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评估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2021-01-11 05:44:50姚怀齐连楷浼刘璇芝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转移性淋巴乳头状

姚怀齐,连楷浼,刘璇芝,林 腾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广东 汕头 515041)

甲状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其中以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的乳头状癌最为常见[1]。由于甲状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存在一定的隐匿性,且瘤体速度生长快,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发现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肿瘤转移相对常见,以往临床多采用穿刺活检对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诊断。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超声因其具有无创伤性、操作简便、清晰度高等特点在临床甲状腺癌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超声检查能够在甲状腺癌术前对颈部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进行判断,对术中是否进行清扫以及清扫的范围具有指导性意义[2]。本文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检查的特征和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并颈部淋巴结异常的55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43例;年龄20~75岁,平均(42.53±3.96)岁;淋巴结直径0.5~10.0 cm,平均(5.46±1.12)cm。纳入标准:符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持续/复发及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19》[3]中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标准;术前5 d内进行甲状腺、颈部淋巴结肿大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行手术治疗且为首次手术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全身性感染患者;其他因素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术前有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者;甲状腺癌复发者;精神及意识障碍、无法很好地配合研究者。本研究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西门子ACUSON 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7~10 MHz。患者取仰卧位,保持平静;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实质回声、是否存在微钙化、有无结节;有无淋巴结、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回声、有无微钙化、淋巴门清晰与否。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4]:微钙化;形态趋圆,内径≥10 mm;长条形,内径>20 mm;微钙化者直接标记阳性淋巴结;淋巴门模糊或无淋巴门,淋巴门偏移及低回声;无微钙化,满足上述2项指标即可标记阳性淋巴结。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结果

26例患者超声提示单侧颈部淋巴结异常,病理确诊单侧淋巴颈部结转移26例;13例超声提示双侧颈部淋巴结异常,病理确诊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13例;超声提示淋巴结异常,病理确诊未见淋巴结转移16例。55例患者肿大淋巴结共计115个,病理证实59个淋巴结转移,阳性率51.30%(59/115);超声检出52个淋巴结转移,阳性率45.22%(52/115),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0,P=0.390)。超声检出灵敏度为88.14%(52/59)。

2.2 检出淋巴结超声特征

转移性淋巴结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内部血供特征的比较见表1。转移性淋巴结多呈圆形,长径/短径<2;边界不清,呈融合状;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有微钙化或液化,血流丰富(图1)。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表1 超声评估颈部淋巴结特征 [例(%)]

3 讨论

图1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超声图

本研究结果显示,82.69%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超声检查呈圆形,长径/短径<2,与以往临床研究结果一致;还显示转移性淋巴结呈融合状,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未见融合状,说明呈融合状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依据之一。超声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细小钙化或液化,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未见钙化和液化,说明钙化和液化可作为转移癌与非转移癌的鉴别诊断依据。高立霓等[5]研究表明,在对转移癌进行恶性判断时,微钙化的特异度高达93%~95%。由于甲状腺具有丰富的淋巴结网,早期出现转移灶时可发现微钙化。另外,肿瘤组织生长较快,组织过度增生,也可能是发生微钙化的原因之一。但顾耀耀等[6]研究发现,边界的清晰度、内部回声是否均匀、血流的多少在转移癌和非转移癌中存在差异,但不能作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标准,原因在于两者的超声图像存在交叉现象。曾静[7]等研究证实边界的清晰度、内部回声是否均匀、血流的多少与癌细胞的转移无相关性,而淋巴门和微钙化与癌细胞的转移存在相关性,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谢雅娜[8]等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主要超声特征为富血供、微钙化灶、纵横比<2,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明显,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该研究显示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呈不均质高回声,与本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可能原因是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且内部回声是否均匀在转移癌和非转移癌中存在交叉现象。本研究病理结果显示,转移性淋巴结多位于Ⅵ区及Ⅱ~Ⅳ区,与Lee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样本量较少;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特征分析不完全;未对甲状腺癌的其他类型如滤泡状癌、髓样癌等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因此,今后应扩大样本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的其他特征进行分析、对甲状腺癌的其他类型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及对比。

综上所述,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超声检查特征性表现,其中是否呈融合状、微钙化、液化,是否存在淋巴结门可作为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依据,根据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可为术中淋巴结清扫提供指导性意义。

猜你喜欢
转移性淋巴乳头状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医学概论(2022年3期)2022-04-24 13:59:28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多西他赛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免疫功能的影响
癌症进展(2016年12期)2016-03-20 13:16:10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癌症进展(2016年10期)2016-03-20 13:15:50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
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胃癌临床观察
胃癌根治术后淋巴漏的原因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