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A 的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2021-01-11 05:48陈宏寿
关键词:粤北粤东粤港澳

陈宏寿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学院,广东 惠州 516057)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先行先试的经济政策,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 年的185.85亿元,经过40 年“敢为人先”的改革开放,现已达到9.73 万亿元(2018 年),年均增长率达16.94%,自1989 年起,生产总值连续30 年位居全国榜首[1]。过去,广东省担任中国改革开放“探路者”的角色,而现在,时代赋予广东省新的定位——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展示窗口”,在全面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中发挥重要的战略地位作用。2019 年2 月,国家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等重大发展方案,为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均衡发展指明方向。

一、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构建

(一)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数据采集

为做好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选择以广东和江苏两省34座城市(201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X1)、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X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X3)、固定资产投资(X4)、常住人口(X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X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X7)、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X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9)和住户存款(X10)10个方面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及模型的构建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方法[2]。然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选好适合的评价指标尤为重要,因为有些指标数据相关性不大,无法得出有效数据,而有些指标数据相关性大,能得出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因此,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考察广东与江苏两省区域经济多个变量间的相关性,有利于揭示广东和江苏两省34 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内部变量之间的规律性,在比较中查找各地区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为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政策建言谋策。

(三)构建主成分分析模型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是一种降维分析,即将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数据归结成一类,不具有相关性的指标分开,并把多指标且互不重复信息转化为几个主成分的多元统计方法[3]。实际上,该方法是一个线性变换(即新的综合指标代换原指标),其目的在于能更多地反映原来变量(用p表示)的有关信息(“信息量”的数值用方差来测量)。在这个新的坐标系统,方差表示该成分的信息量,一般认为,指标方差值最大的是第一主成分,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重点分析线性变换后几个主成分的指标数据是否存在相关性,从而简化所要研究的问题和提升分析效率。若第一个变量无法代表所有变量的信息,则继续选取第二、三、四……第p个主成分,直至所选取的变量个数能代表原指标的全部信息时为止,而能成为主成分,则要求数据在进行解释总方差后,原始变量须维持85%以上(社科类在80%以上)的信息量。综上,可将分析模型表达为:

二、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从经济总量来看,2019 年末广东省已率先进入“10 万亿俱乐部”,达10.77 万亿元,江苏省紧随其后,其经济总量已达到9.96 万亿元,两省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0.92%,已成为引领中国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区域[4]。从经济总量来看,广东和江苏两省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经济发展“领头羊”地位已确立(广东省的深圳市和广州市、江苏省的苏州市和南京市)并且经济发展区域较为集中(广东省的珠三角地区、江苏省的苏南地区);不同之处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程度(广东省只有4 个城市经济总量大于5000 亿元,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均衡[5],而江苏省则仅有4 个城市经济总量小于5000 亿元,区域之间的城市经济发展较为均衡。)

(一)对原始数据进行适用性分析

做因子分析之前,运用SPSS 20.0 录入相关数据后,以降维的方式形成KMO和Bartlett 分析结果,其中,KMO 值为0.815(>0.60),Bartlett 球形度检验sig.(显著性水平)为0,可知10 个指标变量间存在较大的相关系数,如表1 所示,说明原始数据满足适应性分析要求,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表1 KMO 和Bartlett 的检验

(二)原始数据标准化

由于两省34 座城市的部分指标数值存在较大的悬殊(如广东省深圳市已完成城市化,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方面为零;江苏省苏州市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8 597.47 亿元,而宿迁市却只有2 750.72 亿元),可能会造成部分数据信息损失。因此,分析标准化后的数据(即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再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项指数,使不同单位或量级的数值具有可比较性,大幅度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三)提取主成分

表2 公因子方差

表3 解释的总方差

如表2所示,运用因子分析原始数据后,第二 列所有变量的提取率都比较高,只有个别变量丢失较大的信息(如城镇化率为0.626,因为是深圳已完全实现城镇化,其数据为零所致)。因此,总的来说,本次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比较理想。而根据表3所示,主成分为方差大于1的指标数据,如果提取的主成分≤1,则说明无法适用主成分分析,只有提取的主成分数量>1,才能运用主成分分析,因此,表3说明本数据能提取到2个主成分,而且前2个主成分累加占到总方差的81.608%,满足主成分提取条件。

(四)计算主成分得分、各城市综合得分和排名

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在分析广东与江苏两省34座城市2018年10个指标数据的基础上,得出各城市主成分得分F1、F2,再根据表3中的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有比乘以各主成分得分,就能获得每个地区的综合得分(即F=0.7794F1+0.2206F2),并对其计算结果按降序的方式进行排名,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城市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及排名

三、提高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策建议

(一)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粤东、粤西粤北区域发展

据表4 所示,得益于开放的经济政策和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广州市和深圳市包揽两省城市发展水平前二名,成为引领广东省经济发展最耀眼的两颗“明珠”。然而城市发展水平排在倒数第26 位至34 位的城市也在广东省,其中,云浮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排在最后一位,这就恰好印证了广东省是全国经济发展的缩影。广东省虽然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与不协调的问题仍较为突出[6],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挑战。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获悉,在2018 年广东省分区域生产总值中,珠三角地区与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山区生产总值差距明显,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为81 048.6 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0.2%,其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山区生产总值的12.2 倍、10.8 倍和13.8 倍,由此说明,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二元经济结构”[7]。

深圳市和广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均致力于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通过与周边各城市共建特别合作区的方式,不断扩大“广州+”、“深圳+”朋友圈。据广东统计年鉴(2018 年)和表4可知,汕尾市城市发展水平排在倒数第二位,为帮扶其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2008 年深圳、汕尾两市合作建设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其功能主要是承接深圳产业转移项目。经过10 年的发展与积累,2018 年12 月,深圳市最后选择了区位优势最为显著的连接点——深汕特别合作区,助力其发展成为一个“新深圳”,该合作区现已正式成为深圳市第十一个辖区。通过成立“深圳特别合作区”这一两市未来合作平台,发挥汕尾市“临深”区位优势,加快启动汕尾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逐步将欠发达区域发展成为一个产业新城,最终使汕尾与深圳实现同城化。

(二)以“三大项目”推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

区域产业布局以“一核一带一区”为龙头,以“三大项目”为中心,推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一是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由于历史和区域位置的关系,粤东、粤西、粤北山区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其区域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发展,为加快区域协调发展,从市市通高铁(2021年)、投资1 230亿元优化粤港澳大湾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公路交通路网(2020年),再到投资70亿元推进珠三角与粤东和粤西港口群(2020年),夯实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缩短粤港澳大湾区与粤东、粤西、粤北的时空距离。二是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果,事关粤港澳大湾区内外成员发展大计。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成员,要明确各自发展定位,带动珠江东岸和珠江西岸协同发展,而非粤港澳大湾区成员,则应积极融入这一战略布局,以更为务实的行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标对表全面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据广东统计年鉴(2018年)和表4,云浮市近十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和城市发展水平均处于末位,正值粤港澳大湾区逢勃之势,云浮市对标对表广州这一核心城市,引进广州市优质企业,通过“借鸡生蛋”大力发展新产业(如3D产业、氢燃料客车工厂和金属智造产业)和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如石材产业、不锈钢制品和南药产业),努力将云浮市打造成为承接广州和佛山两市城市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三是助推各地市中心城区进一步扩容提质[8]。如表5所示,2018年广东省城镇化率为65.29%,略低于江苏省2.13个百分点,略高于全国5.71个百分点,但从广东省四大区域城镇化率空间分布来看,区域城镇化率不平衡性非常明显,最高相差达34.73个百分点,而反观江苏省城镇化率情况,各区域的城镇化率差距不太明显,彼此之间的差距控制在个位数之内。有鉴于此,必须坚持以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目标,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所属区域美丽乡村建设,构建城乡产业联动、布局合理的发展格局[9]。

表5 各区域城镇化率比较图

(三)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相近的文化传统,可将广东省划分为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山区四大经济区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仅只是珠三角地区的小康社会,更是四大经济区域共同的目标,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多中心”(汕头市、湛江市为省域副中心)和“集群式”(区域城市群)作为激发区域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10]。

一是粤东地区,以汕头市为粤东地区省域副中心,发挥汕头市在“汕潮揭”城市群中的重要影响力。如表4 所示,汕头市城市发展水平位居第18 位,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潮州市的1.35倍、汕尾市的1.73倍,而固定资产投资则是揭阳市的1.06 倍,形成“内联外拓”的协同发展新局面,同时将珠三角地区优质项目进行统筹,促进潮揭及汕尾等粤东地区三市产业合理布局,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优化港口资源,并将其打造成广东经济增长新引擎。

二是粤西地区,以湛江市为粤西地区省域副中心,纵观湛江市发展趋势,虽然地区生产总值略低于茂名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中也从1990年的第39 位下滑到2018 年的第81 位,但因其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上邻北部湾,下接海南自贸区,在湛茂都市圈和北部湾城市群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随着广湛高铁的开通,湛江市进入发展快车道,不仅能大大缩短粤西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时间成本,更有利于进一步承接广州和深圳双核心城市和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辐射和带动茂名、阳江沿海经济带协调发展,使湛江市成为北部湾和粤西地区的桥头堡,助推粤西地区成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11]。

三是粤北山区,以建设生态发展区为核心,充分发挥粤北山区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粤北山区,乃至在广东省各地落地生根。

首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夯实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屏障。在粤北山区五市中,虽只有梅州市跻身“国家森林城市”行列(2019年),但其它四市已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纳入地方发展规划,此举不仅有助于夯实绿色发展的基础,更有利于使粤北山区生态屏障成为珠三角地区永不枯竭的水源涵养地,如表6所示。

表6 粤北地区五市森林城市建设情况

其次,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助推粤北山区产业转型升级。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农业现代化为着力点,加快培育绿色产业,带动景观资源和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以绿色优势助推粤北山区“跨越崛起”[12],如韶关市凭借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入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2019 年)、河源市创建广东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2019 年)、梅州市列入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2019 年)、清远市广清接合片区入选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2020 年)和云浮市以科技创新推动300 亿石材产业绿色崛起(2019 年)。

由此可见,粤北山区五市已制定出明确的发展战略方向,在很难像珠三角地区那样通过大规模招商引资的情况下,变劣势(如身处山区、地广人稀)为优势(如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其绿色发展成果不仅使农民收入倍增,更使粤北山区五市夯实全面建设小康基础,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产业布局,不断增强区域生态核心竞争力[13]。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广东各地市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保持粤港澳大湾区活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广东和江苏两省34 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可知,珠三角核心地区、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等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差异。有鉴于此,一方面,广州市和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以产业转移与共建合作开发区为重要抓手,辐射和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协同发展;另一方面粤东西北等地要充分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实施精准招商与出台产业配套政策,以积极的姿态掀起新一轮发展高潮,从而改变粤东西北地区落后面貌,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粤北粤东粤港澳
诗画里的中国 首届京粤港澳青少年儿童诗歌节暨第三届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儿童艺术交流周
《春暖花开:书籍设计》《粤东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实践研究:文遗复兴,梅州好礼》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遗址调查培训班在梅州开班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粤北扶贫路上的青年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又要出大招
我的潮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