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合唱训练策略

2021-01-11 20:11:46常婷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合唱训练中学音乐策略

常婷

【摘要】现如今,合唱教学成为初中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音乐能启迪人心灵,通过学习音乐,增进学生感知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是当今教育教学事业中最为主要的核心。音乐作为促进学生整体素养提升的课程,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笔者结合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现状,阐述了在初中开展合唱训练的意义,以及开展合唱训练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学音乐;合唱训练;策略

纵观音乐发展史,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就合唱而言,其实在我国古代就已存在。在古代,王室进行祭祀或者举行重大典礼时,都有宫廷乐队进行演奏,其中包括合唱,只不过是以乐器之间的“合唱”形式呈现。音乐合唱在国外的发展历史也比较久远,其中以美声合唱最为典型。在欧洲,音乐合唱象征着高雅艺术和尊贵。后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学被纳入中小学教材中,音乐合唱也成为当前音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在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初中音乐教学方式也在原来教学基础上有所变化。就音乐合唱教学来说,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相信变化。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合唱过程中音律的和谐,而忽略了感官配合的重要性。并且在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对合唱的理解懵懵懂懂,音乐整体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一、初中开展合唱训练的意义

初中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该阶段是对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重要阶段,也是学习的最佳阶段。在初中开展合唱训练主要有两点重要意义。其一,通过音乐合唱训练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众所周知,音乐不仅仅作为一门教学科目而存在,更是一种音律艺术。对初中生而言,或许对音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音律外在感知的层面,对艺术层面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然而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整体素养,塑造学生音乐意识、提升学生思维创造力的最佳阶段,音乐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二,音乐合唱教学形式,有别于传统教学形式,能让学生眼前一亮,提升课堂效率的同时,优化教学策略,去长板,补短板,为音乐教学策略的优化奠定基础。

二、初中开展音乐合唱训练的有效策略

1.明确教学意义,培养合唱兴趣

合唱和传统音乐教学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合唱训练注重整齐划一和整体性,而传统音乐教学中更为注重音乐的独立性和个性体现。就这一层面来说,合唱训练的难度更大。因为在合唱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想要让他们凸显自我个性相当容易,但让他们做到整齐划一却是难上加难。因此,明确教学意义,是培养学生合唱兴趣,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

例如,在学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时,在进行合唱训练之前,教师要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掌握合唱要点的同时,明白歌曲背后所传递的能量。教师可以将该首歌的创作背景故事讲给学生听,并将歌曲想要传递的能量以抛砖引玉的方式灌输给学生,以便于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能投入更为真实的情感,让歌曲的演唱富有真情和感染力。

2.设置趣味合唱,提升合唱水平

从某种程度而言,合唱属于音乐教学中难度较大的教学方式。尤其对中学生而言,尚没形成正确的合唱观念,对音乐合唱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明白如何进行合唱,如何才能合唱好等现象。因此,“合唱”便变成了“合喊”,毫无技巧可言,也没有表现出音乐的美感。因此,在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标新立异,设置趣味合唱教学法,提升学生合唱兴趣,以此提升合唱水平,促进音乐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对合唱的更进一步理解。

例如,在合唱《我的中国心》时,为了让教学形式变得富有趣味,我让学生基于歌曲内容进行角色扮演。部分学生在讲台下合唱,部分学生在讲台上表演,通过声情并茂的方式,让合唱教学成为一种乐趣。当然,在进行情景再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歌曲不同创作背景,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去长板,补短板的方式。将多元化教学方式融入到音乐合唱训练中,增加课堂趣味性,提升学生合唱水平。

3.注重感官配合,提升合唱能力

传统音乐教学中,尤为注重感官配合。音乐不仅是音律艺术,也是一门肢体行为艺术。在合唱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声、情、音、形等,直接影响了合唱效果。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学生音律的配合,从而忽略了感官配合,导致合唱效果无法取得理想效果。感官配合能力的提升,不仅仅表现在学生声情并茂中,也表现在合唱过程中音律表达的抑扬顿挫中,抑扬一致、音律和谐,也是感官体现的重要表现。

例如,在合唱《祖国不会忘记》时,我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一段该歌曲的合唱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对这首音乐音律有更深的把握,从而在合唱过程中形成一致的情感共鸣。有了情感共鸣,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能将自身真情实感带入到音乐中,从而让音乐在抑扬顿挫的歌声中变得富有活力。与此同时,也正因为情感的投入,也让学生的肢体形态和面部表情和音乐的质感更为和谐,营造出人音合一,音律之美的完美效果,从而提升合唱能力。

总而言之,合唱教学是现如今音乐教学中的主要核心内容。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合唱教学对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凸显音乐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从而提升初中生合唱水平,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促进初中生整体素质提升的同时,为音乐教学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贾艳梅.合唱教学对初中学生音乐素质提升的研究[J].黄河之声,2019(13):98-99.

[2]彭倩.论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J].艺海,2019(6):136-138.

[3]张雍廷.浅析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J].艺术评鉴,2018(17):93-94.

猜你喜欢
合唱训练中学音乐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职高合唱训练中跑调问题的解决措施
浅析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及注意问题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23:15:44
合唱有益于农村学生行为习惯之养成
考试周刊(2016年95期)2016-12-21 14:10:47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
浅谈中学音乐情感教学的运用
中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24:19
论群体心理对合唱训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