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超
作为提高学生体魄的学科,体育锻炼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初中体育课程尽管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明显提高,但教学效果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性,导致各项体育活动无法高效实施。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类活动,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运动意识,为其日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对初中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策略进行分析,通过多元化、多样化体育活动,引起学生兴趣,促使其获得综合发展。
目前体育课程在初中阶段的教学比重有所提高,这也代表体育课程逐渐受到关注,但受到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足,认为体育课过于疲惫和枯燥,因此忽视了体育活动的重要作用。其次体育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不足,加上学生不积极参与,所以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想要切实改善初中体育教学质量,还要从学生的主体性中入手,只有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才能达到教学预期。因此教师要注意总结,通过创新课堂内容,丰富体育运动形式,充分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并借助多元化体育项目提高学生参与度。
1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必要性
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身体各项机能的主要途径,但是很多学生缺少积极性、主动性,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当下初中体育课堂应该以提高学生兴趣为主要任务,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掌握体育运动技巧和知识,不断挖掘自身的运动能力,培养出健康的身体条件。另外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能够形成良好的运动意识,为日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由此可见主动性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而真正融入体育课堂。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来说,基础技能与知识并不是主要,學生能否全身心投入学习最为关键,这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激发出学生体育运动意识,增强自身体育核心素养。
2 初中体育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度原因分析
目前来看学生缺乏运动兴趣,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有关,由于教师并不关注学生的具体状态,所以授课过程中学生过于懒散,部分教师会严厉看管,同样无法达到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出现恐惧心理,不愿意主动询问教师运动知识、技巧。其次教学过程中内容千篇一律,学生通过模仿很难掌握具体的运动技巧,甚至对该运动项目缺乏了解,自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教学过程中沟通至关重要,这是师生相互了解的唯一途径,若教师不理解学生心理变化,教学中可能会打击学生积极性,所以缺乏互动成为限制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3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策略
3.1 深入运动理念提高学生主动性
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必须要找到根本问题所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缺乏兴趣,而这个原因就是不够了解导致的,对体育运动项目缺乏认知,所以才不愿意主动参与。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育教学发生很大变化,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学生有效发展,是否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发挥出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体育运动理念、内涵,让学生充分感知体育运动的魅力,从而在愉快的氛围下参与到其中。例如在铅球运动中,如果只让学生自己尝试,或在简单讲解后直接训练,很容易引发学生受伤,而学生对于这项运动一知半解,无论核心技术还是规则,都没有达到熟悉的程度,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降低。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教师应该为这项运动做好铺垫,包括铅球运动的由来、动作要领、规则要求,详细讲解投掷圈、限制线、落地区等基础内容。其次要加强铅球技术指导,如握球持球技术、滑步技术,通过深入铅球运动项目,学生会更加专注于练习,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3.2 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兴趣
体育课程内容是影响学生参与度的关键因素,为了能够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运动中,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有充足的兴趣学习。以往初中体育课堂,运动项目仅限于足球、跳绳以及跑步等基础内容,当下应增加篮球、排球、羽毛球等运动,这样学生就能按照自身喜好选择运动项目,从而实现主动参与的目标。以篮球运动为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直接讲解动作、规则,应该从其他方面作为切入点,比如讲解NBA篮球明星心路历程,同时借助多媒体设备去普及篮球运动理念、规则,通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再展开后续的讲解示范,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学生通过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能够对篮球运动有大概认识,尤其是运动规则等难以理解的内容,并且借助画面更为直观,还会改善教师讲解的枯燥氛围,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后续深入篮球技巧奠定扎实基础。
3.3 注重分层设计满足学生需求
分层设计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毕竟学生之间无论在身体素质,还是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如果教师统一开展教学,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兴趣无法主动融入其中,教学效率必然会随之降低。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理念,根据学生需求展开分层设计,主要按照学生个人能力等条件,打造具有针对性的计划方案,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例如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往往具有非常大的运动量,并且女生并不感兴趣,因此要适当增加健美操、瑜伽等比较适合女生的运动项目,并积极宣传健身、塑形改变自身气质等价值,吸引更多女生参与到其中。其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而不是单一的田径运动,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这样的学生才乐于主动参与,能够在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中大放光彩。
3.4 创新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好奇心理,对于新鲜事物能够展现出较高的热情,同时好胜心非常强,而教师想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应该抓住这些特点,对教学形式展开创新,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自然能够广泛参与到其中。传统体育课堂一般由教师引领、示范,而学生只能单纯模仿,并且示范完毕后就会自由训练,所以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下教师应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利用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有效提高积极主动性,首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每个小组的运动能力搭配均衡,必须包含一名运动能力突出的学生,指导纠正其他学生的错误。例如在足球运动中,教师分为4人一组展开合作训练,通过这个形式学生踊跃参与,并在训练中密切配合,同时强化了团队精神。
3.5 游戏竞赛相结合打破教学限制
在初中体育教学融入游戏或竞赛,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的有效方法,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游戏对其吸引力非常大,并且很多学生存在爱玩的天性,游戏竞赛的形式更符合成长规律。另外体育课程的核心在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只要学生能够踊跃参与到其中,代表体育教学已经起到作用,因此体育课堂中应增添更多趣味性,从而改善以往的枯燥与单调。例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正式投入训练前必须做好热身运动,这是保证学生避免运动损伤的关键环节,不过以往大多采取跑圈的形式,学生只能单纯服从教师安排,对其来说完全没有任何趣味性。当下热身运动可以采取接力上篮、圆圈接力、击掌传球等,既能达到热身的效果,还会增强学生兴趣,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因此教师可以把游戏与体育课堂有效融合,不仅仅是在热身环节中,包括运动、实践都可以结合游戏的形式,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3.6 合理把控体育训练频率与时间
体育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但过度训练反而会造成负面效果,包括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太过疲惫导致学生厌烦体育运动,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合理把控体育训练频率和时间非常重要。比如部分学生运动天赋较差,或体重相对较高,过度训练会导致身体疲劳感严重增加,教师针对此类学生应减少训练强度、运动量,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另外体育训练应参考文化课学习,由于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同时开展大量体育训练身体自然吃不消,在上文化课时经历缺失,甚至很多學生因为过于疲惫而分心,所以体育教师应合理调整训练时间,将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从而起到增强体质、缓解情绪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现代年轻学生过多接触电子产品,很少进行体育运动身体素质较差,在体育课程中应从少量、低强度运动开始,根据学生的不断成长提高训练计划,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标。
3.7 给予学生鼓励评价提高自信心
很多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度与自身的信心有很大关系,由于运动能力较差,可能会对某些体育项目存在畏惧感,认为自己无法完成,因此教师应该采用鼓励评价的方式,借助正能量激励语言提高学生自信心,在学生完成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后,就会获取一定成就感,可以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注意观察,若学生不够积极应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在评价过程中应采取更加全面的形式,包括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总结归纳不断完善,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4 结束语
目前初中体育教学被重视度不断提高,对体育来说其存在作用与和文化课相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养成终身运动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踊跃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在主动性上面并不高,对于体育课程缺乏明确认知,为了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双重发展,教师应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实际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元素。同时注重激励、评价,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意识,自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获得有效锻炼。
(作者单位: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