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朝鲜投资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以吉林省企业对朝鲜投资为中心

2021-01-12 05:48:46李圣华朴银哲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吉林省朝鲜经济

李圣华 朴银哲

中朝两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企业的对朝投资在确保上游资源的同时开拓了新的市场,转而实现了投资活动的多样化;而朝鲜则将经济资源转换成了经济发展所需的动力。中国企业对朝鲜的投资是进入21世纪之后逐渐增加的,在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朝鲜经济革新的促动下,中国企业开始了对朝鲜的投资。从2003年到2016年为止,中国企业的对朝投资经历了两轮投资高峰期,期间国内共有21个省市进行了对朝投资,其中,吉林省和辽宁省凭借与朝鲜接壤的有利地理优势,承接了大量国内企业的对朝迂回投资,成为对朝投资的主导地区。吉林省是中国第一大对朝投资省份,吉林省的对朝投资活动也经历了两轮投资高峰期,且在两轮投资期里投资方向和投资目的地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呈现出投资类型多样化等特征,这也是吉林省对朝投资与其他省份对朝投资显著的不同之处。但是,受联合国对朝国际制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17年以来对朝投资基本上处于停止状态。

2018年,朝鲜利用“冬奥外交”巧妙地走出了其被孤立的状态,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中国企业的对朝投资又重新被提上议程。从2018年3月到2019年6月,中朝共进行了五次首脑会晤,中朝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会晤期间双方对“中朝友好合作关系是双方坚定不移的方针”达成共识,中国强调将大力支持朝鲜新经济建设战略路线,这构成了新时代中朝合作的战略基础。

一、中国企业对朝鲜投资的背景

对于中国企业的对朝鲜投资而言,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倡导的图们江地区开发为其提供了投资契机,并且为中朝两国政府制定的经济合作方针提供了合作保障。

(一)图们江地区开发

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作为内陆省份的吉林省也在积极研究探索提升对外开放的问题。吉林省为了解决“出海口”问题进行了恢复我国在图们江通海航行权利的课题研究,并在1987年5月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解决我国图们江出海口问题的请示”。(1)李圣华:《延边经济增长模式与实践》,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89页。1990年,中国提出的东北亚各国之间存在经济互补关系的论断,引起了中外学者和UNDP官员的关注,随即UNDP提出了“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项目”,并于1991年10月宣布该项目是UNDP在东北亚地区的“首选支持项目”。

中国政府作为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倡导者,积极响应UNDP的号召,国务院于1992年3月批准吉林省珲春市为沿边开放城市,又批准设立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享受类似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朝鲜也积极响应图们江地区开发,1991年12月宣布设立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区,设罗津港、先锋港、清津港为“自由贸易港”,随后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家企业到罗先进行投资。(2)林今淑:《中朝经贸合作》,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28页。

然而,20世纪90年代,朝鲜的外资引进受1993年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而发生的“第一次朝核危机”、“苦难的行军”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

(二)两国政府间合作

进入21世纪之后,中朝经济合作迎来了新的局面,中朝两国政府在2005年确立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12字经济合作方针,随着两国经济合作关系的升温,中国企业的对朝投资开始逐渐扩大。2010年,该经济合作方针被调整为“政府主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16字方针,中朝经贸合作进入了从传统模式发展为合作双赢、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新历史时期,为双边共同发展和促进经贸合作提供了运作原则。除此之外,为了推进两个经济区的开发合作,在2012年成立了中朝共同开发和共同管理的罗先经济贸易区管理委员会和黄金坪—威化岛经济区管理委员会。

2017年,朝鲜连续进行了导弹发射试验以及第六次核试验,随即联合国安理会公布实施最严厉的对朝制裁,中国也加大了单边对朝制裁力度,从此对朝投资基本上宣告终止。2018年,朝鲜半岛局势缓和之后,中朝共举行了五次首脑会晤,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对金正恩委员长表示中国对朝鲜的“三个不变”和“三个支持”,并在访朝期间表示“中朝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3)《关于中朝关系,习近平说了三个“不会变”》,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8/06-22/8543956.shtml。

二、中国企业对朝鲜投资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朝鲜“7·1经济管理措施”的出台,以及受中朝经贸关系升温的影响,中国企业开始进行对朝投资。如图1所示,从2001年开始到2016年为止,中国企业对朝投资次数为229次(包括重复投资),累计投资额达到4.8亿美元。(4)2017年,朝鲜连续进行了弹道导弹试验和第六次核试验之后,国际社会和相关国家加大了对朝制裁力度,从而使朝鲜完全被孤立,对朝投资和贸易处于停止状态。从2017年开始没有对朝投资的数据,因此,本文数据截至2016年。先从投资次数上看,先后出现了以2006年和2010年以后几年为主的两次投资高峰期。2004年,温家宝总理会见金正日委员长时提出了鼓励中国企业对朝鲜投资的主张,2005年胡锦涛主席访问朝鲜时提出了“扩大对朝投资方案”,并在2005年两国政府确立了12字经济合作方针,在此背景下出现了第一次对朝投资高峰,在2006年中国企业对朝鲜共进行了34次投资。(5)2005年3月,中朝缔结了《投资优惠与保护协定》,为中朝企业提供了投资合作的法律保障。

2010年8月,12字方针调整为16字方针;2012年,罗先和黄金坪—威化岛两个中朝共同管理委员会成立;从2013年开始,朝鲜在“核·经济并进政策”路线指引下陆续设立经济开发区等,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出了良好的对朝投资氛围。由图1可知,2001-2016年期间,中国企业的对朝投资连续保持着每年20到30次的投资次数。在2017年朝鲜进行了第六次核试验之后,随着国际社会对朝制裁力度的加强,对朝投资基本上处于停止状态。但是投资规模跟投资次数比起来相对有限,在2010年之前主要以小规模投资为主。2010年之后投资规模虽然有所上升,但仅在2012年投资规模超过1亿美元之外,其他年份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说明中国企业并没有对朝鲜进行大规模投资。

图1 中国对朝投资规模和次数统计图

图2表示的是中国各省市对朝投资次数。据中国知企业网站统计,从2003年到2016年为止,中国各地区总共有192家企业进行了对朝投资。其中,吉林省和辽宁省是主要的投资省份,吉林省共有70家企业进行了对朝投资,辽宁省有59家企业进行了对朝投资,吉林和辽宁两省的投资企业数占总数的67%。其他省份的投资企业十分有限,除了北京有11家企业、山东有12家企业之外,其他省份的投资企业仅有1-5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吉林和辽宁两省的很多对朝投资企业是中国南方的企业以中朝边境地区为中介所进行的投资,不全是吉林省和辽宁省的本地企业。国内企业的迂回投资成就了吉林省和辽宁省成为对朝投资的主导地区,其中也不乏国内大企业的对朝投资。

图2 中国各省对朝投资企业统计图

由图3可知,上述的192家企业在2003年至2016年期间分别对农业、物流及运输业、建筑业及建材、水产品、纤维服装业、化学工业、贸易、服务业、制造业和矿产及矿物开发等十个行业进行了投资(包括重复投资)。其中,对矿产及矿物开发行业的投资最多,投资次数为49次,占投资总数的22.48%;其次是制造业,占投资总数的17.43%;对服务业和贸易的投资分别占15.6%和10%;对其他行业的投资占比小于10%;对农业的投资仅占2.75%。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对资源开发性和市场开发性的投资目的较强,同时与图1的投资规模结合起来看,中国企业的对朝鲜投资处于试探性的开拓阶段,同时也反映出朝鲜国内并没有具备引进外资的各项条件。

图3 中国企业对朝投资行业统计图

三、吉林省企业对朝鲜投资的现状

吉林省企业的对朝投资行业和投资目的地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呈现不同的特征,下文将通过投资行业和两轮投资对比分析吉林省企业对朝投资的主要特征。

(一)投资行业

表1 吉林省企业对朝鲜投资企业数与行业统计表

据中国知企业网站公布的数据,吉林省企业是从2003年开始进行对朝投资的。如表1所示,吉林省对朝投资也经历了以2006年和2010年之后为主的两轮投资周期,在第一轮周期中2006年投资企业数达到峰值,在第二轮周期中2013年投资企业数达到峰值。从2003年到2016年吉林省总共有70家企业进行了对朝投资,其中一些企业进行了重复投资,累计在朝鲜设立了82家企业。

由表1可知,在从2003年到2009年为止的第一轮投资周期中,吉林省企业主要投资在矿物开发、制造业、化学工业、建材等行业,对资源开发和市场开发的投资动机较强。其中,对矿物开发的投资最多,共有8家企业投资矿物开发,占到2016年为止对矿物开发投资企业(共有12家)总数的75%。其次是对化学工业、制造业以及建材等行业的投资企业较多。在2008年和2009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低迷以及2008年金刚山游客枪击事件引发的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等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吉林省对朝投资陷入低迷状态。

图4 吉林省对朝投资行业统计图

2010年之后吉林省对朝投资开始复苏,在第二轮对朝投资中出现的显著特征是对服务业的投资明显增加。结合图4的吉林省企业对朝投资行业来看,到2016年为止吉林省企业对朝投资次数最多的是对服务业的投资,从2010年开始对旅游观光、旅店餐饮业、商务中心运营、房地产开发、中介贸易、批发零售等服务业的投资显著增加,到2016年为止吉林省企业在朝鲜共设立15家与服务业相关的企业,占投资企业总数的18.3%。其次是对矿产及矿物开发、贸易、建材等行业的投资,对这四个行业的投资数占投资企业总数的60%。

(二)两轮投资对比

通过两轮投资周期的比较可以发现,吉林省企业的第一轮投资主要集中在矿产及矿物开发、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等行业,第二轮投资主要集中在服务业、贸易和建材等行业,两轮投资周期中的投资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2显示了在两轮投资周期中,投资次数最多的矿物开发和服务业领域的具体企业信息。在矿物开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投资是吉林昊融集团的对朝投资。2006年4月,中国有色集团和吉林昊融集团在北京与朝鲜金刚总会社签署有关朝鲜有色金属合作开发协议。对有色金属领域的三方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有色集团和吉林昊融集团的共同合作,同时也有利于朝鲜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2008年4月,吉林昊融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在朝鲜设立朝鲜金刚矿业会社,开展金矿开采及销售业务。2014年4月,吉林昊融集团有限公司对朝鲜金刚矿业会社进行投资,中方对朝鲜金刚矿业会社的投资合作主要采取合营方式。(6)吉林昊融集团有限公司还有一家子公司为丹东昊融贸易有限公司,2013年11月该公司在朝鲜设立飞流江金山合作会社,经营范围是金精矿生产与销售。另外,吉林省长白经济开发区招金矿业有限公司对亚洲大型铜矿之一的朝鲜惠山青年铜矿进行投资,与朝方合作开发铜矿。(7)目前,通化市懿昌经贸公司和延边海沟东部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对朝投资处于吊销或非正常营业状态。还有延边天池工贸有限公司虽然不在知企业网站提供的投资企业清单上,但该公司在2003年对朝鲜茂山铁矿进行投资,到2017年8月15日中国制裁朝鲜之前为止一直通过和龙南坪口岸进口铁矿粉,这类企业主要通过补偿贸易的方式进行对朝投资。而采取补偿贸易方式的企业没被列入对朝投资企业清单中,说明加上补偿贸易类型企业的话,中国对朝投资企业数远超知企业网站提供的投资企业数。

表2 吉林省企业对朝投资主要产业统计表

由表2可知,在服务业领域,2006年4月延边虹达工贸有限公司对朝鲜进行投资,在罗先设立了朝鲜罗先美延商业会社,开展酒、饮料、食品加工和销售等业务。2010年以前对朝服务业投资的吉林省企业仅此一家;2010年以后相关企业陆续对朝鲜的服务业进行投资,如2010年3月珲春市吉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朝鲜设立罗先市旅游(观光)综合开发会社,开展与旅游观光相关的业务。2012年至2014年是吉林省企业对朝鲜服务业投资的高峰期,经营范围涉及驻朝办事处、咨询服务、商务中心和批发零售等多个领域。

通过比较表2中的吉林省企业对朝矿物开发和服务业的投资可知,在吉林省对朝投资企业中,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和延边州以外的企业的对朝投资项目和投资目的地存在明显的差异。对投资项目而言,延边州以外的企业主要对矿物开发进行投资,占矿物开发投资企业总数的2/3;而对服务业的投资有2/3是延边州内的企业。对投资目的地而言,因矿产埋藏地理位置的原因,罗先不是投资目的地,但对服务业的投资80%都集中在罗先。除了服务业之外,延边州内的企业对贸易、水产品和建材等领域的投资基本上集中在罗先。(8)另一个投资大省辽宁省的对朝投资主要集中在矿物开发和制造业等领域,而且对罗先的投资很少。

在对朝投资的70家吉林省企业中,延边州内的企业有50家。对投资目的地来说,吉林省企业总共在罗先投资设立了36家企业,其中延边州内企业在罗先投资设立24家企业。(9)因为知企业网站没有明确标注中国企业对朝投资目的地,因此,中国企业是否投资罗先是以极少数明确标注罗先为投资目的地的企业,以及在朝鲜设立的企业的冠名标注罗先的企业为依据计算投资罗先的企业数。从中国全部企业在罗先投资设立47家企业的情况来看,吉林省企业与国内其他省份的企业相比更偏好于投资罗先,特别是延边州内50%的对朝投资企业选定罗先为投资目的地。而且与中国对朝投资企业主要投资在矿物开发和制造业等行业相比,延边州内企业更倾向于投资服务业、贸易和建材等行业。

(三)吉林省企业对朝投资的特征

1.对朝投资的主导地区

吉林省成为对朝投资的主导地区,有以下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以吉林省为据点的国内企业的迂回投资大幅增加。随着中朝两国政府经济合作方针的出台,在中朝两国经济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的大潮流下,很多国内企业以吉林省为据点开始了对朝投资。比如,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以长白经济开发区为据点,在朝鲜开展铜矿开采业务;大连创立经济贸易有限公司以珲春为据点,在罗先开展物流运输业业务;哈尔滨市北大荒集团以珲春为据点,在罗先投资农业;香港王福特有限公司以延吉为据点,在罗先投资商业区建设。对吉林省的对朝投资而言,国内企业的迂回投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0)[韩]裴宗烈:《吉林省的对朝投资:现状和类型》,《KDI朝鲜经济评论》2016年5月号,第52页。同时,也能看出在吉林省内,以延边州内和延边州外地区为据点的国内企业迂回投资的不同投资方向。二是国内大企业的对朝投资规模扩大。到20世纪90年代为止,吉林省的对朝投资是主要以延边州内的小规模投资为主。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两国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和朝鲜基础设施的改善,大企业开始投资朝鲜。吉林省内具有代表性的大企业是亚泰集团和吉林昊融集团,亚泰集团在朝鲜投资建设水泥工厂,吉林昊融集团投资矿产开发。吉林省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黑龙江省的北大荒集团、浙江省的万向集团和北京市的建材集团等,虽然国内大企业的对朝投资规模扩大了,但国有大企业的对朝投资甚少。

2.投资以罗先为中心

在2010年以前吉林省企业对罗先的投资比较少,在2010年以后第二轮投资期中对罗先的投资显著增加。2010年中朝两国政府制定的16字方针以及2012年中朝共同开发和共同管理的罗先经济贸易区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是推动中国企业对罗先投资的主要因素。16字方针的制定进一步深化了两国经济合作关系,而罗先经济贸易区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对罗先经济贸易区的投资项目和优惠政策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对投资项目来说,罗先经济贸易区管理委员会制定了7个基础设施项目,8个港口、码头、铁路投资目录和15个产业项目,明确了投资方向。另外,两国间银行结算体系的建立、国际邮路的开通和送电网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罗先的投资环境大幅改善。经济合作方针的制定、优惠政策的实施和投资基础设施的改善使罗先成为投资集中地,也凸显了罗先经济贸易区的竞争力。

3.投资类型多样化

从图4的对朝投资产业中可以看出,吉林省企业的对朝投资呈现投资类型的多样化。吉林省企业的对朝投资类型主要包括资源开发型、市场开发型、出海口确保型、劳动力确保型等类型。(11)在投资类型中,资源开发型指的是以寻求境外资源为主要目标的投资经营活动,市场开发型是以寻求外国市场为目标的投资经营活动,劳动力确保型是寻求低成本劳动力的投资经营活动。比如,出海口确保型的投资有为了构筑连接珲春(图们)—罗津港(清津港)—浦东、宁波等港口的物流体系,对朝鲜罗津港(1号码头)和清津港(3、4号码头)的国内企业的投资。对劳动力确保型而言,为了确保朝鲜的劳动力,吉林省实施了两种有效措施:一种是扩大对朝鲜服装委托加工贸易的投资,中朝服装委托加工贸易的迅速增长促使纤维类贸易成为推动中朝贸易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另一种是2012年开始实施的朝鲜劳务进口政策,通过引进朝鲜劳动力,确保了吉林省边境地区经济开发区所需的劳动力。吉林省企业对朝投资类型的多样化,不仅促进了长吉图地区中朝经济合作向多元化发展,也对中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经验。

四、中国企业对朝鲜投资的未来展望

根据上述分析的内容,笔者从以下五个视角展望今后中国企业对朝鲜投资的方向:

(一)认清投资机会,充分重视风险

朝鲜自然资源丰富,并且拥有优质而廉价的劳动力,中国则在资金、技术和改革开放的示范作用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中国企业的对朝投资具有较强的资源开发型和市场开发型投资目的,但投资机会并没有带来良好的效益,反而带来较高的投资失败风险。原因是对朝投资企业只看到了投资机会,并没有充分考虑投资机会背后蕴藏的各种风险。中国企业对朝鲜投资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法律、国际政治环境和基础设施等。而资源开发型行业是这些诸多风险都集中于一体的高危行业,比如在投资中,朝方中介机构或合作企业出现违约时,中方蒙受的损失将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且电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瓶颈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正常运营。因此,中方投资者必须在认清投资机会的同时,充分重视法律、国际政治环境等风险,制定好规避风险的对策。

(二)正确选择投资行业和合作对象

由于朝鲜的诚信机制和法律环境还不完善,外资企业在朝鲜只能以与朝方合营的方式投资,且由于外国人受行动管制等原因,中方对朝投资成功的关键是找好有实力且讲信用的合作伙伴。对投资行业而言,旅游业、加工组装行业和水产养殖行业在中、短期内是投资风险较低的行业。加工组装和水产养殖行业可以利用朝鲜廉价的劳动力,中方企业可以在成本、免税等方面享受优惠的同时,在朝鲜建设加工生产或养殖生产基地来进行扩大生产,而且在合作中产品销售、运输和贷款回收等核心环节应由中方掌控。而旅游业是在目前对朝国际制裁尚未解除的情况下,投资实施可能的极少数行业之一。

(三)扩大对罗先地区的投资

2012年8月,中朝双方共同签署了《罗先经济贸易区共同开发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的发展目标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工业区、物流网和旅游业的共同开发和建设上,发展原材料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轻工业、服务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六大产业。《规划》是根据适地布置、产业集聚、项目集中的原则,经济贸易区产业区形成一带、双核、四区、八园的格局,主要是形成连接罗津—先锋—雄尚—窟浦的滨海产业区,建设罗津港国际物流产业区、先锋白鹤核心区、滨海特色旅游产业区和窟浦现代高效示范区,将重点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设施、产业区及配套设施、电力设施和城市管理设施。因此,今后吉林省的对朝投资应加大对罗先地区的投资,一方面通过对罗津港(还有清津港)以及相关铁路、公路的投资推动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通道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大对出口加工业和制造业的投资,把罗先地区的发展和吉林省的对外开放紧密连接在一起。

(四)加强与罗先地区的产业合作

在产业配置方面,应在罗津地区主要建设仓库保管和物流、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服装和食品加工四大工业区;在先锋地区建设原材料工业、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四大工业区;在雄尚地区建设综合性木材加工区;在窟浦地区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对投资项目而言,罗先经济贸易区管理委员会制定了7个基础设施项目,8个港口、码头、铁路投资目录和15个产业项目,明确了对经济贸易区的投资方向。吉林省在汽车、化学工业和木材加工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今后应与罗先地区加强优势领域的产业合作,逐步转换对朝投资方向。

(五)推动中朝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目前,受国际社会对朝制裁的影响,不仅中朝经济合作关系陷入低迷,而且朝鲜设立的经济开发区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对吉林省来说,利用对朝口岸优势,以长吉图边境地区口岸为中心,建立中朝跨境经济合作区是现阶段符合中朝两国经济发展路线的可行方案之一。长吉图地区中朝跨境经济合作可以利用地缘优势让俄罗斯和韩国参与到该地区的经济合作中来,促进该地区的跨境经济合作的进程。长吉图地区中朝跨境经济合作的顺利推进,一方面能带动朝鲜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能把朝鲜纳入到东北亚国际合作体系中,可以积极推动以罗先经济贸易区为核心的国际合作,成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有效纽带。长吉图地区中朝跨境经济合作的发展,在既可以带动朝鲜经济的同时,又可以带动中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共同促进以中朝边境地区为核心的国际经济合作,为“东北亚地区协调发展新模式”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并为进一步提高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推进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经贸合作、提高东北亚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和“一带一路”高质量的建设、中国东北振兴的协调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五、结语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朝经济合作方针的确立,两国经济合作关系迅速升温,中国企业扩大了对朝鲜的投资。到2016年为止,中国企业的对朝投资经历了两轮投资周期,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矿物开发、制造业、服务业和贸易等行业,针对资源开发和市场开发的投资动机较为明显。从国内对朝投资地区来说,吉林省是对朝投资次数最多的省份,承接国内企业的对朝迂回投资,吉林省成为对朝投资的主导地区。通过对朝投资行业的分布和两轮投资周期的比较,总结出吉林省在对朝特定地区的投资和投资类型多样化等方面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对朝投资相比存在鲜明的特征。对中国投资企业而言,对朝投资在面临机遇的同时,又面临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挑战。对朝方而言,合同毁约率高、基础设施薄弱以及容易受国际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是引进外资的主要阻碍因素;对中方而言,投资行业过于集中、投资规模较小以及投资目的地的选择等是阻碍企业投资活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鉴于上述分析,最后从重视风险、选择正确的投资行业、扩大对特定地区的投资以及推进中朝跨境经济合作等视角展望了中国企业今后对朝鲜的投资趋向,以期为两国经济合作关系提供一条可行的路径。

猜你喜欢
吉林省朝鲜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石油沥青(2019年6期)2019-02-13 04:24:34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环球时报(2018-09-10)2018-09-10 04:10:44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南方周末(2016-01-07)2016-01-07 15:47:28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环球时报(2012-01-09)2012-01-09 09: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