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杰,苑芳媛
(通榆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 通榆 137200)
每年进入4月后,东北的天气回暖,大地一片复苏景象,蜱虫也开始活跃起来,叮咬羊群,大量进行繁殖,容易导致羊群焦虫病的发生。羊焦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蜱虫,属于血液原虫病,且具备地方性流行的特点。患病羊通常表现为焦躁不安,有贫血和消瘦情况,羔羊由于抵抗力弱容易死亡。羊焦虫病多在蜱虫活跃的4—10月份发生,感染率高,并易引起其他合并感染,导致病情加剧甚至恶化,影响羊群健康和养殖场的经济收益,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检疫预防,发现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对受威胁的羊群进行严密观察,及时用药治疗。加强羊场的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尽量避免到草深林密的地区放牧,定期进行驱虫。综合做好羊焦虫病的预防工作,有利于养羊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证焦虫病患羊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应该采取科学的诊断方法,通过对相关药物的选择,进行合理的治疗方式。
羊焦虫病的发生与蜱虫存在密切相关,该病多发季节为温度较高的4—10月份。在该病的流行地区,1~2岁羊群中较为常见,通常情况下,耐过羊虽然带虫,但是不会发病,如果通过感染其他种类疾病引起继发,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病羊的抵抗力,导致出现疾病复发的情况。部分养殖场中,幼崽会因为缺少正确的护理而感染此种疾病,由于其抵抗力较弱,容易出现死亡。
在羊焦虫病的感染初期,患病羊会出现结膜潮红、呆立不动以及精神不振等症状,且伴有采食量下降和肌肉颤抖等情况。患病羊的体温通常会升至41 ℃左右,且呼吸频率较快,可达60~80 次·min-1,同时出现心音扩散的现象。除此之外,患病羊会有淋巴结肿大,由蚕豆大到核桃大小不等。在患病后期,焦虫会吞食患病羊体内的红细胞,出现贫血以及皮肤发黄等症状,且患病羊会排出血尿,直至身体器官衰竭死亡[1]。
如果羊只感染莫氏巴贝斯虫,其主要的症状有脾脏肿大、心脏内膜和外膜有出血,且在皮下组织发现充血现象,除此之外,患病羊排出红色尿液。而感染山羊泰勒焦虫时,患病羊会出现身体迅速消瘦及淋巴结肿大的症状,通过对病死羊的剖检,可以发现其肾脏呈暗灰色,并存在出血点,肠道黏膜有出血现象,肺部呈灰黄色。因此,在诊断时应注意区分二病。
为了对羊只所患疾病进行进一步确诊,需要开展实验室诊断工作。取适量患病羊的静脉血制作成血片,应用甲醛固定及姬氏染色,配合镜检,如果发现在红细胞中存在虫体,则可以进行确诊。针对疑似焦虫病的病例而言,可以采用淋巴结穿刺的方式,结合涂片、染色以及镜检等工作环节,如果发现病原体,则能够依此进行确诊。有效的免疫学诊断方法较多,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补体结合反应以及间接凝血试验等,可以进行推广和应用。
为了避免焦虫病给患病羊带来痛苦,同时减少经济损失,应该做好科学的治疗工作。首先,可以利用血虫净进行治疗,具体用量为7 mg·kg-1体重,利用纯化水进行调配,得到7%的水溶液,采用分点肌肉注射的方式,使用频率为1次·d-1,治疗时间为3 d,通常患病羊在使用以上药物后会出现嗜睡现象,且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状态;其次,利用黄色素开展治疗工作,合理的用量为3~4 mg·kg-1,利用纯化水进行配置,得到0.5%~1%的水溶液,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需要对药液注射的速度进行控制,避免出现组织发炎等情况。
做好焦虫病的预防工作十分必要,养殖人员可以从灭蜱的角度出发,避免在放牧过程中羊群进入蜱虫滋生区域。同时在每次羊群放牧结束后,要对羊只身体表面进行检查,及时清理存在的蜱虫。除此之外,可利用0.2%~0.5%的敌百虫水溶液以及0.025%~0.05%的双甲脒等进行药浴或者直接向躯体喷洒,确保羊只身体上的蜱虫得到彻底灭杀。
对于羊焦虫病的预防而言,效果相对较为显著的为药物预防方式。养殖人员可以在焦虫病的多发季节用贝尼尔液进行注射,合理的剂量为3 mg·kg-1体重,通过与水的调配,得到7%的注射液,使用频率为1次·20 d-1,对山羊泰勒虫病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除此之外,养殖人员应该保证饲养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提高对检疫环节的重视,切断蜱虫进入羊群的途径。如果养殖场需要从外部引进羊只,应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饲养,并执行严格的检疫,保证无梨形虫感染后再混入羊群饲养[2]。
在羊群养殖过程中,焦虫病较为常见。为了减少此病的发生,养殖人员应该提高对灭蜱工作的重视,保证放牧环节的安全性,在焦虫病的多发季节做好羊舍的彻底消毒和灭虫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增强焦虫病预防意识,如果出现患病羊只,需要进行隔离饲养,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为羊群的健康生长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