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东
摘要:近年来,学习直播作为垂直化直播新类型,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认同感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学习平台应运而生。但因社会、技术、商业、心理等维度的逻辑作用,大学生网络学习平台在实际运行中,还面临着大学生角色混淆、仪式化表演、自我认同偏误等风险,严重制约了平台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在明确平台兴起动机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规避,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网络直播 大学生网络学习直播 线上学习
学习直播是源于YouTube上的一种直播形式,即“study account,study with me”,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直播,学习直播基本是单纯展示直播者的学习过程,直播内容单一、互动较少,但并不影响当代年轻受众对其关注与追捧。2018年,在Vlog的加持下,学习直播在国内开始出现,并迅速流行开来。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线上学习开始成为主流,居家的场域特性进一步催发了学习直播的快速发展。B站直播栏目设有“陪伴学习”专区,微博上也有“陪伴学习”专属超话,且长期稳居超话“好好学习”榜第一,同时还有各类APP,如Timing、番茄todo、CoStudy线上自习室等。另外,抖音、火山等直播平台都有学习直播,且以大学生为主,已然成为新的自主学习方式。可以预见,未来大学生网络学习直播平台会越来越多,相关功能也会逐步完善,但作为网络直播的全新形式,其存在与运行有着既定的逻辑动机,同时作为新兴事物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如何立足实际进行本质剖析,并通过有效规避机制规范其发展,是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大学生网络学习直播平台的兴起是技术、传播、心理等多维驱动下的必然结果,既有着网络直播的共性规律,也有着网络学习直播的个性特点。
1.技术驱动。网络学习直播的产生与信息技术、智能终端的成熟发展密切相关。全媒体时代,受众的媒介使用方式发生了深刻改变,自我表演、多向互动、深度参与的意识不断强化,而为了满足实际需求,各类直播平台研发了多种技术功能,为广大受众直接参与网络学习直播提供了全面支持。目前,大学生在参与学习直播中,经常会用到“OBS直播软件”或“哔哩哔哩直播姬”。前者是专门用于开展学习直播的软件,适用于各类直播平台,具有较强的平台兼容性和便捷性,但只能在PC端使用。后者是B站专属的直播软件,适用于B站学习平台的所有主播,能在PC端和移动端使用。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能够进行分区域的个性装扮,充分满足主播多信息化界面呈现的需求。由此可见,技术驱动是大学生网络学习直播平台兴起的首要动因。
2.传播驱动。Web3.0时代,受众成为关键的信息节点,其行为直接影响信息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而网络直播的核心在于受众,这就直接决定了内容为王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绝佳适切性。对于大学生网络学习直播来讲,主播的自身就是内容生产工具,需要将学习直播作为消费品呈现给受众,并不断通过形象优化来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另外,社会本身作为景观存在,是以景象为中介进行个体关联,构建社会关系的。而网络学习直播作为特殊的社交媒体形式,提供用户自我展示平台,其真实虚拟并存、实时参与互动的特征,有助于主播用户更加直观全面地呈现个人形象,并在真实化场景的加持下产生较强传播力和渗透力。换言之,在传播诉求的驱动下,网络学习直播要求直播者进行持续的形象更新与优化,而这恰好与大学生成名期望、身份认同等心理诉求契合。
3.心理驱动。目前,大学生网络学习直播平台的用户以“00后”为主,他们热爱新事物、喜歡自我表达、追求个性认同,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能够实现他们博取关注、强化认同、展现魅力等的心理诉求。观看网络学习直播的过程也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猎奇欲望和审美期待,并通过评论互动强化自我存在感。网络学习直播顺应了新生代文化需求升级,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心理诉求。此外,追求社会认同也是完成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面向,在学习直播中,直播间就如同一个具有共同愿景的虚拟社群,用户作为组织者与核心成员,通过相应的社群管理活动,成为社群文化生产者、创新者,并在其他成员的反馈、互动中,促进自我形象的正向发展。学习直播作为传受双方双向需求的产物,正在向集体直播转型,部分主播开始选择腾讯会议等平台,与粉丝同步连线,然后将这一场景进行整体直播,实现了主播与受众身份的二重建构,并在集体参与、群体认同的作用下,进一步增进了学习直播的亲和性、吸引力。
整体来讲,大学生网络学习直播平台的兴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正向作用,有利于塑造具有生活仪式感的年轻群体,但作为新生事物,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风险,需要对其进行客观审视与思考。
1.虚拟互动下的人际疏离。全媒体时代,传统的情感社会形塑机制已经发生改变,基于情感纽带的社会团结正在全面消解,个体自我定位与身份认同的参照标准逐渐崩解,这就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孤独。尤其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更偏爱私密的学习空间,更愿意进行虚拟交流,甚至普遍排斥与真实的人相处。网络学习直播作为虚拟互动场域,尽管其为不善于自我表达的用户创造了能够自由抒发的空间,但同时也加剧了现实人际关系的疏离。长期进行学习直播的主播大学生,备考过程中几乎处于独处状态,很少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并对虚拟陪伴产生依赖,长此以往很容易陷入恶性人际闭环,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