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光,兰 茜,王丽辉
(1.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 402460;2.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我国地方品种鸡资源丰富,但受到育种时间短、饲养水平参差、出栏时间不固定、防疫工作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地方品种鸡受到外来品种及改良品种的巨大冲击。此外,我国地方品种鸡养殖业起步较晚,20 世纪90 年代后才得到迅速发展,相比国外,我国地方品种鸡养殖基础环节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地方品种鸡生长速度、开产期、料蛋比、料肉比等均处于落后状态。特别是21 世纪以来,我国地方鸡养殖业增长速度减慢,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各种疫病的影响,因此加强地方品种鸡种源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经过前一轮的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我国家禽种业育种能力和优良品种的发展不断提高,已基本摆脱了完全依靠外来品种引进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畜禽品种的核心竞争力,农业农村部推出了新一轮的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该改良计划针对地方特色品种鸡的抗病力差、生产性能低、疫病净化不到位等问题推出一系列的要求及目标[1]。
新一轮的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指出,为扶
持我国地方特色品种鸡的发展,要利用地方品种资源的优势,发挥地方品种的特色,加强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争取培育出营养价值高且具有竞争力的地方品种,以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当前针对我国地方品种鸡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强其种源垂直传播性疫病的净化,主要内容包括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预防,禽白血病的监测,以及其他多种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严格管控。完善疫病检测标准,加快推进无疫区以及净化示范场的建立,最终达到提高种鸡质量的目的,提高垂直传播性疫病的净化能力。相比地方特色蛋鸡,我国集约化养殖的肉鸡品种经过规模化管理和疫病防控,禽白血病等重大传染性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对于许多地方品种来讲,如禽白血病、鸡白痢等疫病仍严重影响鸡的健康生长。在当前国家政策要求背景下,我国需要加强家禽养殖业疫病预防工作,着力解决我国家禽养殖业疫病防控的短板[1]。
目前我国地方品种鸡由于集约化水平低、养殖环境差,造成各种疫病频发。预防疫病发生的最重要环节就是保证环境良好,避免由于养殖环境差而造成的细菌滋生和病毒传播。养殖环境差、污染严重,会导致鸡只抵抗力变差,容易感染多种疫病。
调查发现,目前肉鸡疾病主要以呼吸道传染性鼻窦炎为主,主要表现为鼻液稀薄、眼角膜发炎、打喷嚏等症状。地方品种鸡非典型传染病病例增加,细菌并发症严重,呼吸道疾病发生较多,免疫抑制性疾病普遍发生。蛋鸡所患疫病主要以喉气管炎、新城疫、支气管炎为主。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已着手加强家禽种源性疾病防控,但仍有很多地方暴发了多种家禽疫病。2008—2009 年,禽白血病出现大暴发,每年有大约6 000 万羽商品代蛋鸡在开产前后由于禽白血病病毒感染引发肿瘤性疾病而死亡淘汰。另外,种源性疾病往往会引发其他并发症,从而带来更大的危害,如2012 年广州市增城区一家养鸡场感染禽白血病并发喉气管炎,全场鸡只被集体扑杀处理。此外,对整个养禽业发展和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禽流感仍然频频发生,2020 年以来,H5N8 病毒在欧洲、亚洲等20 多个国家流行,引发近2 800起家禽和野鸟疫情,导致3 000多万只家禽死亡,涉及多个国家,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感染所致,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不仅传播速度快,还具有死亡率高的特点。禽流感的发生严重影响养殖场的稳定发展,阻碍我国地方品种鸡的良性发展,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被我国列为一类传染病,同时,禽流感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引起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列为A 类动物疫病[2]。禽流感病毒属于RNA 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其中甲型禽流感病毒常感染禽类。我国常见的禽流感有很多种类型,如H5N1、H5N3、H9N2等。禽流感病毒会造成家禽发生呼吸系统相关疾病,严重时还会产生全身性败血症症状。另外,由于禽流感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往往在感染初期染病症状不明显。
2016 年,H5N8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传播到欧洲、非洲以及中东等国家,导致第2波全球性的疫情暴发,目前正经历第3波世界范围内的疫情困扰。2020 年12 月,首次出现了H5N8 亚型HPAIV 感染人的事件[3],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我国肉鸡养殖业出现的新城疫又被称为亚洲鸡瘟,致病病原是新城疫病毒。新城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的一种腮腺炎病毒。新城疫病毒可感染多种禽类,其中鸡最容易被感染,并且纯种鸡较为易感,死亡率也高。在雏鸡生长发育阶段,由于抵抗力较低也容易感染新城疫病毒,造成高死亡率。感染新城疫后,鸡体体温明显升高,羽毛松乱,翅膀下垂,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严重影响生产性能。一般雏鸡于4~7 日龄、25~30 日龄进行新城疫疫苗的滴鼻免疫,随后还要进行多次疫苗接种[2,4]。
2019 年11 月,江苏某小型肉鸡场2 000 羽15日龄的肉鸡出现张口呼吸、排黄绿色稀便、采食量降低等症状,经检测确诊是新城疫病毒感染,发病率达到21%,病死率达12.5%。可见新城疫的防控迫在眉睫。
鸡白痢主要危害家禽的内脏器官,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垂直性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且可感染各年龄段的鸡只。鸡白痢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可
引发全身性的细菌感染。雏鸡极易发病,且死亡率高。肉用品种的鸡发病率和死亡率相比蛋鸡较高。成年鸡感染后会成为慢性感染或隐性带菌者,并且会通过粪便排毒,污染周围环境,造成鸡白痢的大范围传播[5]。
2021年4月,福建省浦城县某农户饲养300羽本地土黄鸡,由于圈舍环境差,通风不好,导致土黄鸡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而发病。雏鸡表现出食欲下降,喜饮水,粪便呈灰白色稀薄,发病后陆续死亡[6]。
禽白血病又称禽白血病/肉瘤,是一类禽反转录病毒引起的鸡良性及恶性肿瘤性疾病。禽白血病J亚型具有较高的传染率及死亡率,可能是一种内源性和外源性重组的病毒,主要引起髓细胞白血病。禽白血病病毒在鸡群内有多种传播方式,横向传播及垂直传播。因此,地方品种鸡的禽白血病净化工作目前还很难开展,只能通过不断地筛选淘汰以维持一个较低的患病率[7]。
2017年5月,河南省南阳市某养殖场暴发禽白血病疫情,鸡群在80 日龄时表现出病症,随后出现大面积死亡。2020年,河北省某养殖场4栋禽舍出现高死亡率的疾病,经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验发现家禽感染了禽白血病病毒,并出现了肿瘤性病变[8]。
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并且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雏鸡和青年鸡发病致死率可达80%,严重影响家禽正常生长发育。成年鸡感染后多不发病,但携带寄生虫,产蛋能力下降,生长速度降低,可作为传染源将球虫传播给其他健康鸡只。饮水、饲料、病鸡等都可作为传染源,鸡球虫病多在雨水多而潮湿、气温高的春夏季节流行。感染病鸡多出现采食量下降、鸡冠呈现灰白色、粪便带血等症状。鸡球虫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整体病死率高达70%~80%[9]。2019 年5 月,山东省单县某养殖农户饲养的2 600 多只蛋雏鸡陆续发生死亡,临床症状表现为翅膀、双脚轻度瘫痪,粪便带血,饮水量增加,采食量变少,最后确诊为鸡球虫病[10-11]。
目前,许多地方品种鸡养殖农户对于家禽多种传染病的了解并不全面,许多养殖场不注重疫病防控工作,只有在疫病发生之后才会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因此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对农户加强疫病防控知识普及工作,特别是针对落后农村、山区等,往往正是这些地方容易暴发各种疫病。通过疫病防控知识的普及,提高养殖户的防控意识[12],才能有效杜绝各种疫病的流行。
在家禽破壳早期要进行疫苗接种,按照科学的方法定期为鸡只进行疫苗接种,根据疫苗的不同采用恰当的接种方式。当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细菌性疾病时,要进行药敏试验,用敏感性药物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首次应用药量应当加倍,使药物浓度提高,便于更快地控制禽类的疾病。一旦发现禽病要及时处理病鸡,同时对同一栋禽舍的其他鸡只要及时进行预防药物投喂,进行全面消毒以及疾病检测处理[13-15]。
定期对养殖圈舍进行防疫消毒,对进出人员做好消毒工作,饲养人员要定期体检,每日进出场舍要进行全身性的消毒检查,在场舍内需穿戴消毒服装,佩戴口罩、手套等必要的防护装备,并且要定期对衣物进行消毒。对外来人员、车辆、物资及饲料要进行仔细的消毒、检查工作,防止携带病毒感染鸡群。对于养殖场及周边环境要有较高的要求,养殖场应当建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饲养过程中要保证饲料的品质,避免饲喂霉变、劣质的饲料导致鸡只免疫力下降,从而感染疫病。注意圈舍通风等工作,避免有毒有害气体的积累[16-17]。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定期进行常见疫病的监测。在家禽养殖关键时期进行全群或者重点筛查,例如开产期、留种期等。对于淘汰的鸡只要及时隔离处理,防止疫病的大范围传播,必要时对确诊患病鸡只周围鸡只进行2次检测。定期采集血样检测家禽体内抗体情况,有效降低鸡只感染疾病的风险[18-19]。如果养殖场发生烈性传染病,如禽流感等,需要及时上报并做好相应处理。
为提高地方品种鸡养殖生产效益,降低各种重大传染病的发生概率,需要严格防控各种疫病的传播。结合疫病发生情况及时对养殖管理方法进行调整,保证生产出高品质肉蛋产品。由于地方品种鸡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平低、养殖环境差、防疫意识不完善等因素严重影响地方良种的培育工作。地方品种鸡的饲养作为我国养禽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养殖管理工作,严格把控疫病防治,改善群体疫病净化和生物安全防控工作尤为重要。要坚持做好地方品种鸡的疫病防控工作,从而保障我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能够提高养殖农户的经济效益[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