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华燕 余敏 戴艳花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践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中实施主题活动探索体验内化式安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通过研究和实践认为,在体育课中以创设情景设置主题的形式,开展体验式学习安全教育,从内化着手做到内化于心,帮助学生获得安全认知,培养安全意识,形成自“防灾社会共识”意识的培养,进而转化于行,使学生具有“避灾”“防灾”的行为和能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是体育课中的活动体验式学习对安全教育的影响。实验对象在我校四年级学生中确定,实验对象采用单盲选取方式,即被试者不知道他们属于实验对象。选取2个班90名学生为实验班,两个班90人为对照班。为确保实验的有效性,教学干预都由作者一人担任。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实地观察法、教学实验法、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本文进行研究。并在实验前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50米、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身体素质进行前测结果显示,P值均>0.05,差异不显著。
2 结果分析
2.1 “体验内化”界定
体验《实用新华词典》对“体验”的解释是“亲身经历;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验内化,即把外部对象变成内部主体的东西。学生通过反思、同化或者适应,将经验中的事物、情感体验等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或想法。体验式活动的重点不但在于体验,还在于行动和内化。
金字塔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分组讨论、小组探究学习的内容留存率在50%。通过实践学习的内容留存率可达75%;将知识传授给他人,学习内容的留存率在90%。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迫吸收、机械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实现个体和外界环境相互交流主动学习的过程。
2.2 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知情况
2.2.1 学生基本情况
研究对象为两个实验班两个对照班,将实验班4(8)班编号为实验1班,实验班4(10)班编号为实验2班,将对照班4(9)班编号为对照1班,将对照班4(11)班编号为对照2班。实验1班的男生29人,女生16人,实验2班男生27人,女生18人,对照1班男生29人,女生16人,对照2班男生26人,女生19人。
2.2.2 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知情况
从调查显示中来看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开设安全教育类课程,希望在体育课中和主题班会中开展安全教育类课程的占比较多。同时通过调查,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比如进入公共场所会观察安全通道、指示灯等,知晓相应报警电话,知道不能在不安全的水域游泳,可以说基本的安全知识还是具备的。但是,在通过访谈、观察学生日常行为以及在开展消防演练时,学生不能将知识快速的转化到行为上,在校园中和体育课中安全意识还需加强。
2.3 体育课中体验式学习安全教育的教学模式
2.3.1 体育课中体验式学习安全教育的教学目标
本次体验内化式安全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学习,培养安全意识,形成自“防灾社会共识”意识的培养,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具有“避灾”“防灾”的行为和能力。具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侧重点有所不同,根据学生年龄设置更为合理的教学目标。本次教学实践将学生分为两个水平段,不同水平段教学目标侧重点不一致。低段水平为1-3年级,教学目标侧重了解危险的存在,知道躲避危险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方法和技能,强调个人安全。高段水平为4-6年级,教学目标主要侧重帮助学生认识危险、形成躲避危险意识,掌握躲避和求生的基本方法,强调个人安全。
2.3.2 体育课中体验式学习安全教育的教学形式
体育课程自身具有实践体验的先天优势,在实施体验内化式安全教育教学的内容既要着重知识传授,也注重救助技能教育。一方面,强调科学的安全教育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突出“避灾、防灾”安全技能练习。整体教学采用设定主题、创设情景、感知体验、外化行为、内化意识的形式。首先,根据小学生“普适”安全教育的内容,设定一个个鲜活的主题。然后根据小学生容易注意那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各个教学情景。教师以主题情景式教学有意识地创设一定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渲染课堂情绪并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促使学生的身心能力得到更好、更快提高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活动教学中,实质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去合作、体验、感悟、发现,以形成新的认识和情感。在安全教育中使用活动体验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和感悟安全知识,使空洞教条化的安全知识鲜活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通过不断的体验和实践,使学生形成灾害应对的下意识反应和习惯。
2.3.3 体育课中体验式学习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有安全教育的所有内容一股脑交给学生,这是不现实的,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在安全教育内容设置上,要结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各个年龄段开展适合青少年心身特点的安全教育知识和安全救助技能。同时,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做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科学传播,达到兴趣引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综合理解的教学效果,使得安全教育真正具有可行性。
本研究教学实践的安全教育内容依据2007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及江西省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学会编写的《江西省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同时根据小学“普适”性安全教育进行编写。本次共安排了5个主题,包括地震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运动安全,每个主题3个课时,根据节气安排在体育课中。具体教学主题和目标为:(1)交通安全类主题的教学目标:①了解什么是交通安全。②了解步行、乘车安全,学会预判安全隐患,能够避险意识。③掌握校内、校外步行安全,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2)地震安全类教学目标:①了解地震是如何产生的以及造成的危害,学习判断地震时的特征和现象。②掌握室内避震,及能够可快速逃往安全地带。(3)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目标:①了解什么是火灾,以及危害,了解引起火灾的原因。②了解火灾逃生三不原则以及逃生自救方法。③能够实践演戏中运用所学。(4)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目标:①了解什么是溺水,以及溺水的症状。②学习自救与救护的方法,具有识别危险环境的意识。③能够在实践演习中,不下水的情况下运用所学展开救援和呼救。(5)运动安全教育主题教学目标:①了解运动安全行为以及注意事项。②学习简单的运动伤害处理的办法,并能够在实践中进行操作。③在生活能够具有预防运动伤害的意识。
2.4 体育课中体验式学习安全教育对学生的的影响
2.4.1 体育课中体验式学习安全教育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影响
实验后,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测试,并进行统计分析。从分析中得出,对照班的安全知识测试,测试得分集中在70-100分区间,70-80分的占比最多,达到44.4%,80-90分占比38.9%,90-100分占比16.7%。实验班的评分也都集中在70-100分区间,占比最多集中在90-100分区间。可以看到实验班的得分比对照班的高分率占比多50%左右。说明教学实验对学生安全知识获取具有显著成效。
学生安全意识情况,通过笔者在教学中观察学生课堂中安全意识,以及通过班主任观察学生日常安全意识来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在体育课中实验班的学生在进行活动中,学生能够有意识的选择合适的场地,关注自身活动和同伴的活动。避免自己与他人产生安全隐患。通过与班主任的了解,学生在班上和校园能够有意识的不在楼道、教室奔跑,下楼梯能够主动避让、靠右行走。在学校进行安全演习的时候,也能够更有序的到达安全场地。
2.4.2 体育课中体验式学习安全教育对学生安全技能的影响
在教学和学校开展的演习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总结实验班学生安全技能情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涉及以下交通安全、地震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安全、运动安全。如在地震安全中,通过讲解地震知识和进行地震疏散等活动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如何判断地震来了,以及在教室里遇到地震应该先藏在桌椅下面,保護好头,然后,等稳定后,快速有序的离开教室,到达安全地点。同时,在地震安全课程中,通过设置情景地震来了。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指定的路线有序得进行撤离,不得无序乱跑,不得推、挤,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够快速有序的疏散到指定地点。在消防安全课程中,学生学会靠墙、捂嘴、弯腰等撤离要点,学会使用翻滚扑灭身体上的火苗,能够在负重情况下快速穿越障碍等。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教学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显著性差异。
(2)体育课中活动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以5个主题和情景教学的形式,教学课时15课时。
(3)教学试验后,实验班学生的安全知识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班。
(4)体育课中活动体验式安全教育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和掌握安全知识。
(5)体育课中活动体验式安全教育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安全技能。
3.2 建议
体育课由于自身特点,具有身体活动和体验的特点,建议在体育课中划分相应的课时,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实际情况设置好教学目标和活动主题运用情景教学,让学生更能够投入学习中。在教学中要每个主题活动教学结束后,设计相关的测试和融合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养成习惯,形成意识。
本文系南昌市“十三五”规划攻关课题“体验内化式小学安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攻关20-01。
(作者单位:1.南昌市红谷滩区第一小学;2.南昌市教科所;3.南昌市心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