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宁
【摘要】为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与效率,对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计算情况,大量收集学生的计算错误,并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继而找到学生出现各类错误的原因。在发现原因后,教师还应当结合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规律特点,并根据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来对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等环节进行创新与优化,继而促进数学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错例
一、口算出错——重视口算训练
作为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计算过程中的正确率有着显著的影响。教学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会出现“2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10以内的加减法”的错误,如在计算“7+6”这一简单的“20以内的加减法”时,许多学生口算得出的结果都是“12”而非“13”,这便导致在计算“37+16”“26+47”等题目时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出现计算上的失误。作为口算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九九乘法表”是小学阶段学生必背的一项内容。但在口算部分的计算失误题目当中,学生在“九九乘法表”上“摔的跟头”也数不胜数。许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将“6×9”“7×8”的口诀混淆,得出“6×9=56”“7×8=54”等错误结果,导致计算错误。因此,虽然口算是数学教学当中比较基础的一项内容,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是应当重视对这一部分的教学进行优化,要帮助学生巩固口算基础,继而提升其他计算方式的准确性。
二、算理不清——加强算理教学
新时代教学改革中,教育工作者常常强调教师不仅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教学,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应用力”。但在促进学生“数学应用力”提高的过程当中,许多教师忽视了数学原理的讲解。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时,许多学生采用的方法是“死记硬背”,即将教材、板书上的公式、定理等同背诵课文一样记忆,而非真正理解过后进行记忆。这样的记忆方式便导致学生在应用一些算理时出现概念理解模糊不清、算理应用不合情境等问题。日常教学中,我们便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使用“四则运算法则”时得出类似于“23+3=53”“45-2=25”的错误答案。这类错误的出现与学生不能理解“数位”“满十”“进一”“个位和个位相加减,十位同十位相加减”等概念,在“加法运算法则”“减法运算法则”等算理上出现的偏差有关。因此,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加强对算理的讲解,帮助学生在真正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展开计算,正确计算。
例如,在上述“四则运算法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刻掌握“个位和个位相加减,十位同十位相加减”这一算理,教师就可以借助“说说算理”这一形式。首先,教师可以对不同位数之间各自进行加减的规则进行介绍,而后带领学生们重复简单的算理口诀:“13就是10+3,10+3就是1个十加上3个一”“25就是20+5,20+5就是2个十加上5个一”……在这一“说出”算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快地熟悉算理,继而对算理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如此一来,计算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回想起课堂上教师教授的算理口诀,思考如何正确应用算理进行计算,从而使得计算更加准确。
三、简便运算失误——优化运算律教学方式
简便运算是数学计算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掌握了简便运算的方法,学生就能在计算过程中避免许多麻烦,更加轻松、快捷地得出正确答案。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时候学生并不能及时意识到此题应用简便运算方法能够更快速地解决问题。而即便学生意识到了简便运算的方法,在应用运算律时却仍易出现应用失误的情况,导致计算错误。在面对“43×24+23×24”这一算式时,学生就经常写出“43×24+23×24=43+23×24”或“43×24+23×24=24×43+23”这样的错误结果。因此,计算教学优化过程中,教师还应对简便运算部分内容加以关注,重视在运算律、简便运算方法的讲解过程中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进行创新,帮助学生提高计算准确性。
四、判断失误——培养合理判断结果的能力
在數学计算当中,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性的判断也是计算能力高低的一种体现。但在强调计算速度的教育环境当中,许多学生在计算题目时往往缺乏进行合理性判断的意识,得出结果后就迅速开始下一道题的解答。这一问题具体体现在学生很少进行验算,不对计算结果进行估计等现象上。教学观察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学生计算时容易出现类似“918÷3=36”“804÷2=42”这样明显的错误。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性判断的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在题目解答过后开展这一验算、估算过程的重要性,并且注意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助力学生真正做到又快又准地进行数学计算。
五、习惯不良——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积久养成的一种处事方式。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的人也会形成不同的计算习惯。良好的习惯能够帮助计算者又快又准地得出答案;不良的习惯则往往成为计算者通向正确答案道路上的绊脚石,使得计算过程功亏一篑而不自知。在小学阶段学生经常出现的计算错误当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计算习惯的不正确而导致的。由于处于小学阶段,许多学生并不细心,在学习知识、解答题目时都比较马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便经常可以看到将题目中的“56”看作“65”,并按照“65”进行计算的学生,也可以了解到考试时在草稿纸上得出正确答案却将错误答案抄写到答题纸上的情况,把“+”看作“-”、把“×”看作“÷”的问题更是数不胜数……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情况,做到“早发现,早纠正”,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的计算习惯,获得更好的计算体验。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当中,结合学生常见的错误类型进行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显著提升,也能助力教师在优化数学课堂时进行得更加顺利。针对学生口算过程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教师可以加强口算训练强度、增加口算教学趣味性;针对学生算理理解不清的问题,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过程中对算理的讲解;针对学生简便运算过程中的失误,教师可以采用先进教学方法降低学生理解难度;针对学生合理性判断意识的不足,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重视起合理性判断;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不良计算习惯,教师要做到早发现、早纠正。
参考文献
[1]周红林.差错引领,变废为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错例应用[J].天津教育,2020(32):124-125.
[2]张鸿燕.错例分析,能力起飞——试析小学数学计算错题成因及对策[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10):52.
[3]李志远.小学数学计算错题的对策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