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志强
摘 要:目前,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基础教育的关键问题,可以说是一个热门话题。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提出了高中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并发表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他从高中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解释了高中生发展的核心素质,创新性地提出了“三位一体”的高中生核心素养体系。近年来修订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对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课时学时制订了明确的规定。教学的内容是核心,教学的组织是基础。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内容与高中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在核心素养基础上构建的高中生物教材体系,能够实现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培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关键词:高中生;核心素养;发展;高中生物;教材体系;构建措施
新课程下,高中课程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发展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根本出发点是“以素养提升为主线,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高中生物学教学还应探索积极参与、独立合作和学生创新的新学习模式。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来重塑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学课程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分析生物学现象甚至解决农业科学、医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并与他人协作。重建高中生物学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生物学的教学作用,优化教学效果,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一、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变化在三方面:“双重基本目标”→“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目标”。21世纪,我国教育实现了三维朝着核心素养转变的目标,弄清楚了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生物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密切关系。基于此,在开展生物核心素养内容学习时,需要做好扎实的理论基础,要设定教学体系,以此实现目标,提升水平,为课堂教学内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完善关键内容。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其教学目标、教学体系与教学层次,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构成,并形成三角形金字塔结构。最高教育目标由国家一级制订,属于一般教育政策、国家总路线,也是培养教育目的的从属目标,是教育目的的最佳体现。在设定教育目标时,需要展现学科课程的教学目的在学科课程内的作用与价值。制订课程目标时,必须要满足相应的目标要求,结合特定环境。明确教育目标实则为课程目标的从属目标,是课堂教学中国家教育政策的具体实施,属于课程目标内最为具体与直接的目标。合理制订教学目标,需要与课程目标的要求契合,结合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差异,积极探索生物学不同素质基本要素,培养学生生物学的不同基本素质,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道德教育”。
(一)教育目的即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的出现反映了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只有教师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学习技能,然后才能完成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促进自身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能力。这些技能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不仅具有强大的学生个性,而且会伴随学生的一生,这可以说是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是那些具有创新能力、好奇心、性格优良、习惯良好、能力强、对生活有益的人。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它作为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努力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德育和人民教育的根本任务”。
(二)培养目标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生物学教育目标、教学目标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同时,全面贯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与科学探究,完善相应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目标即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可得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将原本的知识、能力、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集中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促使学生借助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格,实现自身关键能力的提升。生物学课程学习中,学科核心素养是逐步发展而来,能够将现实情境内的实际问题解决,展现出来的是别样的价值观念、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等,属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包含了社会责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目标即课堂教学中整合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为满足课程目标教学要求,满足其抽象知识学习需求。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合理、科学地设置课程内容,开设课程活动。结合生物教学内容差异,从四个维度入手,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借助生物学知识,从实践层面出发,探索生命与科學的思维定式,解决现实生活内的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不断积累生物学价值,真正明了掌握“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我们才能继续学习并与社会更加接近。
二、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生物学课程本身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属于一类自然科学。生物教学主要是为了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促使其掌握科学家在知识研究阶段的观念,解决问题的方式,思考现象的思维与方法。基于此,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教学内容,需要将生物学知识包含其中,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维目标纳入其中,促使生物学更好地在生活内应用。生物学科内学生基本素养培养,教育体系设定,需要满足四个基本素养需求,掌握核心要素。将核心要素划为关键点,形成圆锥体,促使四个要素相互重叠,且独立,以此构建圆锥结构。其主要是在生物学科上,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关键内容,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点,能够辅助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学习生物知识,掌握内容,提升能力,可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价值观。总而言之,生物学素养教学内容应当包含“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维目标,必须要完善价值观,强化生物知识在生活内的应用。
(一)生命观念内容
生命观念指的是观察生命现象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特性,并解释出现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之后人们获得的观点,可理解与解释生物学的相关事件、相关现象,并产生相应的意识、观念、创新思想与方法。学生可很好地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生命观念,构建良好的结构观、功能观、进化观、适应观、稳态观、平衡观、物质观与能量观。可使用生命观念,去解释生物现象,认知生物多样性、复杂性与统一性、独特性,构建科学的观点,指导探寻生命活动规律,以此将实际问题彻底解决。
(二)科学思维内容
科学思维指的是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崇尚的是严谨的事物,探索的是务实的求知态度,通过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可更好地认知事物,能够养成问题解决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这也是生物学知识、生物学观念转变的行为,更是相应的前提,是人们参加社会活动的关键前提。比如:生命活动载体蛋白,其科学思维为四种氨基酸的结构特征,通过完善氨基酸的通式,深入分析,能够归纳与总结知识点。借助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能力,可实现学生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掌握沟通技巧,养成良好的自我探索习惯,提升探索能力。
(三)科学探究内容
科学探究可及时发现现实世界内的生物学问题,能够针对生物学现象,深入观察,合理提问,科学设计,强化方案的实施,并强化结果的沟通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生物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也是其中的关键内容。比如:蛋白质、生命活动内的主要载体,在日常生活内的应用,生物学包含玉米为主的食品。比如:儿童,在补充赖氨酸时,营养应均衡,无偏食且不挑剔。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烹饪后比较容易消化,可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所有的高中都能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一方面,学校应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完整的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以便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掌握各种生物实验设备的使用,并独立完成实验。另一方面,教师应适当增加实验难度,在课程提供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并允许学生通过改进实验变量,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进行探索性实验。例如:在制作幻灯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根据教科书中的步骤独立进行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两张名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差异”的幻灯片。将洋葱组织制成植物细胞,使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和差异。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例如:对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物质进行测试。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不同的实验材料,例如:萝卜、梨、苹果等,并要求学生解释实验材料合理选择的价值,分析影响因素。在此背景下,学生将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性实验,并选择最佳的实验材料。
(四)社会责任内容
社会责任指的是对生物学的认知,参与的是个人与社会讨论,在理性解释与科学判断后,可将生产、生活内的问题解决。生物学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其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生物学的发展。此外,高中生物学研究为大学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因此,高中生物学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将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实际的社会应用联系起来,并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举例说明生物学在社会中的应用,或指导学生研究和讨论社会中的生物学问题,然后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可以了解生物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努力学习并为生物学研究做出贡献。
例如:在教授杂交育种时,教师可以介绍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贡献,以便学生了解生物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学习袁隆平的精神,深入学习生物学,并成为该领域的国家人才。我国需要更多的生物学人才,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并树立他们的责任感。
三、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生物学教学主要是为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在教学期间,需要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对生物学教学的评价也应着眼于基本生物学素质的实现。为了有效评估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我们建立了一套多元化和综合的教学评估体系,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一)教学评价多元化
评价的多元化包括评价主题、内容与方法的多元化,扩展评价功能。评价主体的多樣性意味着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评价应包括教师的评价,学校管理人员的评价、学生本人的评价、父母的评价以及同伴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多样性意味着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应包括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还应包括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评价,他们的身体和身体状况的评价,在认知和非认知领域都必须进行评价。评价的多样性意味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应包括纸笔考试和实践评价,必须对过程进行评价并进行最终评价。评价的多样性意味着对学生基本素养的评价应有利于师生发展。换而言之,评价的目的是要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强化生生沟通交流,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教学评价一体化
教学评价的整合是指以学生生物学核心素质的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学习、评价与管理的有机整合,相互支持与协调。“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意义、有效和引人入胜的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与督促下学习,可促使学生构建意义显著的生物学知识内容,掌握相应的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价值态度。评价主要是为评价学生生物核心素质形成及产生的各类变化。管理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实现核心数值的提升。因此“教学”是为了“学习”,“评价”是为了促进“学习”,“管理”是为“学习”服务。“教学”“学习”“评价”和“管理”的协调能够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优化学生核心素养。反而言之,高消耗与低效率会阻碍学生核心素养的训练,影响学生的发展。
以“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凝胶珠”的实验为例,教师需要评价学生能够成功地制作出圆形的凝胶珠。将学生作为评价对象,评价凝珠形成的状态,评价实验过程,以此确保教学内容完整。教学管理员通过严格评价实验设计,分析其创新,借助评价能够实现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学生教学能力与实验水平的提升。
结束语
高中生物学教学也应探索积极参与、自主合作和学生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生物学课程可以改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生物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培养基础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和医学科学未来的人才。研究学生、教材、学科核心素养、未来人才需求,然后重建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教材系统,提升生物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全面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付忠义.以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主线的高中生物知识体系构建策略[J].教学考试,2020(42):76-80.
[2]高爱娟.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J].中华少年,2020(11):188-189.
[3]王翯.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18+20.
[4]周永强,赵春丽,鞠志刚,等.中医药院校生物制药实验指导教材建设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3):18-20.
[5]康希燕.高中生物实验中学生动手能力的现状与策略[J].新课程(下),2019(5):202.
[6]赵雪琳,金恒.《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新生代大学生适应性教育[J].生命的化学,2019,39(2):388-393.
[7]刘宪贵.生物学难学的因素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7):168.
[8]徐云,熊国兰,熊国安,等.基于应用型护理学本科的生物化学课程建设实践[J].科技视界,2018(34):52-54.
[9]高国丽.人教版与北师大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8(26):73-76.
[10]熊硕.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德育的实施体系构建[J].教育科学论坛,2018(22):17-20.
[11]仇存网,刘忠权,吴生才.普通生物学实验指导[M].生命科学实验指导丛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3):156.
[12]翁锡全,蓝道忠,林文弢,等.我国运动生物化学教材内容体系特点分析与重构设想[J].生命的化学,2017,37(6):1100-1106.
本文為2016年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基础上的高中生物教材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立项号:1604399)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