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净化区稻鳖虾综合种养试验

2021-01-11 11:40芦光宇蒋超王未未高峰何绪伟姚国兴陈焕根
水产养殖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水槽基肥种养

芦光宇,蒋超,王未未,高峰,何绪伟,姚国兴,陈焕根

(1.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6;2.扬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扬中 212200)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该系统通过集约化利用养殖空间,将水资源循环使用,使营养物质实现多级利用,以实现安全绿色的工业化集约养殖。但目前该系统在水资源净化及循环使用方面,仍在不断地探索及改进,如何使净化区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尽可能地产生更多的效益,是当前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稻渔综合种养历史由来已久,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重视环境保护和饮食安全的今天,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得到了大力的研究和推广,探索和优化了多种综合种养模式[1-2]。该试验选择中华鳖和青虾两个品种进行稻渔综合种养,同时将整个综合种养区域作为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的净化区,利用中华鳖和青虾杂食食性,以及水稻对营养盐的吸收以达到对水质进行净化的目的。

1 试验条件

1.1 池塘条件

试验地点位于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扬中示范基地,试验塘口为20 000 m2的标准化池塘。为满足试验需要,对池塘进行适当改造。在池塘一侧修建池塘工业化养殖水槽3 条,并用开挖土方设置一座拦水坝与水稻种植区隔离,作为工业化养殖区;四周开挖环沟(上口宽8 m,下口宽5 m,深1 m),作为环沟养殖区,环沟上建设小桥一座,方便机械进出作业,拦水坝两端设拦网;中间滩面为水稻种植区。平整后滩面基本与水槽1.4~1.5 m 水深位置平齐。整个池塘水稻种植区约10 000 m2,工业化养殖区面积约为3 330 m2,环沟养殖区面积约为6 670 m2。(图1)

塘口四周的坡顶设置防逃设施,沿环沟外圈用石棉瓦搭建六处饵料台,以供中华鳖摄食及晒背,由于坡埂本身偏沙质土,适合亲鳖产卵,因此并未额外设置产卵场所。为了促进环沟水体流动交换,环沟四角各架设1.5 kW 水车式增氧机一台。池塘进水口套80 目网袋过滤,排水口套网片防止逃逸。

1.2 试验时间

该试验周期约为两年,即从2017 年初至2018年底。

1.3 前期准备

池塘整改后,进水漫上滩面10~15 cm,漂白粉30 g/m2全塘浸泡7 d 后水排干,环沟内种植两排伊乐藻,重新进水,初期保持30~40 cm 水位以维持伊乐藻生长。4 月池塘工业化水槽中投放鱼种前一周,水位提高至距离滩面约15~20 cm,视水质情况使用生物制剂调水。5 月下旬对滩面进行翻耕并施基肥,施用复合肥15 g/m2,腐熟鸡粪150 g/m2。

2 试验方法

2.1 池塘工业化养殖区域

2.1.1 鱼种放养 选择黄颡鱼作为固定养殖品种,于4 月向3 条水槽内投放鱼种,投放密度详见表1。放养后在水槽内使用碘或戊二醛等消毒剂药浴两次到三次,防止因受伤导致死亡。

2.1.2 投饲管理 放养后第2 天即可尝试投喂,全程使用配合饲料,日常早晚各投喂1 次。投饲过程中,可定期使用三黄粉等中草药或有益动保产品拌饵投喂。

2.1.3 日常管理 确保水槽内底增氧及气提推水装置开启,环沟内四台水车式增氧机视情况开启(如投喂后两小时内),保持水体溶氧充足的同时共同推动水体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增加水体与稻田的交换。定期检查水槽两端拦网,防止破洞导致鱼外逃。

2.2 环沟养殖区域

2.2.1 品种放养 于7 月初投放中华鳖幼鳖,规格400~500 g/只,投放密度为每100 m215 只,下塘前用碘或高锰酸钾溶液药浴消毒以减少运输带来的损伤;7 月底投放青虾苗,规格为6 000~7 000 尾/kg,投放密度为7.5 g/m2;同时搭配500 g/尾左右的花白鲢,密度为15~20 尾/1 000 m2。各品种具体投放情况详见表1(投放密度均以环沟养殖面积计算)。

表1 水槽及环沟养殖品种及投放密度

2.2.2 投饲管理 全程使用冰鲜鱼作为饵料,可定期添加EM 菌等拌饵投喂以预防疾病,日常傍晚在搭设的饵料台处定点投喂1 次,饵料投喂后一般1.5~2.0 h 吃完,根据吃食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水温下降至15 ℃以下时可停止投喂。青虾与花白鲢不需要专门进行投喂。

2.2.3 日常管理 日常巡塘,做好防逃、防偷工作。及时观察各个饵料台的吃食情况以作出适当调整,定期清洗饵料台,发现生病、死亡的鳖及时捞出处理[3]。根据水稻不同的生长时期,控制好环沟水位,漫田或烤田时水位升降不宜过快,减少应激。

2.3 水稻种植

水稻品种选择南粳5055,一般于5 月上旬播种育秧,6 月中旬插秧,10 月底至11 月上旬收割。插秧之后水稻种植区中不再施肥或者用药。

2.4 水质监测

水稻插秧前,水质管理侧重于养殖品种的需求;插秧后则以水稻生长为主,兼顾养殖品种的需求。试验过程中,日常保持水体流动性,注意泼洒EM 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调水制剂对水质进行微调。插秧后,每月采集一次水样进行常规水质指标的监测。

3 试验结果

3.1 水产品收获

在该试验条件下,青虾每年产量虽然不高,但规格较大(2.5 g/尾以上的大规格虾比例约为67%)。由于中华鳖即便干塘也仍然难以捕净,在2018 年开春之后即开始用地笼慢慢收取规格在1.25 kg/只以上的中华鳖,捕大留小,至2018 年年底试验结束,仍有较多幼鳖存塘,待来年继续补充少量鳖种后仍可继续进行养殖。

在两年的试验过程中,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水槽内黄颡鱼分别为21 570 kg 和24 650 kg,规格为6~8 尾/kg。各品种收获情况详见表2。

表2 水槽及环沟养殖品种收获统计表(单位产量以养殖面积计算)

3.2 水稻收获

试验期间两年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基本持平,但是由于试验过程中仅施用基肥,插秧后不再施肥及用药,因此水稻产量明显低于常规稻田种植时的产量,2017 年产量为0.561 kg/m2,2018 年产量为0.561 kg/m2,仅为常规产量的62%(产量以种植面积计算,常规产量计0.9 kg/m2)。

3.3 水质监测

试验期间,从水稻插秧前到水稻收割前后对水槽内和环沟内的水质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显示,总氮和氨氮含量前期上升,后期虽然逐渐下降但仍有波动,总磷和亚硝酸盐全程很低(图2、图3)。

4 讨论与小结

4.1 水产品

试验中环沟养殖区作为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净化区的一部分,放养密度低,投喂量少,因此中华鳖、青虾产量都比较低,起捕相对困难。但捕捞到的中华鳖体色正、活力好、肉质紧,非常接近野生甲鱼,青虾规格大,体色干净,两者市场价格均远高于普通养殖模式的产品。

池塘工业化养殖区的黄颡鱼产量低于预期产量,可能与插秧前施用基肥有关。施用基肥后,水体总氮和氨氮指数偏高,然后缓慢下降,同时六七月间水温已经较高,黄颡鱼摄食受到影响,吃食量与活动量明显减弱,导致最终黄颡鱼规格只能达到6~8 尾/kg,略低于6 尾/kg 的正常上市规格。

4.2 水稻

由于试验过程中稻田除了基肥不再施用农药或者化肥,虽然中华鳖养殖对杂草有一定防控作用[4-5],但仍有部分杂草需要人工拔除,导致成本增加,水稻产量受到影响,仅为常规稻田的六成左右。根据试验结果,水稻品种建议选择具有良好群众栽种基础的常见品种,易于种植,便于推广应用;同时考虑到稻渔综合种养为生态种养,稻米属于有机产品,因此应选择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优良品种,以提高种养经济价值。

4.3 水质

试验中由于施用底肥的原因,在水稻插秧前水体中总氮、氨氮含量较高,后期随着水稻生长吸收逐渐降低;总磷和亚硝酸盐总体含量较低,但也基本呈类似变化趋势。

试验过程中,不论水稻种植还是水产养殖,都非常注重药品的使用,除特殊情况基本不考虑使用化学药物,着重于日常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控。目前的难点在于使用基肥阶段,若不施用基肥,水稻产量可能会更低,而施用基肥,则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水体总氮及氨氮含量过高,影响养殖品种的生长,长时间甚至会导致养殖品种的死亡。

4.4 茬口衔接

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两个系统整合在一个塘口,生长周期的不同必然存在茬口衔接问题。首先,该试验中水稻种植前滩面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如何提高滩面利用率仍需要解决。其次,为了照顾水稻烤田等特殊时期,水位会下降以露出滩面,在此期间池塘工业化水槽中水位相对较低,对鱼类的生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田间工程的设计仍需改进,以同时满足水稻和水产养殖品种的生长需求。

该试验将稻渔综合种养及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结合,充分利用系统内各个品种的生态位,实现了营养物质的多级利用,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实现了生态效应[6],符合当前绿色养殖的观念。但试验中存在的田间工程、基肥施用、茬口衔接等问题,仍需继续加强研究与探索,才能达到绿色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水槽基肥种养
不同施肥配方对克瑞森葡萄园艺性状的影响
可升降折叠的饮水机水槽
可升降折叠的饮水机水槽
连续4年基肥减量对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为什么水槽管要做成弯曲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