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在乡村道德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2021-01-10 18:37张二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
关键词:新乡贤乡村治理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 正式提出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其后,连续 3 年“中央一号文件”也都有提及“新乡贤”。“新乡贤”已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一 2022 年)》。可以说,新乡贤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智力资源,也是乡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新乡贤;乡村道德;乡村治理

一、新乡贤的内涵

在中国农耕社会的历史长河之中,许多参与国家治理的能人志士都来源于乡村,他们告老还乡之后,凭借文化、能力、人脉、声望等方面的优势,担任乡村的管理职务,时称“乡先生”、“乡老”、“乡绅”等,统称为“乡贤”。《汉语大词典》对乡贤的解释是: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综上可知,乡贤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特有的介于官僚和平民之间的阶层,著名历史学家秦晖将其总结为“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1]不同于土豪劣绅,乡贤是一个德行高尚的正面人物,曾在地方的文化教育、治安建设、慈善公益等领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乡村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空心化”和生态破坏、伦理道德溃败。学者们开始回顾中国乡村自治史,研究乡贤对于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也赋予了乡贤新的时代内涵。

新乡贤一般指当代中国与乡村社会具有亲缘、人缘、地缘或业缘关系,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声望,并且能够凭借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现代化的理念和前瞻性视野,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治理的贤达人士。其中既包括本村的基层干部、学校教师、道德模范,也包括求学、经商、从政归来的退休老干部、退休教师、成功经商人士、学有所成的专家学者等。他们大多数人生于斯、长于斯,对脚下这片乡土有着更浓厚的感情,更容易获得群众信赖,更能鼓舞百姓信心。他们肩负着重构传统乡村文化和维持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双重责任,在乡村道德建设和文明重塑过程中展现出了极为重要的道德价值。

二、乡村道德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乡村道德文化建设要循序渐进,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就,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乡村道德建设主体的缺位、乡村传统道德资源发掘不足,乡村道德建设一刀切等三个方面。

(一)乡村道德文化建设主体的缺位

“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引导,创建集体人格。”[2]由此可见文化离不开作为建设主体的人。然而,作为乡村道德建设主体的乡村本土农民和从事乡村文化的工作者多 数没有有效承担起振兴乡村文化的责任。其一,本土农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减退,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大量乡村人民或是迫于生计,或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或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前往城市工作或定居,乡村空心化现象凸显,留守乡村的人都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弱妇幼。其二,乡村从事文化传承的工作者,在面临缺乏文化活动资金,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困境下,不得不放弃文化工作,转业从事其他工作,乡村文化面临传承困难。其三,一些基层政府工作者,道德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忽视了乡村道德文明的创建与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乡村道德建设主体的缺乏程度。总而言之,政府工作者道德文化建设意识淡薄以及乡村人民外出务工,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村道德文化建设主体的缺位。

(二)乡村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发掘不足

乡村道德文化不是凭空而生,它自有其生存土壤。然而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乡村正在漸渐消失,许多乡村文化道德资源已经遭到毁坏遗弃,乡村文化生存的土壤渐渐被破坏。不仅如此,由于农耕文明产生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受到巨大的冲击,乡村原有的文化价值体系逐渐被消解。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其生存空间也日益萎缩,如许多传统戏曲、舞蹈、杂技、手工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日渐消解,许多特有的文化资源在西方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双重冲击下,已经逐渐被解构而变得支离破碎。

(三)乡村道德文化建设标准的一刀切

乡村道德文化深深扎根于乡村土壤,离不开农村,农业,农民群众。在实施乡村道德文化振兴过程中,乡村文化道德建设“一刀切”现象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乡村效仿城市进行大改造,忽略了道德发展的规律。乡村道德建设已经失去原本的特色,许多乡村片面追求与城市相同的道德文化,忽略了城市与农村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各个自然村的文化道德水平也不尽相同,但是在道德文化建设过程中,都是采取相同的方式——文化精神食粮的“投喂”,忽略了不同道德层次的群众的差异性需求。乡村文化道德建设城乡一面、千村一面,忽视道德建设主体道德水平差异性。

三、新乡贤在乡村道德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推动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优化乡村道德建设的主体结构

乡村道德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政组织的主导和推动,还需要乡村社会力量的参与和配合。新乡贤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乡村社会组织的不足,强化其对乡村道德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以往中国乡村,村民之间发生争执往往不会采取正规的法律程序来进行解决。但是新乡贤在进入乡村之后,这种情况大有改观。新乡贤具有比较先进的思维和理念,他们可以促进乡村基层组织的建设,从而达到维护基层稳定和农村和睦的目的。新乡贤参与农村的社会治理,可以对现有的基层组织做到良好的补充,实现法律管制和乡贤文化教育的刚柔并济。这样一来,可以用一种更加和谐和完善的手段来解决村民之间的矛盾,从而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总之,新乡贤帮助农村形成以法治为基础、以文化道德教育为辅助的新型基层治理理念,优化了乡村道德建设的主体结构,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发展。

(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夯实乡村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

乡村要振兴和发展,首先必须发展经济。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道德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当前的乡村经济建设存在很大的问题,而新乡贤一般都接受过比较好的教育,甚至有的人还经过市场的锻炼,所以在发展经济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经验。他们具备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所以在发展经济时也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思路。更重要的是,新乡贤大多是愿意长期投身农村建设的人,所以他们很愿意把自己的能力奉献给乡村建设。特别是一些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新乡贤会主动出资支持乡村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乡村发展资金不足的现状,进而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富裕。在当今社会,新乡贤已经逐渐成为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在带领乡村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所以,新乡贤在乡村发展战略中,夯实了乡村道德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三)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筑牢乡村道德文化建设的人文支撑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所以构建乡村道德文化建设体系可以有效地推动乡村的发展。在当今,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去城市生活,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农村文化人才大量流失,从而导致农村文化建设遇到发展困难。但是新乡贤在村民心中是拥有较高道德水准的一群人,可以引领村民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而且很多乡贤本身就出身于农村,更了解村民真正的需求,在进行道德宣传、开展文化活动时可以用村民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这样一来文化教育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开展。总之,新乡贤可以大力推进农村文化教育的开展,从而牢筑乡村道德建设的人文支撑。

新乡贤是传统乡贤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吸取了传统乡贤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具有丰富的价值精华。 在当代,新乡贤是更加适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乡贤文化,除基本的道德品质之外,新乡贤还具有较高的现代理論知识和技能,可以全方位地推动农村的发展,促进乡村道德文化建设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参考文献:

[1]雷洁琳.乡村振兴视域下新乡贤文化培育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9.

[2]赵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培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边春慧.新乡贤文化研究[D].温州大学,2018.

[4]强娇娇.我国乡风文明建设中乡贤文化的传承与建构[D].西华大学,2017.

[课题项目] 2021年度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招标课题成果( XTKT202128) 。

[作者简介] 张二进( 1995-) ,男,硕士研究生,中共株洲市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基层治理。

[1] 秦晖.传统十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8.

[2] 余秋雨.何谓文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06

猜你喜欢
新乡贤乡村治理
如何培育“新乡贤”
如何避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搭便车”
新乡贤治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研究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新乡贤文化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
沧州七旬老人成“新乡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