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西明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老师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技能,还需要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为其之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老师要优化、改善传统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想象、探索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练习题来突破易错点,展现出练习题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习题练习,强化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充分消化、内化易错点,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化的数学教学效果。笔者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在日常数学教育工作中较为关注习题练习。本文主要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练习题突破易错点展开分析,希望能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老师习惯于用理论灌输、题海战术的方式来讲解数学知识,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状态之中,无法取得理想化的数学学习效果。同时,老师虽然意识到了数学练习题的重要性,会在课前、课中、课后布置相应的数学练习题,希望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数学知识,但是在实际的习题练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重复的习题。老师会大量布置一些基础性的数学习题,希望以此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但是以上习题布置方式,不仅无法展示出数学习题的作用、优势,还会浪费大量的解题时间,数学习题缺乏一定的目的性、针对性。针对以上问题,老师要强化数学练习题的优化、改革,借助于数学练习题来突破易错点,减少学生错题数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审题习惯,更为全面、深刻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一、教学中产生易错知识点的主要原因
(一)备课不够扎实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出现易错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备课不够扎实是主要原因,导致学生对于数学教材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无法全面掌握新授数学知识,从而出现数学易错点,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质量。老师在备课工作中,需要全面研读、钻研数学教材。但是在实际的备课活动中,老师通常都是围绕教学大纲来备课,没有去全面分析数学教材中的易错点内容,导致在后期的数学课堂中,很容易疏漏数学易错点,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每一个学生自身的学习进度与需求都是不同的,老师在备课环节没有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很容易让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数学教学进度,从而在学习、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成就感。
(二)没有明确指出重点、难点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数学知识易错点的另一个原因,是老师没有明确指出重点、难点问题,只是一味把全部的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学习活动缺乏针对性、目的性,在学习活动、解题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易错点、易混点,无法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设定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引入新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意识,缺乏留给学生思考、合作的空间,很多学生为了追赶课堂教学进度,经常会出现一些遗漏点。这些遗漏点都会成为后续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易错点,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学习质量。
(三)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也是出现易错点的原因之一。比如,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影响数学学习进度、效率。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甚至会反复出现易错点,经常会遗漏一些难点、重点知识。同时,小学生正处于理解能力较为薄弱的学习阶段,无法全面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容易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数学知识、问题,这些都会成为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易错点。除此之外,每一个人都会出现遗忘知识的情况,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过程中,忘记了学过的数学知识,导致在后期做题中出现一些问题、错误。
二、借助练习题突破易错知识点的方法
(一)鼓励学生认真审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想借助练习题来突破易错点,老师就要鼓励学生认真审题,这样才能够减少解题过程中的失误、错误。很多学生在解题期间、学习期间出现错误,并不是因为没有全面掌握数学知识,也不是因为学生理解能力、解题能力比较差,而是因为粗心、审题不清。老师一定要教育学生认真审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解题习惯、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够全面突破易错点,提高数学解题质量和效率。老师要让学生通过认真审题,掌握数学练习题中隐含的解题条件、文字真实意义,了解哪一个步骤容易出现错误,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期间,多思考、多检查、多探究,最大限度地减少出错率。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老师就要注重以身作则,展示出自身的榜样力量,在讲解数学知识、数学例题过程中,要先认真审题,长久下来,就会让学生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比如,在讲解“相遇问题”的时候,学生对于“相悖而行”“同向而行”“相向而行”的理解存在一些差异,在解题过程中错误百出。又比如,在“需要制作高13厘米,底部直径为6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那么需要多少材料”这个问题中,学生很容易忽略容器是否有盖的条件,最终出现解题错误。针对以上问题,老师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审题,对于易错点反复记忆与理解,这样才能够借助数学练习题来突破易错点。除此之外,老师可以让学生用特殊颜色的笔来记录易错点,整理错题集,经常翻阅、复习,以此减少出错率。
(二)注重简化数学教学中的易错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想借助数学练習题来突破易错点,老师就要注重简化数学教学中的易错点,实现抽象、复杂数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质量。很多易错题、易错点中的文字叙述非常烦琐与复杂,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耐心、注意力,因此,老师一定要简化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清数学解题思路。比如,有一道数学问题:“小猪一家三口需要来分面包,最后猪爸爸一共吃了面包中的二分之一,猪妈妈一共吃了剩余的三分之二,那么小猪一共吃了多少?”在这个问题中,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这个面包,通过线段的分割,能够清晰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拥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还能够消除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畏惧心理、抵触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题习惯。同时,在解答数学练习题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逻辑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从中掌握易错点中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比如,在经典的“鸡兔同笼”数学问题中,涉及的解法有多种,可以采用方程式或者是减法的方式来解答。老师可以让学生把每一种解题思路都列出来,这样既能够检查解题是否正确,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实现数学易错知识点的类比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想利用数学练习题来突破易错点,老师就要实现数学易错知识点的类比,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思考、自主学习、自主解题的习惯。通过实际观察、实践可以发现,在数学教材中的易错知识点有着很多相似、互通的地方,这些都会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更加混乱。因此,老师一定要注重数学易错知识点之间的类比,帮助学生梳理突破易错点的技巧、思路,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质量、准确率。比如,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比較多,相同点都为分数,但是百分数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分数。分数能够表示具体的量,比如,二分之一米,也能够呈现两个数之间的倍数比关系,比如,田地里黄色的鸭子占据了所有鸭子的五分之二。百分数只能够展示数之间的倍比关系,比如,果汁中的糖分含量为45%。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借助分类对比的方式来探析数学知识,实现易错点之间的类比,让学生感知到易错点之间的差异,以降低错题的发生概率。同时,老师要让学生自主研究易错知识点之间的类比,更为深刻、全面地记忆所学数学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技巧,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四)利用错题集来突破易错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展示练习题的优势、作用,利用错题集来突破易错点,让学生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学习习惯。学生在日常数学学习活动中,会遇到很多的数学错题,老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让学生把遇到的错题整理到错题集之中。这样既能够攻克易错点,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比如,在学习“年月日”相关数学知识之后,学生需要掌握年月日时分秒的数学知识,其中具体包含了一年之中7个大月与4个小月,其中2月份较为独特。学生还需要掌握闰年与平年的计算方法。但是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比较差,在解题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及时把错题整理到错题集中,并且让学生之间分享、共享错题集。这样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有针对性、目的性,掌握本章节中的难点、重点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质量。同时,学生在利用错题集突破易错点的时候,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强化对学生的鼓励、支持、表扬,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自信心。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强化对数学练习题的重视,并且要借助练习题来突破易错点知识、问题,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解题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样才能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效率,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题能力,为其之后参与学习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在设计数学练习题的时候,老师要注重数学练习题的层次化、差异化,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易错点都是不同的,老师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进度,设定的数学练习题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展示出数学习题的优势,使学生掌握突破易错点的方法、技巧,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