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用于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1-01-10 22:40郭玉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睡眠质量

郭玉莲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用于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90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PSQI评分、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后失眠;心理干预;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 (2021)09-0107-02

脑卒中也称之为脑中风,是临床常见疾病及多发疾病,其预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脑卒中中约有95%的患者合并有失眠症,指人睡障碍及睡眠维持障碍,不仅影响机体修复与运动功能,而且还会诱发脑卒中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已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1]:不良心理是脑卒中失眠患者的常见因素,因此,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脑卒中后失眠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功能性疾病者;(2)凝血障碍者;(3)意识不清醒者;(4)精神病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研究组(45例,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其基本资料如下表1所示,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环境干预、健康教育。(1)环境干预。确保室内温度、湿度适宜,调整枕头高度适中及柔软,经常晾晒被子。确保室内环境干净,调整同病室内患者以免相互干扰,减少夜间治疗及护理。不影响治疗下,尽量维持原有的生活习惯及睡眠体位,调整睡眠光线,尽量避免夜间开灯睡觉。(2)健康教育。为免睡前过度兴奋,需指导患者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睡前不要喝酒、咖啡及吸烟等。(3)体位管理。良好的体位管理可减轻患者卧位疲劳,通过调整舒适的体位,按摩患者四肢及受压部位,可增加患者舒适感,促进患者睡眠。(4)饮食管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维持日间觉醒功能。选择营养丰富、富含纤维素、饮食清淡的食物[2]。对于需鼻饲营养的患者,应尽量避开睡眠时间。逐渐增加患者的活动量,以免便秘、腹胀导致睡眠障碍。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由于患者、家属对脑卒中疾病等缺乏了解,尤其发现自己瘫痪失语时,往往会担心自己残疾等,容易出现悲观绝望、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人睡困难及睡眠紊乱。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与患者交流,在护理过程中,不回避患者问题,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计划。耐心引导出患者心里的想法,并鼓励和帮助患者做好情绪及心理上的自我调配,保持轻松的心情,缓解不良情绪。同时,为了避免过度劳累应确保足够睡眠时间。使患者了解临床治疗后可能存在的不适症状,并对待患者时与对正常人的心态一致,帮助患者建立自尊心[3]。并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加治疗自信心。可引导患者观看电视、倾听音乐、自我鼓励等方法减轻患者负面情绪。由责任护理人员发放健康宣教内容,指导家属照看患者基本技能及方法,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促进睡眠的护理计划中,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及运动量,并在专科组织管理下,利用微信平台,建立“脑卒中后失眠病友俱乐部”的微信群,将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都拉到该微信群中,并建立与之匹配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关于脑卒中后失眠疾病发病原因、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便于患者阅读。同时,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可在微信群中沟通交流,分享自身患病经验,并将改善失眠的方法可在群中分享给其他患者。在该平台中患者可畅所欲言,将心中疑问发布出来,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解答。这样一来,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交流平台,从而获得归宿感。

1.3 观察标准 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负面情绪、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1)负面情绪。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分,依据是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得分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2)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价。此量表由18个条目组成7个成份,每个成份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份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3)护理满意度。将其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类,并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量表来评价,满分10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则说明数据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3所示。

3 讨论

脑卒中后失眠是临床常见并发症,有着较高致残率及危害性。根据流行病学分析,无昏迷患者可能出现失眠症的时间为在清醒后的5日内,而伴随有昏迷的患者则是在逐渐清醒后的3日内,均相应的增加了脑卒中复发风险,加重患肢功能的损伤程度[4]。现代药理学认为,脑卒中后失眠与神经分子生物学递质机制、解剖结构、脑血流量、社会-心理等相关。(1)神经分子生物学递质机制。由于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及脑缺血缺氧所致,还有部分患者脑卒中发病后肌张力增高或者减低,自主活动减少,引发睡眠障碍。脑卒中者白天过度瞌睡导致睡眠节律失调,同时患者服用大量的多巴胺及乙酰胆碱类药物,也会减少睡眠[4]。(2)解剖结构。在解剖结构上,大脑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投射纤维到特定的脑干系统及前脑。人的觉醒便与此有关[6]。脑卒中患者出现失眠的原因便是损伤了大脑上行网系统,降低了患者的觉醒能力。(3)脑血流量。由于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觉醒系统血流量、血流速度、血容量等均会减少,导致失眠。(4)社会-心理。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常伴有偏瘫、失语等症状,因其角色转换能力欠佳,其生活能力及肢体能力均會受到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往往会引起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加重患者失眠症状。尤其部分患者病情较重,长此以往,势必引起昼夜失眠颠倒,加重脑卒中患者原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因此,加强脑卒中后失眠者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还需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由于脑卒中患者担心自己有后遗症,影响日常生活,同時脑卒中需长期治疗,担心费用,增加家庭负担等,均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失眠。鉴于以上原因,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心理指导,列举治疗成功病例,增强治疗自信心,使患者保持预约的心态,并告知患者心情与睡眠、睡眠与病情康复之间的关系。指导患者家属多鼓励患者,与患者多沟通交流,使其感受到家人的温暖。随着当前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微信平台在临床中得到应用。由专业护理人员建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微信公众号,可定期发布关于如何解决脑卒中后失眠的方法,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建立相应的微信群号,将此类患者拉到该平台,鼓励患者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如何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也可在该群中询问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来解答。这样一来,可实现患者与患者、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互动,帮助患者找到归属感。张昭[6]等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且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说明对失眠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此次数据调查充分证实了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秀娣,朱小欢,朱秋婵.研究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效果[J].辽宁医学杂志,2019,33(3):110-113.

[2]李威,陈蕾,马婧,等.非药物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6):97-100.

[3]王小园.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失眠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3):163-165.

[4]金璐琛.五音疗法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作用观察[J].上海护理,2017,17(7):145-146.

[5]靳秀丽,陈思婕.心理护理对抑郁症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48):230-231.

[6]张昭.心理护理对脑外伤并发失眠患者睡眠及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J].吉林医学,2019,40(10):78-79.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睡眠质量
16周太极拳锻炼及停练8周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情志护理干预配合针刺对急性面瘫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高职新生睡眠质量调查分析
新疆地区民汉中职护生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