据信息传送至处理站后即可形成多角度三维立体影像,使医务人员获得全景视角,观察更为直观、细致,充分研判骨折部位影像资料,提升诊断准确率[10]。此外,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可极大地避免类X 线摄片过程中对患者的搬动,减少了搬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二次伤害。但CT 也有一定缺点,其为轴向成像,在整体观察性上效果较差,临床可结合X线检查,明确有无脊柱成角畸形,从而减少漏诊、误诊,更好的指导手术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前柱骨折、中柱骨折、后柱骨折以及总骨折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单纯压缩型、脱位型、爆裂型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在小关节滑脱、椎管狭窄、椎体移位、骨碎片、脊柱后突成角等脊椎骨折解剖学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充分证明与X 射线相比,CT 对脊椎骨折的诊断效果更好,对脊椎结构显示清晰,避免了组织干扰及结构重叠,有助于全面观察和分析,大大提升了临床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CT 对脊椎骨折诊断的效果更佳,能准确诊断骨折部位、类型及相关解剖学特征,值得在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