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泽维
【摘要】作为一项竞技、合作类运动项目,足球训练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从某方面来讲,不仅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强化他们合作能力,与此同时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保障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中也发挥重要性作用。新课改下学生体育项目技能的有效性培养受到了各界高度关注,其中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足球如何在教学改革趋势下实现高质量教学,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为此本文主要立足高校体育足球教学,就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以及处理对策展开了深入探讨,以此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足球技能的同时推动他们的全面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足球训练;安全隐患;处理对策
引言: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足球对于改善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他们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性作用,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经调查,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足球训练主要内容有——速度训练(足球训练核心)、力量训练(足球训练基础)以及体能训练,可现阶段由于在课程教学中,重视技能学习、教学方式单一、内容趣味性不足以及缺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的普遍存在,在影响课程整体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了学生生命安全,为此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改革,是目前促进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有效渠道。
一、高校足球教学中安全隐患问题的出现原因
(一)缺乏系统化训练方案,“超负荷”训练严重化
在足球训练中,训练方案作为训练工作的战略指导,训练强度、密度设置是否合理,是影响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临界点”是足球训练中学生身体超出所能承受极限的点,若此时教师仍继续高强度训练,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甚至还会导致学生身体机能受到损伤,而目前来看在进行足球训练时,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系统化的训练方案,导致学生“超负荷”训练现象较为严重,久而久之甚至对学生身体机能造成难以估计的伤害。
(二)训练方式过于单一,忽视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作为足球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训练重视度不足,也是目前影响足球训练效率的重要因素。从某方面而言在足球竞赛中,运动员体能是影响比赛成败的关键因素,但在训练时由于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速度训练和力量训练,未能就“无氧耐力”和“有氧强度”练习意义展开系统化剖析,再加之练习时间和精力有限以及训练手段单一化,在影响训练成效的同时对学生全面化发展而言也是极其不利的。
(三)大学生本身对有氧和无氧训练的重视度较低
现阶段足球运动比赛节奏的不断加快,对抗也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自身的体能成为了影响比赛的关键。无氧耐力和有氧强度练习,从某方面来讲对提高球员本身耐力以及体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作为训练对象,大学生本身对无氧和有氧练习重视度不足问题的存在也十分普遍,导致各项联系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据调查造成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训练时教练未能就“无氧耐力”和“有氧强度”练习的规范化开展意义展开系统化剖析,再加之练习时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教育工作者没有对训练内容做系统化划分,由此在不斷削减大学生对有氧和无氧训练重视度的同时,大学生自身体能也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二、高校组教学中安全隐患问题的处理对策
(一)革新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理念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战略指导,革新教育教学理念从某方面来讲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高质量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基础。在足球教学中,部分教育工作者由于过于重视学生的技能学习,忽视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再加之教师始终以一种高姿态对学生指手画脚,师生关系紧张化在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化发展,为此在高校足球教学改革背景下,首先教育工作者需摒弃传统化的教学理念,明确在“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主体已由自身转为学生,故而在教学各项教学活动的制定需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增加足球教学趣味性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感受足球的魅力,并通过确保“理论”和“技能”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以此在有效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满足课程教学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足球水平。
(二)采取鼓励式教学,提高对足球理论知识的有效讲解
由于学生个体化差异的存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学习能力也存在一定差距,若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未能根据学生实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不仅削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化发展,为此要想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在教学中教师需采取鼓励式教育,通过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给予学生肯定和帮助的前提下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作为学生足球知识、技能学习的重要途径,足球教学工作是否全面开展是影响课程整体教学现状的重要因素,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由于目前部分教育工作者习惯性将教学重心集中于“技能教学”,且大多只是带领学生进行动作模仿,并未深入讲解动作要领,在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动作不规范问题屡见不鲜,不仅极易损伤学生身体机能,还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全面化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目前来讲要想有效地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在教学中教师需采取“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足球运动、文化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足球技能,除此之外在教学中为全面提高学生足球学习的自觉性和探索欲,在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还需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开展个性化教学在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长处、了解自身短处的前提下能“扬长避短”,由此来保证预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间歇跑来提升无氧耐力和有氧强度
足球训练中,有氧训练作为基础性练习,对大学生耐力的提升以及疲劳恢复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比赛强度的增加以及节奏的加快,倘若在进行训练时只是确保了有氧强度练习落实到位,忽视了大学生自身的无氧耐力训练,长此以往在加重心脏负担的同时,也给大学生自身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训练现状,体能训练教育工作者需保证有氧和无氧训练工作的统筹化开展,即在确保有氧强度练习训练作业完成的基础上,加大训练力度来开展无氧耐力练习,以此来满足后期比赛无氧供能的目的。在进行体能训练时,有氧强度和无氧耐力练习的协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讲就是教育工作者可安排大学生进行一些耐力长跑,如间歇跑。相比其它有氧强度和无氧耐力训练方式,短距离、多组数、高密度和高强度的间歇跑在实施过程中,训练教育工作者可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来发展大学生自身的耐力、有氧强度和无氧强度,从而降低后期比赛时心脏的负担。
(四)足球基本动作教学要点剖析
帮助学生掌握足球基本动作技巧,是高校体育教学中足球训练的主要目的,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掌握的足球基本动作技巧包括——原地低手控球、手指交互传球、持球环颈、持球环绕双腳S型以及单手间运球。就目前来看,在进行训练时为保证预期训练目标的实现,高校体育教师需做好如下教学工作,即:
1.强化学生足球理论知识学习
在足球训练中,足球理论作为学生了解足球的基础,确保理论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对于激发学生足球训练兴趣也发挥了重要性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需重点讲解足球比赛中的规则、打足球的姿势和方法,略讲足球运动起源,由此在让学生感受足球魅力的同时规避其抵触情绪的产生。
2.强化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开展实战模拟对战
在足球教学中,教师还要提高对学生基础技能训练强化的重视度,通过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授学生,在规范学生动作的同时帮助他们掌握动作要领。除此之外在完成基础技能训练后,教师还可通过开展实战模拟演练,加深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度和理解度。
三、结语
概括而言,与其他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相比,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运动项目,足球的高强度运动量,对大学生体能有着较高要求,体能的不合格在影响足球比赛结果的同时,甚至还会造成自身肌肉损伤,因此为改善当前训练现状,高校体育教师除了要对训练方式进行不断优化外,确保训练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文军,张海华,李志涛.高校体育教学中足球体能训练中的技巧与方法分析[J].才智,2019,12(20):187.
[2]杜娟,徐海霞,张建新.青少年足球训练中脚步动作训练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9,12(9):98-99.
[3]齐兵,李雯雯,刘元霞.对青少年足球教学中脚步动作训练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4):40,42.
[4]姚磊,陈金国.对高校体育教学中足球训练方法与技巧的探究[J].体育风尚,2019,12(2):48.
[5]刘晓东,张志辉,张文鹏.新形势下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4):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