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锦欢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育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挖掘练笔素材,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深入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才能有效地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练笔;文本;习作
在小学生习作上,我们提倡“儿童习作无禁区”!要求学生习作时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就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教师则要做到“童言无忌”、“宽容童言”、“呵护童真”,切实把习作的目标降到应有的程度。我们提倡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语言自由抒发、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内心体验。只有降低了习作教学的门槛,学生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学生的想象才能真正放飞,学生的个性和才情才会得以彰显。
一、当前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生活积累缺乏。现在学生感到习作难,往往觉得“无从下手”、“无内容可写”,这就是平常的积累不够。对于生活发生的事,学生经常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第二,习作过于形式化。由于生活阅历、情感体验、语言词汇等的匮乏,多数学生习作没兴趣,只能靠“抄”、“编”完成。
针对上述存在的情况,本人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认为可从随文练笔训练入手,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随文练笔的实施与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习作努力体现语文实践性和综合性,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增强实践应用意识,搭建习作应用的舞台。随文练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心动”而致“笔动”,学生则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一)走进文本,解读生活
练笔到底该练什么?怎么练?随文练笔作为“阅读与写作”的中介,“接受与创造”的桥梁,如何达成“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教学目标?如何抓住随文练笔的时机,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情可抒?这些都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更新理念,能正确地审视练笔应有的作用。只要充分挖掘随文练笔以读促写,以写促思,以思促情的功能,不断积累,不断反思,才能让练笔这一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放射出熠熠的光芒。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亲抱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个坚定的信念,在废墟中他挖了36小时,历尽艰辛,终于救出了儿子。学生通过品读很容易就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而儿子的了不起,学生的感觉并不那么强烈。因父亲的了不起作者是“浓墨描绘”的,而相对来说儿子的了不起作者是“轻描淡写”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根据父亲在废墟上“挖”的情节想象儿子在废墟下“等”的具体画面进行练笔训练:“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等等来感悟儿子的了不起。学生的想象大门被打开,创作的热情被激发,由想到说,由说到写,练笔的效果出奇的好,从而使他们解读了文中父与子的生活故事。
(二)结合文本,重现生活
学完一篇课文,教师往往要进行一次短暂的小结,而小结的内容往往是一节课中所学到的新知识、学习方法或者受到的启示等等。如果我们长期这样做,课堂就显得比较呆板,学生也无兴趣。其实,我们可以尝试把这种课堂小结改成让学生进行的练笔。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表达个性化语言的需要,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能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如学完《钓鱼的启示》后,我引导学生: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我出示下面的练习题,让学生以补充的形式为练笔,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可选择完成)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后,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捡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没人看到,你……
學生已完全理解了文中的“诱惑”,因此他们都想通过练笔的形式来表现自己。有个学生写道:一直以来我都是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的。有一天放学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算很多,我的爸爸妈妈刚好又不在家,奶奶与堂妹来到我家,堂妹要看卡通片,我给她打开电视机,原来正在播放我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看起来。等我看完卡通片后,妈妈正好回来了,她问我完成作业没有,在堂妹面前,我碍于面子,于是撒了谎。因为妈妈一向都相信我,我看到她满意地点了点头,还对堂妹说:“你要向你哥哥学习啊。……”后面的话我都不好意思听下去了。虽然妈妈没有发现我的异常,但到现在我都有一种负罪感,我骗了我的妈妈,我抵挡不住诱惑,我不是个好孩子……原来在孩子的心中,隐藏着一个这么大的秘密。我及时对这个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他放下“心头大石”。想不到一次小练笔,及时解除了一个纯真孩子的负罪感,使他更能健康成长,收获是何其大啊!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们能活学活用教材,善于挖掘借鉴,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加强练笔训练,积极辐射延伸,开源畅流,让学生在练笔中体验成功,享受愉悦,并能持之以恒,练笔不辍,学生的习作园地就会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杨际德:《写作的真谛在哪里》(中国教育报 2002年)
[4]占丽丽:《关于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论文园地〉2005年10月)
[5]汪正祥:《作文教学研究》(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