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
摘 要:答题习惯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答题的有效性及正确率,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推助效果。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正是良好习惯塑造形成的关键阶段,因而数学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在进行答题期间,亦需要注重学生答题习惯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提高其答题效力,发展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将以北师大版二年级教材为例,探索小学生答题习惯的培养策略,以促使低年级小学生得以更好地发展并提高自己。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数学;答题习惯
引言:
答题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在简要的基础概念及公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概念及公式进行计算,解决数学各类问题。因而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则不可避免的需要不断的答题,以达到数学知识有效学习的目标。在此期间,如何高效地答题并解决习題,则需要小学生具备一定的答题习惯,其影响着学生答题的成效。教师在展开知识及例题的讲授中,可将习惯的培养渗透其中,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一、理解题目,培养审题习惯
答题的先行条件在于审题,准确的审题、读题是有效答题的基础前提,亦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由于其识字量、基础知识的缺乏等因素,因而对此相对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掌握题目中条件信息的提取方式,如通过示范引导、圈点勾画等方式的引导,帮助小学生能够更为顺利有效地进行审题、准确的理解题目中的信息及要求[1]。与此同时,教师需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审题习惯及能力的培养过程当中,需注意让学生实践练习,让其能够在自己的读题下,结合教师提供的方式方法理解题目,以此促进其审题习惯的良好形成。一方面,在读题时可先行要求学生阅读至少两遍以上,即在这两遍的读题中达到读通及读懂的效果,进而引导其将题目中的关键词勾画出来,如常见的“一共、减少、最大、相差...”等,在此基础上可指导学生进一步进行读题理解。这样,学生则能够较好地将题目中的题干信息准确理解,从而更具方向的进行答题,以避免在答题过程当中少走弯路。
二、拟订方案,培养灵活思维
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对于数学知识的接触相对较少,且解题能力有所欠缺,因而常会因部分题目所难,而不知怎样解决,尤其当与教师讲授的题目类型有所出入时,则更是一筹莫展[2]。在此条件下,教师则可引导学生学会转换思维,培养其运用多种方式尝试答题,同时,还可教授学生相应的答题方法及技巧,使其能够运用一定的技巧解决题目,以发展其良好的思维习惯,促使答题的过程更为顺利高效。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加与减”的答题过程当中,如题目“已知共有950个鸡蛋,上午孵出22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218只,下午孵出多少只小鸡?”,此时,教师则可引导学生在有效读题之后鼓励学生转换角度思考问题,在此期间,可让学生相互展开讨论交流,使其思维能够在交流中进一步获得启迪与开发,从而共同研讨出新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亦可指导学生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问题思考,比如借助画图的方式、运用分析法进行逆向思考等,如题目中所给已知条件“下午比上午多孵出218只”,那么通过逆向分析,则可推断出“上午比下午少孵218只鸡蛋”,而上午孵出了227只,下午则孵出了227+218只鸡蛋。
三、执行方案,培养计算习惯
小学生在进行答题计算过程当中,常因为书写问题造成计算失误的现象,抑或是由于粗心而导致的计算错误等。而计算的过程恰是影响答题正确率的核心关键,因而在答题习惯的培养当中,教师则需加强对于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包括学生的书写部分、计算训练等,以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其答题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首先,在书写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准确书写数字,比如“1”和“7”、“0”和“6”等写清楚,避免自己在计算时看错而致使不必要的计算错误。期间,可要求学生在书写过后,返回检查自己的书写是否与计算数字相一致,以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其次,在计算方面,教师则可从计算能力的培养着手,包括学生的心算、口算能力的训练,使其能够快速反应简单的计算,在此过程当中,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相应的计算技巧,如“凑十法”等,以培养其良好的计算习惯。
四、检查回顾,培养反思习惯
大多低年级小学生在答题过程当中并不具备反思与检查的习惯,而这一过程却是答题的重要环节,既是对于题目的回顾,亦是自身思维及解题过程的检验。因而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这一习惯的培养重视,提高学生答题的质量效果,使其能够在题目的反思与回顾中,逐渐发现题目的规律、掌握答题的思路及方法,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知识迁移效果,既能够提升答题的正确性,亦能够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同时,教师尤其需引导学生关注于错题,让其能够自主反思错题形成的因素,进而围绕错题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结合其反思的成果进行新的题目的解决,以增强其反思的有效性,使其能够在此期间逐渐增强反思与检查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五、结束语
答题习惯的培养期间,教师要注重全面性、系统性原则,即答题的前、中、后阶段都为习惯塑造的重要部分,具体如审题习惯、计算习惯、书写习惯、检查与反思习惯等,如此,则能够促使学生更为完善高效地进行答题,使得答题习惯得以更好地获得培养与形成,以推动数学能力的有效发展,为其后期的学习铺设良好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 杨玉珍. 浅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解决数学问题习惯的策略[J]. 小学教学研究,2020:84-85.
[2] 黄温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J]. 中外交流,2018,000(042):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