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雪 正高级教师,小学科学特级教师。温州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温州市中通国际学校小学部执行校长。“浙派名师”培养对象,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名教师。荣获浙江省“春蚕奖”。
何为游戏化学习活动?
游戏化学习,是依据学习者天生喜好游戏的心理,将游戏活动、游戏情境作为学习者与学习对象沟通的手段,把互动元素引入学习,从而脱离传统的单向说教模式,让学生的主体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使学习内容的传递更为生动、顺畅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学科学游戏化学习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具体的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巧妙地将科学教育目标和儿童游戏相结合,设计出具有情境性、趣味性、生活性和科学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科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游戏化学习在价值取向上关注教育性和游戏性的整合,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小学科学游戏化学习是科学与人文的整合。教师设计科学游戏化学习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建构经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简而言之,小学科学游戏化学习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在“玩”中学科学。
游戏化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设计典型的课堂游戏活动
游戏化科学学习活动以科学内容为内核,引导學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其外显的游戏外壳元素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尝试设计了一些颇受学生喜爱的典型课堂游戏活动。
(一)卡通童话,人物扮演类
此类游戏活动一般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想象为某个熟悉的童话或卡通人物的形象,具有某种特殊的本领与特质,去解决某种情境下的某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孙悟空用火眼金睛去辨别真假植物;与汪汪队一起去水中探险,选择适合做船的材料;当神探柯南的助手,帮树叶宝宝找到它的树妈妈;等等。在此类扮演游戏中,这个人物形象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它的显著特征是学生所熟知的。此外,这个形象的这种特质要与科学学习过程中的某种学习品质相匹配,与课堂学习的核心学习任务相吻合。
(二)真实模拟,探究体验类
该类活动一般会以现实生活中某种真实的职业或工作的特点为原型,以模拟的方式,将该项工作的主要特点与主要探究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如,观察岩石矿物特征的时候,就以地质学家如何来工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察与辨别;在做一顶帽子时,了解帽子设计师是如何工作的,以此展开设计制作活动。在此类活动中,将课堂核心的探究活动与现实生活中真实工作的最重要特征、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时运用的真实工具等联系起来,从学生可以理解与运用的角度进行有机融合。
(三)特征描述,聚焦交流类
此类游戏活动一般适用于主体观察探究活动之后展开的交流研讨环节。这个环节是提升科学概念的重要时刻,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的良好时机。在进行此类游戏时,关键是要将游戏规则与集中学生注意力展开分享交流活动结合起来,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目标上来。如,教学《观察物体的特征》时,采用“他说我数”的游戏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并关注其他学生描述了物体几个方面的特征;教学《观察叶》《不同材料的餐具》时,可以采用“猜猜它是谁”的游戏,根据学生描述的特征来推测他描述的是哪种物体;等等。在游戏活动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以引导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交流分享中去。
(四)探秘游历,贯穿探究类
这类游戏活动一般会采用创设情境,模拟某项探秘、寻宝等游历的方式来贯穿整个课堂,连贯地进行几项具有逻辑结构的课堂学习活动。如,学习《书的历史》一课,采用“小博士参观书籍博物馆”的虚拟游戏活动,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各个阶段有代表性的书籍的特点;在学习《地球家园》时采用虚拟旅游、导游介绍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到地球的各个地方进行旅游、召开发布会等等,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此类游戏活动,要关注游戏活动中的“游历线路”与探究活动中“学习主线”的有机结合,几个游戏化学习活动始终要“串”在这两条“线”的交集上。
(五)探索未知,解开暗箱类
这类游戏活动对教学内容有着特定的要求,一般适合于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推理的教学内容。如,《通过感官来发现》这一课,可以采用“猜猜箱子中是什么”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观察、收集特征,进行比对,分析箱子中可能藏着什么物体;《磁极与方向》一课,可以通过“辨方向,猜磁极”的游戏,观察吊着的各种磁铁(包着外壳)的指示方向,来猜测磁铁的磁极。在开展这类游戏活动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收集更多的信息,然后在综合分析信息的基础上,提出猜想。教师要重点帮助学生在收集到的信息与猜想之间建立起有关联的合理推理。
(六)挑战任务,完成比赛类
此类游戏一般单一运用在完成某项任务明确的学习活动中,如,比赛速度、高度、数量、准确性等等。如,《起点与终点》一课,可以采用“青蛙跳远比赛”的游戏来研讨如何准确公平地测量比赛结果;《在观察中比较》一课,采用“恐龙王国比美”的游戏,引导学生对“怎样比高度”“怎样比长度”等科学方法进行较深入的探究。在开展此类游戏活动之前,学生要明确游戏规则,活动之后,始终要围绕核心科学概念展开研讨。教师切忌被学生高涨的游戏情绪冲击而失去教学目标。
二、架构游戏元素与探究活动相融的课堂教学形式
游戏化科学学习活动以科学内容为内核,以游戏元素为外显形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架构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
(一)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贯穿整堂课的“链式”学习活动
这种课堂教学形式,往往以一个核心的游戏情境为主线,以几个有逻辑结构的游戏学习活动为主体活动,有机融合架构整堂课的活动,让学生在经历几个相关联的游戏中,激发起求知探索欲望,帮助他们有效建构科学概念。在此类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几个游戏活动之间的科学逻辑结构以及游戏数量,而不能随意堆砌游戏。以《磁铁能吸引什么》为例,我们创设了有一个主情境的闯三关游戏。
这样的活动设计,将科学的内核与游戏的外衣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以单个游戏活动聚焦某项探究要素的“点式”学习活动
这种课堂教学形式,往往没有一个贯穿课堂始终的核心游戏情境,而是集中针对某个探究要素设计单个游戏化学习活动。按照游戏化学习活动针对的阶段性目标的不同,可以有如下几类。
聚焦活动主体。此类设计一般将游戏化学习活动置于教学活动伊始,以快速使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这样的设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且有效。
展开探究过程。此类设计一般将游戏化学习活动放在课堂的主体教学活动之中,用游戏化的形式进行主体探究活动,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探究,有效建构起重要的科学概念。
分享探究成果。此类设计一般将游戏化学习活动放在课堂的主体教学活动之后的交流互动环节。特别对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采用游戏化的形式进行活动成果的交流分享探究,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个游戏活动穿插组合的“自由式”游戏化学习活动
这种课堂教学形式往往没有一个贯穿课堂始终的核心游戏情境,也不仅仅集中针对某个探究要素进行单个游戏化学习活动的设计,而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化学习活动的自由组合。课堂中可以采用主体探究游戏活动再加上交流分享游戏活动的组合方式;可以采用聚焦探究主题的游戏活动再加上交流分享游戏活动的组合方式;可以采用多个游戏活动的组合来突破主体探究活动;等等。根据游戏化学习活动针对的不同目标,可以多种自由组合的方式展开教学。
《观察与比较》一课,我们就主要采用了“找不同”“听声辨物”“分辨真假水果”三个运用眼睛、耳朵、综合感官等不同感官进行的游戏活动,通过不同感官的运用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帮助人们进行准确判断的主体科学探究活动,落实核心科学概念。《神奇的纸》一课,我们让学生经历帮助“纸娃娃变身”的游戏,让“纸娃娃”变成“大力士”“隔热小能手”等等游戏,让学生在亲历有趣的游戏中,建构起“改变材料的某一种特点,它的性能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就有不同的用途”的科学概念。
三、游戏化学习活动设计的要点
在实施游戏化科学活动时,我们可以抓住几个要点进行设计。
(一)创设游戏化情境
游戏化科学活动能否得以很好地实施,其首要条件是创设良好的探究科学真实问题的游戏化情境。这个情境应具备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特点,它的内核应该是真实科学探究的关键性问题,而外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化形式。如,《磁铁能吸引什么》一课,可以创设“寻找遗失的宝藏”主情境,对磁铁能吸铁的核心科学概念展开探究;《它去哪里了》一课,创设“它们会变身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观察红糖、石子遇到水和搅拌棒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引导科学探究活动的展开。这些情境可以是一項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工作,也可以是借助虚拟世界的卡通神话人物来执行某一项具体任务。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情境,教师都要让学生与真实世界产生联系,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去与真实世界产生对话,建构起学生对真实世界的科学认识。
(二)设置挑战性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游戏化科学学习,我们还要设置具体可操作的挑战性活动。通过活动前的温馨游戏提示、游戏中的活动指导卡等形式,帮助学生明晰具体活动的操作流程与分工合作,以提升活动效果。如,在《它去哪里了》一课中,我们可以借助直观可见、简单易懂的学习提示单,帮助一年级学生在较长的探究活动中,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任务(见表一)。在设计挑战性活动时,我们不仅要设计活动本身的规则,更要思考在活动展开过程中能给学生提供哪些支架,支持学生走向有效探究与深入发展。
(三)设计核心研讨问题
除了创设情境与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之外,在游戏化科学活动中,我们还要设计推进活动向纵深发展的核心研讨问题。如,《起点和终点》一课,我们始终围绕“怎么样给青蛙王国当一个公正的裁判”这个主情境,提出“起点、终点怎么画线?”“怎么测量跳远的距离才算准确?”等核心研讨的问题,将学生从活跃的比赛活动中引导到高阶思维发展中去。在设计梳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时,我们要始终谨记:这是帮助学生从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脱离浅层次的表象游戏,迈向有思维含量、有科学素养、有核心能力发展承载的高层次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没有研究核心问题指引的游戏化科学活动,充其量只是一场低水平的游戏。
(四)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在游戏化科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设置激励机制,及时给予评价,是促进活动高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对于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尝试进行表扬积累分值卡、奖卡兑换礼物、积分排行幸运大抽奖等各种口头表扬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此外,期末可以尝试全学科融合的“游考大闯关活动”;还可以尝试将科学游戏与校园节日有机融合的“校园童玩节”;等等。通过这些激励评价活动,帮助教师有效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游戏活动中去玩科学、学科学、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