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插嘴”的机会

2021-01-10 19:17张洁云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牛牛古人现象

张洁云

一、案例背景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科学课程也越来越受重视,科学课程的开展对小学生实践能力,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科学课堂相较于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等,更有趣、更贴近生活,实验性较强。而且,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活跃性也明显高于其他课堂,导致教师在科学课堂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讲解科学知识时,学生插嘴,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甚至提出你一时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对于插嘴现象常常又爱又恨,爱的是这样的课堂氛围才有“温度”,恨的是学生经常不按常理出牌。笔者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站上讲台也常常会碰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尤其是在一年级的科学教学中,每每上课都让我既期待又紧张。在教学生涯中,虽然我记得并叫出名字的学生有很多,但有一位学生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案例描述

这位学生就是一(3)班的牛牛。他天性活泼,是班主任眼中的“调皮蛋”。虽然他经常因为在科学课堂上调皮捣蛋而被我点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我发现他懂得的科学小知识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思维也比同龄学生活跃些。在我提出一个问题后,他总是举着手叫喊着“我知道,我知道”,有时还会不举手自己直接站起来回答问题,让我又气又无奈。

记得那是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课前,我和往常一样在讲台上准备着PPT,突然牛牛走过来看着我说:“老师,我们这节课上什么呀?”我愣了一下,这好像是牛牛第一次问我科学课上什么,于是我告诉他:我们这节课上《衣食住行的变化》。为了防止他在课堂上调皮捣蛋,我还提醒他上课要好好听讲,他看着我点点头,然后小声地说了一句:我知道衣食住行的变化。上课时,在讲解古人和现代人在饮食方面的不同时,我发现有的学生有些坐不住了,这时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调动课堂气氛,抓住学生的眼球。于是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我讲解了一个古人发现火苗的故事。但在我讲解的过程中,牛牛一直站着说“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说实话,听见他的叫喊声我有点无奈,但是转念一想,不如让他来说一说,看看他是怎么讲的。于是我说:“那你到前面给同学们讲一讲古人是怎么发现火的。”哦!原来他讲的是钻木取火的故事,之后我补充说这是古人为了延续火种而采取的办法,并不是人们一开始发现火苗的原因。原先,我并没有想要讲述钻木取火的故事,只是想让学生了解古人一开始是如何发现火可以烤熟食物的,课前也没有预设到这一环节,但牛牛的“插嘴”让火的故事一下子丰富起来,也释放了他自己的天性。讲完故事之后,我注意到牛牛在课堂的后半段听得很认真,同时在小组活动摆衣食住行的卡片以及研磨大米时也能按我的要求去做。一个简单的“插嘴”机会就这样悄然地对牛牛产生了影响。我想其他学生可能也知道钻木取火的故事,但并没有像牛牛一样大声说出来。其实有时候课堂中学生适时地“插嘴”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既考验了教师,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改变了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抓住时机给予学生一个“插嘴”的机会。

三、教学反思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传递—接受”式,课堂成为教师的“满堂言”,学生只有先举手得到教师同意后才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学生插嘴”的现象。但新课改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帮助者,同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出现“插嘴”现象也是合情合理的,它不是对课堂教学秩序“乱”的评定标准,一定程度上更体现了课堂的“活”。

“学生插嘴”实际上是学生个性的释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并抓住机会让学生“插嘴”,让其有机会展示自己独特的才能和智慧。比如牛牛虽然调皮捣蛋了些,但他比别人懂得多些而且敢说,那就让他给同学们讲讲故事,这不仅释放了他的天性,也激起了他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生的“插嘴”现象说明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不可预测性。不可否认,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双边活动,实际教学过程往往依据教师课前设计的方案开展,正因如此,教学过程才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程序性。但教学如果过分强调预设性,不免有些封闭,会使课堂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和活力,同时还会抑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违背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比如:课前我并没有想到会有学生说出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但倘若在课堂中为了保证课堂环节能够按我预设的那样顺利进行,为了避免牛牛的回答让我不能很好解释的情况出现而没有理会牛牛,没有让他讲出自己的故事,那在今后的科学课堂中牛牛可能便不会积极地回答问题。长此以往,他也会逐渐失去学习科学的兴趣。但是,如果学生的“插嘴”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和表扬,那学生势必会因此变得活灵活现,富有朝气,充滿自信,越来越喜欢科学这门学科。

总而言之,其实“插嘴”不是不好,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这一现象,会发现“插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喜欢科学这门学科,对科学这门课充满了兴趣。否则,牛牛在课前也不会主动想要提前知道这节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说明他在认真听讲,积极动脑筋,思维是跟着教师走的。

教师在给学生“插嘴”机会的同时,还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当学生“插嘴”得不尽如人意时,如何让“插嘴”的学生愉悦地坐下来,如何将其他学生的思绪重新拉回课堂。二是当学生“插嘴”得令人满意时,如何进行“二次教学设计”,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这就要求教师拥有一定的教学急智,能够根据学生“插嘴”的内容随机应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环节。同时,要在平时的课堂中积累教学经验,让学生的“插嘴”也成为一种教学资源,成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发现科学规律的新起点。

猜你喜欢
牛牛古人现象
可笑的牛牛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家乡的变化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顽皮的牛牛
牛牛的耳朵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