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ST-T改变对高血压患者左室壁增厚的诊断意义

2021-01-11 05:44:48陈丹琪舒周伍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室间隔左室左心室

陈丹琪,舒周伍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电图室,广东 汕头 515041)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2.5%[1],心脏是高血压病重要靶器官之一,高血压病导致的左心室肥厚是欧洲SCORE系统评估心血管病风险的危险因素之一[2]。随着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进展,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等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上升[3]。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增厚是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主要表现之一[4],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增厚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常规12导心电图是临床常用的诊断左心室肥厚的技术,具有快捷、无创、价廉等优点。迄今为止,心电图诊断左室壁增厚采用的是诊断左室肥厚的标准,主要有Sokolow-Lyon电压、Cornell电压、12导联总电压标准等指标,但存在敏感度较低的特点。有研究发现,心电图ST-T改变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和左心室肥厚及其分层之间有相关性。在未达到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标准而有ST-T改变的情况下,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为左室肥厚的患病率比无ST-T改变的高[5]。本文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对高血压患者左室壁增厚的诊断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364例,其中男性164例,女性200例,年龄20~93岁,平均(57.84±13.52)岁。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室壁增厚组(室间隔或左室后壁增厚)194例和对照组(室间隔或左室后壁无增厚)170例。纳入标准:(1)符合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1],诊室收缩压≥140 mm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2)均已行常规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标准:(1)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2)冠脉狭窄;(3)室内传导阻滞阻滞;(4)预激综合征;(5)复杂心律失常;(6)胸廓畸形;(7)心包积液。本研究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心电图指标 所有入选对象的心电图均通过CARDIPIA800A心电图机(秦皇岛市康泰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采集。QRS波群振幅测量以QRS波群开始的水平线为参考水平,测量正向波成分从水平线上缘垂直测量到波峰,测量负向波自水平线下缘垂直测量到波的底部。ST段压低的测量点为从水平线下缘测量到水平型ST段压低的下缘;非水平型ST段压低,在J点后60或80 ms处测量[6]。各导联以ST段向下偏移达到0.05 mV作为ST段压低标准[7]。心电图诊断指标:Sokolow-Lyon电压标准[8]为 SV1+RV5/RV6≥4.0 mV(男)、≥3.5 mV(女);Cornell电压标准[9]为 RaVL+SV3≥2.8 mV(男)、≥2.0 mV(女)。

1.2.2 超声心动图指标 所有入选对象的心脏超声心动图通过西门子SC2000或飞利浦EPIQ7超声仪器检测。在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二尖瓣腱索水平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和左心室内径,在左心室长轴切面心室收缩末期距主动脉瓣环1 cm处测量左心室流出道内径。异常值取值范围为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11 mm、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11 mm[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价各诊断指标的诊断效果,计算各诊断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室壁增厚组平均年龄(57.59±14.09)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8.01±12.85)岁,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壁增厚组收缩压(175.00± 29.41)mmHg,舒张压(103.41±20.62)mmHg,对照组收缩压(165.93±26.88)mmHg,舒张压(96.61±14.50)mmHg。室壁增厚组血压高于对照组(P<0.01)。

2.2 各项心电图指标比较

室壁增厚组患者的RV5、RV6、RV5+SV1、RaVL+SV3的电压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见表1。室壁增厚组患者出现Ⅱ、aVF、Ⅰ、aVL、V5、V6各导联ST段压低及T波低平或倒置的例数均大于对照组(均P<0.01)。可见ST段的压低与T波的形态改变对左室壁增厚具有诊断意义。

表1 2组各电压值比较(±s,mV)

表1 2组各电压值比较(±s,mV)

组别室壁增厚组(n=194)对照组(n=170)t值P值RV5RV6 1.76±0.82 1.40±0.53 4.945<0.001 1.56±0.83 1.20±0.53 4.779<0.001 RV5+SV1 2.91±1.29 2.23±0.73 6.097<0.001 RaVL+SV3 2.04±0.93 1.44±0.60 7.267<0.001

2.3 各指标诊断左室壁增厚的ROC曲线分析

联合指标诊断左室壁增厚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比单一指标的大,其中Cornell标准联合V5/V6导联T波改变的AUC最大,诊断室间隔增厚的AUC为0.731,诊断左室后壁增厚的AUC为0.766。见图1、表2和表3。

图1 联合指标诊断左室壁增厚的ROC曲线

表2 心电图各诊断指标诊断室间隔增厚的ROC曲线分析

2.4 各诊断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

Cornell标准联合TV5/V6倒置诊断指标的特异性为99.41%,准确性为97.30%,高于所有单一诊断指标,敏感性为18.56%,高于RV5/V6≥2.6 mV指标(15.98%)。见表4。

表3 心电图各诊断指标诊断左室后壁增厚的ROC曲线分析

表4 各诊断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比较 (%)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将Cornell标准联合V5/V6导联T波改变作为诊断左室肥厚的条件,能提高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的准确性。其原因可能为左室肥厚常用的心电图诊断标准Sokolow-Lyon标准和Cornell标准,都是以QRS波电压增高为标准。理论上我们假设心肌厚度越厚,电活动越多,从而导致QRS波电压的增高。但是部分病理性的左室肥厚可能不存在QRS波高电压的情况。病理性左室肥厚不仅伴随着某些心肌细胞蛋白水平的升高,而且还伴随着由成纤维细胞、心脏脂肪变性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组成的细胞外基质的改变[10],这些病理性改变,导致了心肌电活动的减少或心肌传导性的下降,从而影响了心肌除极和复极综合向量的大小和方向。表现出的就是超声心动图上存在左室壁的增厚,而心电图上并无QRS波电压的增高。

本研究发现,以左室V5/V6导联ST段压低和T波的改变(低平或者倒置)作为筛选高血压患者左室壁增厚的条件,敏感性高于单导联标准、Sokolow-Lyon诊断标准和Cornell诊断标准。结合ST-T改变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其机制可能为心电图上的ST段,是所有心肌细胞都处于除极的状态,没有电活动产生的波通过心脏组织,体表检测不到电位,因此心电图正常的ST段应是跟基线处于同一水平。若心肌细胞出现病理性改变,如心肌纤维化导致了除极的不同步,从而出现了ST段在基线水平的偏移。T波是心室肌复极化的过程,其与心肌除极化R波的方向是一致的,心肌细胞复极化时的同步效应没有除极化时的好,所以T波相比R波更宽、波幅更小。若心肌细胞出现了上述的病理性改变,降低了心肌细胞复极化的同步性,T波则出现低平甚至倒置[7],这解释了ST-T的改变相比QRS波群更能及时的反应心肌细胞缺血劳损的原因。可见心电图ST-T改变的机制,跟QRS波综合电压产生的机制不同。左室肥厚常伴有心肌间质纤维化增加和胶原堆积,影响传导障碍、肌原纤维紊乱和缝隙连接分布不均,这些都是导致ST-T波异常的电紊乱的原因。因此,在高血压患者中,即使在心电图上QRS波群的电压达不到诊断标准,而左室壁导联V5/V6导联出现ST-T的改变,亦应考虑左室壁已有纤维化病理改变的可能,从而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若V5/V6导联出现T波倒置,其左室壁增厚的可能性增大。

本研究着重于ST-T改变对心电图诊断LVH的重要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病例均来源于本院心内科高血压患者,结论仅适用于高血压患者。对于普通人群的筛查,还需进一步收集资料加以研究。(2)高血压患者多合并有冠心病,虽然收集的病例中排除了已知冠心病病例,但仍存在部分未发现的合并冠心病的病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而出现了ST-T的改变,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Cornell标准联合V5/V6导联T波改变对左室壁增厚的诊断能力大于单一诊断标准,Cornell标准联合TV5/V6倒置诊断左室壁增厚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优于单一诊断标准。

猜你喜欢
室间隔左室左心室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成功救治1例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基于改进多尺度ASM和非刚性配准的4D-CT左心室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