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以“助人”为宗旨的社会工作便获得了良好发展契机,同时以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工作专业也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当前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在专业性、本土化及社会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研究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将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模式,树立基于本土化理论教学的一种常态性教学观念,希望能对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模式
引言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它的理念和实践均来源于西方,是在西方早期社会工作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服务性学科。生态系统教学概念的广泛引入对于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质量和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一)专业教学水平不高
我国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目的各异,有的是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的功能而基于国家建设发展需要开设的,有的是基于学科建设的需要开设的,还有的是基于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门槛低、投入小、为求自身生存和发展而开设的,这样的定位缺失、目标混乱势必会阻碍社会工作教育的进步和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更不用说对于本土化教育的思考,难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合格社会工作人才。深入研究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不多,研究成果稀缺,并且很少以教材的形式出现。这就造成了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材一方面数量较少,缺少本土化专业教材,无法支撑起整个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体系;另一方面质量不高,无法展示社会工作真实面貌,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二)专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帮助他人,其专业特点决定了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2]。无论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理念还是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提升,因此,实践教学应该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的核心部分。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学一般包括基础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和社会工作实习中的实践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坐而论道的方式进行教学,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不利于社会工作能力的培养。还有一些院校虽然在课程设置方面融入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从事的往往是一些脱离专业的工作,实践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三)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缺乏
与传统的理论学科不同,社会工作专业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更加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育。因此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习、实训空间,但是实习实训基地的数量、质量及实习时间也很难得到保证,这就致使学生不可能在实习实训中真正认识社会,真正了解社会工作,更谈不上解决、处理社会工作中的问题。在实习中,由于学校师资力量有限、教师实务经验缺乏,很难对学生进行经常性、规范性、专业性的指导和考评。学校并没有社会专业在实习、实训方面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无法对学生做出切合实际的评估,致使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二、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明确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促使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社会工作专业的培育目标是实施社会工作教育要明确的首要问题,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发挥对教育教学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培育目标是要与我国社会的发展实际对接,培育出能够有效服务社会的专业人才,即具有鲜明个性特色和本土化实践型目标定位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不同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优势进行本土化、特色化定位,才能培养出各具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二)丰富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内容
一要合理设置课程,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增加实践课程,投入充足的教学资源。要注重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将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引入课堂教学,成为教师讲授为主的有益补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教学内容加以深刻理解并迅速提高专业能力[3];二要开发本土专业教材,在实践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可以组建本土化教材编写团队编著本土社会工作专业教材;三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教学内容,将网络资源与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4]。通过社交媒体,教师可以将专业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知识延展,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三)创新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和行业的需要,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单纯的讲授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妥善协调好教育规模与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才能培养出优质的社会工作人才。一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不同的课程设置适合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并使教学方法发挥出实际效用,加强与学术的互动和沟通;二要要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设施,积极建设社会工作实验室,将实验教学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使社会工作的实践教学在校园领域也可以有效开展,能够从整体上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加强校企合作,与社会工作专业用人单位合作开设实习、实训基地。实习是真正迈向职业岗位的前导,在专业实习中,学生可以检验自己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是否能够很好对应能够在毕业前就接触行业和社会,为正式迈向工作岗位做好心理建设和技能储备,减少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期。
(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师资力量
社会工作专业由于实践性非常强,则对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要求更高,教师既要具备加高的理论水平,又要具有丰富的实操经验,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一要对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可以聘请社会工作专业人士到学校为教师进行培训,增强教师的实践水平;二要鼓励教师多参加专业培训和交流座谈会等,让教师了解业界前言,提高理论水平;三要选派教师到社会工作一线进行实践,增强实践能力,从而借鉴和总结基层实务经验,引入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实务教学的经验和能力;四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既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察学生实践方法和技巧的应用情况,以此来检验教师教学成果。
四、结语
对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教学模式的探讨,并非仅仅是对我国传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模式的否定,而是在于强调在改变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社会本土化教学实践,更好地提高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水平。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文韬.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困境研究 ——以江西Y职业学院为例[D].江西财经大学,2019.
[2]张红霞.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应对策略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4(08):256-257.
[3]刘杰,邹英.社会工作专业“全程融合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建构[J].社会工作,2021(02):60-68.
[4]张艳.“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學模式的优化研究[J].经济师,2019(10).
作者简介:姓名:钱浩宇(1997-)、性别:男、民族: 汉 、籍贯:上海市青浦区、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