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
网络信息技术,是当前课堂教学技术的普及重点,绝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安装了课堂多媒体设备与信息化教学教务系统。因此,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高效、有质量地用好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很有必要。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方法,总结了共性,梳理了具体应用手段。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人生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科学科目,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可以刺激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官的课堂表达方式,成了开拓教学方式方法的新方向。小学数学新型课程实验标准也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方法路径。
一、拓展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用更为直观、具象的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配合教师讲授,从而更为透彻地消化数学知识。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学生数学水平尚处于基础期,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因此,教师可聚焦兴趣,运用丰富多样的多媒体网络信息,将活泼多彩的动画、趣味贴近生活的视频引入课堂授课。
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工业革命之前,人们在没有精确时间尺度下的生活状态,进而引出工业对于时间发展的原因,让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时分秒的单位?时分秒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什么便利。引入后,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机械钟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具象化地理解时分秒的进位与换算变化,最终拓展到生活,在生活和实践中一遍遍复习所学知识。
又如,在“点线面”的教學中,可以通过电子模型的演示与展示,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直观性、丰富性、可复制性,方便、快捷地给学生带来视觉感受,进而内化为对图形、空间的几何想象能力,实现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为学生日后进入高年级的平面、立体几何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能给予学生主观的、直接的认知,让学生更加立体地感知小学数学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萌发与生长。
二、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探究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高效传播性、可复制性、作品成本的低廉性,借助目前电脑、手机普及的形势,通过一些电脑、手机软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后的自主探索、展示作业。让学生主动地、具象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例如,在“对称”的课程教学之前,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其探索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拍摄照片并标注出对称轴。教师通过汇总整合,将学生生活中的实拍图像融入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亲切感,也大大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建立了学校与家庭的纽带关系,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现象、应用数学原理的兴趣。
又如,在追及问题的讲解中,教师可启发学生,借助网络查询某些班次的列车、飞机的速度、路线,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追及问题,让学生不再陷入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之中,在更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氛围之中强化对数学的理解,增加探究数学的动力。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进行教学,让学生多操作练习
当今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改变了以往的黑板板书的教学教育方式。现在很多学校教室中都配备了电子设备和投影仪,这样方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凑十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自制或是在网络上搜索教学课件,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卡通课件播放动画演示,在课件中还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操作的练习题,学生实际操作后,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还便于学生的理解,更好地吸收所学的知识。又如,在教学立体几何组的面时,需要通过摆放立体几何图形后观察它的四个面所展示出的图形。如果就这样直接让学生去看,就是一种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只能通过想象去得出答案。但是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立体形状的教具,然后再进行四个面的观察得出正确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便可开发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连通课堂内外,拓宽解惑之路
如今,网络已经极大地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网络的普及,给了课堂内外、线下线上连通互动的可能性。目前,很多学校、班级都有着自己的班级群、家长群,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的沟通、交流作用,不只是把群聊变成发布通知、提醒学生作业的单向通知工具,还要让班级群成为学生与教师愉快互动、增进感情,探讨学习、教学相长的桥梁。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布置大量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练习。经由网络平台的课后互动,一方面不让学生的疑惑与问题积压,借助课程与题目思考的热度,直接解惑,突破学生自身知识的瓶颈;另一方面,群内交流的公开性,也让其他有同样问题的学生在观看他人的讨论之中,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既提升了课后答疑的及时性,又提升了课后答疑的效率,聊天记录的可回看性也让对题目理解慢的学生有了反复复习强化的宝贵复习材料。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创造性,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课后探究,提升师生沟通效率,深刻改变小学数学的固有教学模式,为师生带来极大的便利。相信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会越来越先进,越来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