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文,贾立财,张伯杰,张丹,王珂,蒙晓雷
(1.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北辰 300402;2.天津龙威禽业有限公司,天津 宝坻 301800;3.天津市宝坻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宝坻 301800)
禽腺病毒(FADV)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是一种无囊膜的双链DNA 病毒,是常见的家禽传染病病原。禽腺病毒种类繁多,多种家禽和野禽均可感染,常为混合感染时的条件性病原,有时也为原发性病原,对养禽业的危害十分严重。
1.1 病毒分类 根据群特异性抗原的不同,禽腺病毒可分为三个群:I 群禽腺病毒具有共同的群抗原,基于交叉中和试验的测定分为A、B、C、D、E等5个种,包含12个血清型。A种仅有FAdV-1,代表毒株为鸡胚致死孤儿病毒(CELOV),B 种仅有FAdV-5,C种包括FAdV-4和FAdV-10,D种包括FAdV-2、FAdV-3、FAdV-9 和FAdV-11,E 种包括FAdV-6、FAdV-7、FAdV-8a 和FAdV-8b。主要流行的禽腺病毒毒株为C、D、E 3个种,其中以FAdV-4、FAdV-8 和FAdV-11 为主,主要感染动物是蛋鸡、肉鸡和肉鸭,可引起心包积水、包涵体肝炎和腺肌胃炎等病症。Ⅱ亚群禽腺病毒与Ⅰ亚群禽腺病毒无相关抗原。Ⅲ亚群禽腺病毒与Ⅰ亚群有部分共同抗原,仅包含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76)。
1.2 致病机制 禽腺病毒的衣壳蛋白由六邻体蛋白、五邻体蛋白和纤维蛋白构成,六邻体蛋白与病毒中和有关,含有特异性抗原决定簇,是腺病毒的主要免疫保护性蛋白,参与主要的免疫反应,与致病性关系密切,是禽腺病毒分型的主要依据。
禽腺病毒对禽的肝脏、脾脏、胸腺等器官有亲嗜性,可以攻击免疫组织,影响淋巴器官的正常功能,造成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机体免疫系统失常,机体发生免疫抑制时病毒致病性更强。禽腺病毒可使易感宿主细胞圆缩,继而细胞染色体浓缩并边缘化,最终出现细胞核内包涵体,病毒粒子通过细胞的崩解释放。部分病例骨髓造血系统异常,机体内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1.3 病毒理化特性 腺病毒没有囊膜,对乙醚、氯仿、胰蛋白酶、50%乙醇等脂溶剂都有抵抗力。大多数腺病毒在56 ℃的环境下30 mim 失去活性,但有试验证实同一毒株对热的稳定性表现出部分差异。腺病毒能经过胃肠道而继续保持活性,常能从感染禽的肠道、呼吸道中分离到病毒。
2.1 感染谱 禽腺病毒感染谱极广,鸡、鸭、鹅等禽类均可感染,蛋鸡、肉鸡、番鸭、樱桃谷鸭、长尾鸭、鸽子、鹌鹑、鸵鸟、猎鹰等都有腺病毒感染的报道。第1株禽腺病毒从有慢性呼吸道症状的鹌鹑体内分离到,之后,从各种家禽机体中分离到不同血清型的禽腺病毒,有时在同一只家禽体内能分离到不同的血清型。在分群方面,I 群禽腺病毒主要来自鸡、火鸡、鹅及其他禽群,常引起鸡包涵体肝炎和鹌鹑支气管炎,II 群禽腺病毒常引起火鸡病毒性肠炎、火鸡大理石脾病及鸡大脾病,III 群禽腺病毒常引起鸡产蛋下降综合征。
2.2 感染途径 禽腺病毒在家禽体内普遍存在,常呈隐性感染,主要在禽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内复制,在禽的口腔黏液、粪便及肝脏、肺脏、肾脏等组织中均能检测到病毒。
禽腺病毒既可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病毒通过孵化过程进行垂直传播,从感染鸡的鸡胚或制备的细胞培养物中可检测到病毒。此外,病毒可通过污染的运输工具、饲喂器械和人员等进行间接传播,引发区域性流行。
2.3 流行规律 禽腺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流行于炎热的夏季和秋季,主要发生于3~5周龄的商品代家禽,也见于蛋种禽,可造成患禽心包积水和出血性肝炎,发病死亡率为20%~75%,最高可达80%,蛋鸡和育成鸡的发病死亡率为8%~11%。
禽腺病毒病的发生可能与机体的免疫抑制有关,病禽常伴发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与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继发感染。禽腺病毒可能长期潜在于禽体内,当协同致病因子出现时发挥致病作用。传染性贫血病毒继发感染可增强某些腺病毒引起的肝炎症状和致死力。此外,当禽腺病毒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共同感染时,腺病毒的感染性增强。另外,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也可加剧禽腺病毒病的发生。防控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降低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对防控禽腺病毒病至关重要。
禽腺病毒感染主要引起以下病症。
3.1 心包积水综合征 心包积水综合征又称安卡拉病,由Ⅰ群禽腺病毒4 型(FAdV-4)感染引起。
安卡拉病的特征是病禽心包积液,有肝炎,肝细胞内可见核内嗜碱性包涵体。该病于1987年在巴基斯坦的小镇安卡拉首次暴发,之后传播至世界各地。病毒可引起多种家禽发病,病禽发病快、死亡快,死亡率高,同时病毒可导致免疫抑制,造成家禽发生继发感染、混合感染,死亡率增高。
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方式,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集中连片开发,开展季节性流转、整村整组流转等方式,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家庭农场参与土地流转,积极推进土地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践,按照城镇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结构、社会保障水平等条件,允许地方探索建立农民自愿退回承包地的利益补偿机制[26]。
禽安卡拉病是高度致死性传染病,鸡最易感,肉鸡和蛋鸡均可感染发病,鸭和鹅偶见感染,肉鸡1~6周龄多发,蛋鸡3~12周龄多发。家禽病程一般为9~15 d,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随后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排黄绿色粪便,死亡率在20%~80%。
剖检病死鸡可见心脏肿大,心肌松弛,表面有出血斑点。心包积液明显,积液透明,呈淡黄色,有的呈胶冻样。肝脏肿大明显,色黄、质脆,常见肝破裂,有大面积的出血、积块现象。
该病可水平和垂直传播,主要经机械方式和粪便污染水平传播,而种禽带毒可引起垂直传播。
3.2 鸡包涵体肝炎 鸡包涵体肝炎又称出血性贫血综合征或贫血综合征,主要由Ⅰ群禽腺病毒8 型(FAdV-8)感染引起,部分病症由FAdV-4 感染所致。
发病鸡典型的症状是严重贫血,出现黄疸和肝脏肿大、坏死,其死亡率很高。有的患鸡同时伴发肌胃糜烂(GE),其主要为FAdV-1 毒株引起,部分为FAdV-8毒株引起。本病主要感染鸡、火鸡和鹌鹑,鸡多于3~15 周龄发病,常见3~9周龄发病,肉仔鸡3~6周龄多发。成年鸡或种鸡常呈隐性感染,表现为种蛋孵化率降低和孵出的雏鸡死亡率增高。
本病春夏季发生较多,病愈鸡能获终身免疫,病毒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眼结膜感染健康鸡。本病的发生往往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有关,如鸡继发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或梭菌病时,死亡率会显著增高。
3.3 产蛋下降综合征 产蛋下降综合征又称减蛋综合征-76,是由III 群禽腺病毒中的病毒引起的。病鸡以产蛋量下降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产蛋量骤然下降,蛋壳颜色变淡,软壳蛋、粗壳蛋、无壳蛋和畸形蛋数量增加,产褐壳蛋的鸡易感性最高。雏鸡和青年鸡感染后通常不表现出症状,若蛋鸡临产蛋时感染病毒,会推迟开产时间,且开产后的产蛋率降低大约20%~40%,产蛋高峰期的鸡感染病毒后,产蛋率急剧降低。
3.4 禽腺肌胃炎 禽腺肌胃炎是由一种或几种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或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综合征,其中Ⅰ亚群腺病毒11型(FAdV-11)常会引起腺胃炎。Ⅰ亚群腺病毒还可引起肉鸡肌胃糜烂症,近年许多肉鸡肌胃糜烂就是Ⅰ亚群腺病毒感染引起的,自然发病时除导致幼龄肉鸡死亡外,病鸡多无临床症状。剖检可见肌胃扩张,内有出血性液体,角质层出现多个黑色糜烂斑。
4.1 免疫预防 腺病毒的免疫原性良好,有针对性地接种疫苗可有效防病。
用于预防禽腺病毒病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常用的灭活疫苗分为组织匀浆灭活苗和全病毒灭活苗。鸡产蛋下降综合征可用全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控制。禽安卡拉病有制备自家组织灭活苗防控的,一般以感染禽腺病毒病鸡的肝脏组织为原料制备成灭活疫苗。全病毒灭活疫苗使用分离纯化的禽腺病毒毒株灭活制备,比组织灭活苗安全、稳定。有研究将FAdV-4 和FAdV-8 毒株通过绒毛尿囊膜接种SPF鸡胚扩增病毒,制成3种全病毒灭活苗,结果显示3种疫苗能较好地诱导免疫抗体产生。
4.2 生物安全管控
4.2.1 把好引种关 种鸡应来源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鸡场,优先从获得农业部净化评估认证的种鸡场引种。从国外引进种鸡和种蛋应符合相关规定,同时做好引种检测,防止引入禽腺病毒。
4.2.2 把好流通关 养殖场须建立入场和进入生产区的登记制度,进入生产区的人员须严格消毒,并由消毒通道进入。外来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减少兽医室工作人员和物品向生产区的流动。
4.2.3 把好消毒关 养殖场应按规范进行清扫、清洗、消毒,做好人员、车辆、物资进入场区和生产区的消毒工作。
4.3 疫病净化 禽腺病毒可垂直传播,染疫种鸡排毒有两个关键阶段,一个是14 周前,一个是产蛋高峰期。腺病毒也存在于感染公鸡的精液中,人工授精可人为传播该病。开展种鸡群的腺病毒净化,从源头控制传染是防控该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