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配合体针点刺对痉挛型小儿脑瘫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1-01-11 07:28敖超吉金晓燕李树娟马学虎侯琴芝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体针头针脑瘫

敖超吉,金晓燕,李树娟,马学虎,侯琴芝

(1.云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4;2.临沧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临沧 677000;3.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4.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108)

脑瘫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全而导致肢体活动受限、运动和姿势障碍的一种疾病,好发于幼儿期,是常见的引发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每1 000个活产婴儿中就有2个患有脑瘫;其中痉挛型在脑瘫中较为常见,约有70%的患儿为痉挛型脑瘫,是一种以速度依赖性的肌肉阻力增加为特征的疾病[1-2]。痉挛会影响运动、日常护理、言语和步态。对于痉挛型脑瘫引起的下肢功能障碍,目前国内外的治疗有现代康复训练、药物注射、手术治疗等,但治疗效果不佳,祖国传统医学采用针灸治疗,对于小儿脑瘫引起的下肢功能障碍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疗优势[3-4],但由于此类患儿的特殊性,智力发育不全常会增加治疗的难度,无法较好地配合治疗。本研究在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头针联合体针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并采用体针点刺不留针的方式进行治疗,增加头针的留针时间。通过对治疗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旨在为临床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及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3月诊断为痉挛型脑瘫,并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儿男23例、女17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5.76±1.389)岁;体质量10.45~30.65 kg,平均体质量为(17.38±4.157)kg。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97±1.501)岁;体质量11.14~29.22 kg,平均体重(16.53±4.003)kg。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评级:试验组中Ⅱ级21例,Ⅲ级19例;对照组中Ⅱ级22例,Ⅲ级18例。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及GMFCS分级情况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痉挛型脑瘫诊断标准,GMFCS分级为Ⅱ级~Ⅲ级;②伴有下肢活动功能障碍:关节畸形或者肌张力改变;③可接受针灸治疗。

1.2 排除标准

①患儿的父母或监护人不同意参与研究;②患有精神类疾病(如重度抑郁症等);③患有特发性关节炎。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治疗 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操作方式包括:根据患儿自主运动能力及下肢肌张力情况,采取被动关节牵拉、主动助力活动及牵张活动,帮助患儿提高主动运动的能力。

1.3.2 试验组治疗 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①头针:选取百会穴、四神聪、头部运动区(位于前后正中线中点向后移0.5 cm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上下两点连线即为运动区。运动区上1/5是下肢躯干运动区,中间2/5是上肢运动区,下2/5是面运动区),选用环球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0.25 mm×25 mm,批号:190402),取穴部位常规消毒后,针刺角度为30°,于百会穴前0.5寸进针,透皮后针尖方向沿着百会穴平刺,进针深度为0.5~1寸;四神聪穴进针角度同为30°,透皮后针尖方向沿着百会穴方向平刺,进针深度为0.5~1寸;②体针操作:选取曲池、手三里、合谷、内关、环跳、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委中、承山、涌泉,以上穴位均为双侧,加上人中、承浆。选用环球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0.30 mm×25 mm,批号:190402),取穴部位常规消毒后,以上穴位均进行点刺操作,快速透皮进针后停留3 s后立即出针,进针深度为0.2~0.5寸。体针操作结束后,间隔30 min,保留头针,同时进行康复训练(训练方法同对照组),训练结束后将头针取出。注意事项:考虑到头部毛细血管分布较丰富,取针后用无菌棉球或者棉签再按压1 min,以避免出血,防止因头部穴位处出血形成皮下瘀血而无法再次针刺,影响研究效果;③隔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2疗程之间间隔1周。

1.4 观察指标

(1)改良Ashworth量表(MAS)[5]:是现有神经系统疾患肌肉痉挛的主要临床测量手段,共分为6个等级,计分从0~5分不等,分数越低,代表肌张力越正常;分数越高,代表痉挛或者被动运动阻力增加。

(2)危重症病情评分(Preoperative risk score,PRS)[6]:PRS评分内容包括关节屈曲程度、马蹄足、足翻转、膝反转、步行速度、步态,分数0~3分,分数越高表示患儿动力功能性活动度越好。

(3)观察GMFCS分级Ⅱ级~Ⅲ级患儿例数的改变。

以上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进行评估登记,均由同一位经过培训的医师进行操作。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MA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MAS评分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组内对比: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3.823,P=0.001;t=7.628,P<0.01);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M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5,P=0.309>0.05),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3.943,P=0.001<0.01)。治疗后组间对比:试验组患儿经治疗后(3个月、6个月)M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MAS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R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PRS评分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组内对比: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P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5.277,P<0.01;t=6.220,P<0.01);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PR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1,P=0.427>0.05),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3.047,P=0.007P<0.01)。治疗后组间对比:试验组患儿经治疗后(3个月、6个月)M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RS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CS分级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GMFCSII级及Ⅲ级例数分布情况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组间GMFCS分级情况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CS分级情况比较 (n)

3 讨论

小儿脑瘫(CP)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及椎体内系出现病变导致动作及姿势发育异常,同时会影响感知、认知、沟通和行为,可伴有癫痫、继发性骨骼关节肌病变等。痉挛型脑瘫患儿由于神经性控制异常和椎管神经损伤常引发下肢关节畸形、肌张力改变及步态障碍等骨骼肌肉不稳定情况[7-8]。小儿脑瘫属于中医“五迟”“五硬”及“五软”范畴,中医学认为引起小儿脑瘫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胎失精血所养;孕时母体劳累过度、气血不足;或者产时颅内出血致气血循行不畅,脑与四肢失于濡养所致。痉挛型脑瘫多与中医学中的“五硬”吻合,多由于木强克土,肝火、肝气过盛致脾气逐渐衰弱。脾为先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虚弱导致水谷精微运化不力,气血化生无源,四肢肌筋亏于血液灌注而引发筋骨拘挛。

本研究在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头针结合体针点刺方法,通过观察该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试验组患儿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MAS评分及P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后6个月才显示MAS评分及PR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说明在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头针结合体针点刺治疗比单纯康复治疗,短期下肢功能改善程度更为明显。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MAS评分及P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康复训练、头针结合体针点刺综合治疗在改善患儿下肢关节畸形、肌张力、步态及活动方面优于单纯康复训练,这可能跟针刺的刺激有关。头针选取百会及四神聪,根据局部取穴的原则,针刺以上穴位能够加快脑部血液流通及气血运行,以增强脑部血液的灌注及濡养。国内有研究显示,针刺头部运动区能够明显改善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关节畸形及病态步态[9-11],这与本研究成果基本相符。在保留头针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体针选取的穴位,多为手足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能通过刺激阳明经改善脾胃运化功能,从而提高患儿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下肢活动功能。肾主骨,针刺涌泉穴能够激发肾气,可达到强健骨骼的目的。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CS分级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共有11例患儿提升Ⅰ级,而对照组有3例患儿提升Ⅰ级,经检验,治疗后两组GMFCS分级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在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头针及体针点刺的治疗方法,能够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关节畸形、肌张力改变、病态步态等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佳;同时采取体针点刺不留针,在头针的刺激下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治疗疗效,临床可行性高,容易被患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体针头针脑瘫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耳穴按压配合体针治疗酒精成瘾临床分析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