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文化艺术资源与审美文化的有效融合

2021-01-10 10:41徐伟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文化资源审美融合

摘要: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新时代美育教育既要汲取中国智慧、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更要实现美育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本文以陕西地方文化艺术资源与审美文化的有效融合为切入点,阐明如何建立“文化艺术资源”和“审美文化史”有效融合與链接,建立“立体的的审美文化”和“可视的审美文化”。

关键词:文化资源;审美;融合

2012年11月17日至11月23日,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了全面部署。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五位一体”的全面推荐,文化建设成为了重中之重,陕西历史悠久,地面与地下艺术文物资源丰富,在推进陕西建设的过程中,建设文化大省成为了陕西的必然选择。这些艺术文物资源如何和提高审美,如何和审美文化结合就成了一个值得去研究的话题。

一、审美文化与地方艺术文化资源

审美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指人们的日常生活或文化娱乐与审美之间相互渗透的状况。在具体的审美沟通活动中,审美文化作为审美文本与审美语境的一种特殊结合体而存在,代表着审美沟通在其中被影响并发生影响的惯例与传统维度。一方面,它相对于神话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历史文化和科学文化等而可以独立存在,集中表现为艺术活动及其产品形态; 另一方面,这些艺术活动和产品又遍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已经泛化了的审美活动。

进步的、符合社会和历史发展取向的人类活动,也应该是一种审美文化。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并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来达到一种最高境界。陕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特别是周、秦、汉、唐的历 史积淀使得关中区域地域文化资源地表和地下都极为丰富。这里还因为有无数的帝王陵墓和陪葬墓而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城”。这些文化遗存中大量的石刻、雕塑、墓室壁画、陵园建筑等都成为了审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除了地面和地下的艺术家文化资源以外,陕西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众多,这些地方艺术文化资源为区域审美文化提供了天然的优质资源。

二、依托地方艺术文化资源建立审美文化的意义

审美文化的建立与地方艺术文化资源的关系十分密切, 陕西特别是唐代以前的艺术文物十分丰富,所利用的区域艺术文化的优质资源,特别是大量的存在地面遗迹和地下遗存的艺术文物,建立审美文化就成了一种最有效的文化建设。这些大量的历史遗留物和陕西的文博、文化单位不仅写就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也汇成了当代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经过考古发掘的考古成果大量的被保存在了博物馆里,一些无法挪动的或者无法在博物馆里展出的考古成果在裸露的自然环境里。当这些重要的考古成果被转换成一张张图片以后,其物体存在的原有环境被割裂,物品难以立体的呈现,大量的信息难以全面的呈现。因此,利用二维的图片资源去讲述三维的空间实物本身就缺失了大量的信息。巫鸿教授提出艺术作品还原于物品存在的原有空间,其物品所能呈现出的大量信息便不再被孤立,这样立体的可视的呈现方式是可感知的有空间存在的。

地方艺术文化资与美育精神的关联研究。从新时代、新思路出发探究地方文化艺术资源与美育精神在“五位一体”背景下的有效关联;地方艺术文化资与美育精神的有效融合点研究。构建新时代陕西地方文化艺术资与美育精神的融合,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精神引领下构建新时代地方艺术文化资的开发与开发利用,探索地方艺术文化资源与美育精神之间的有效联系;地方艺术文化资源与审美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研究。审美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审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与国家艺术战略、国家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等关系极为密切,本课题重点关注和研究在新时代陕西地方艺术文化资源与新时代审美文化的有效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地方艺术文化资源与审美文化的融合

新时代陕西地方艺术文化资源在审美文化中的价值,最直观的的体现就是可以依托这些优势资源,建立“立体的审美文化”和“可视的审美文化”。审美文化是建立在现代文化系统、尤其是艺术文化系统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基础上的,是当代文明和文化日益审美化、日益贴近人类真实生存状态的产物。从人类文明与文化的演进历程来看,审美文化是继人类工具文化与社会理性文化后出现的第三种文化形态,体现了文化积累与量变的过程,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高级形态。审美文化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是人工而非自然的审美活动。它尤其指审美活动是一种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精神教化作用的特殊意识形态方式。陕西地方艺术文化资源十分丰厚,这为构建新时代审美文化的构建提供了重要资源和文化保障。

综上可见,国家美育政策与视野下的审美文化,已不仅仅是师资、器材、场地与经费等硬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审美文化理念转型的实践与创新的问题。美育视野下的审美文化更应该结合区域文化艺术资源,通过具有区域优势的地方艺术文化资源从而实现这些文化资源成为审美对象,并与审美文化和审美过程完美融合,成为区域审美文化的重要资源,避免使文化资源长期孤立,使其主动渗透到审美的各个环节,实现审美文化的跨界和融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面对新形势,美育不可或缺的审美文化,应当切实地将地方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全方位融入审美文化的全过程,引领区域艺术文化资源传播中国价值,实现审美文化的传承创新与跨界融合。

作者简介:徐伟(1982年3月),男,汉族,陕西彬州人,咸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史与民间美术。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项目《“五位一体”背景下地方艺术文化资源与审美文化的有效融合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1ND0483。

猜你喜欢
文化资源审美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