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菲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感染之后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极大,在短时间内就能造成包括肺、肝在内的多器官功能丧失性破坏,并且后遗症很难消除。针对这种传染性疾病并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检测发现、隔离的方法切断传染源,减少病毒的传播范围。本文比较一种快速检测方法与常规检测方法的差异,发现在近似检测准确率的前提下,快速检测方法的检测过程所需时间更短,适用于发热门诊或急诊,便于急症手术,但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常规检测的时间长,但是结果相对稳定。
关键词:核酸检测;常规检测;快速检测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1
前言
近几年,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席卷全球,给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不同于以往的传染性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感染之后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极大,在短时间内就能造成包括肺、肝在内的多器官功能丧失性破坏,并且后遗症很难消除[1,2]。目前针对这种传染性疾病并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检测发现、隔离的方法切断传感源,减少病毒的传播范围,尽最大可能保护易感人群[3]。为了实现对这种病毒的准确检测,目前主要有常规检测和快速检测两种方法,本文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采集10例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的咽部拭子作为标本;这些标本在一小时之内采集完成,每个样本的采集间隔在5min之内;采集完成后统一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标本检测前置于65℃水浴25min进行灭活处理。
1.2 检测方法
常规检测选择荧光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方法。PCR检测方法是一种基于DNA信息的检测方法,通过分析人体DNA结构和功能信息发生的变化来判断受试体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这种检测方法一般在实验室内进行,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但是相对快速检测而言效率不高,出结果较慢,人工成本较大。这种检测方法因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被选择为对照组。
快速检测选择基于优思达即时分子诊断系统的方法。优思达即时分子诊断系统可以用于新冠病毒的检测,也属于核酸检测分析的一种手段,但是此种检测的信息化集成手段更高,具有快速出结果(一般在30min之内)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比重点研究这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这种方法被选择为实验组。
1.3 检测设备
常规检测采用罗氏MadNa Isolation进行核酸提取,采用荧光PCR定量检测仪进行核酸检测及结果分析。这种检测仪具有4通道,支持8联管和96孔QPCR反应板,同时配合有微孔板迷你离心机、移动紫外灯、高压灭菌器等设备进行辅助实验。
快速检测使用优思达即时分子诊断系统。这套系统操作简单,采用一键式启动方式,有4个独立检测通道,有效提升了POCT的检测能力,同时集成了经典磁珠法核酸提取、扩增、检测于一体,可以实现检测样本的全自动分析,灵敏度相对较高,特异性强。
1.4 检测流程
对于采集的样本,首先进行病毒RNA的提取。常规检测采用罗氏MadNa Isolation进行核酸提取,对于提取的核酸采用MagN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核酸浓度;快速检测可以利用优思达即时分子诊断系统直接完成核酸的提取。接下来进行PCR扩增。常规检测采用荧光PCR定量检测仪并结合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设置荧光检测通道和反应程序,对核酸进行倍比稀释之后进行阴性和阳性结果判定;快速检测将提取到的核酸直接通过即时分子诊断系统,就可以完成核酸的扩增及检测,并能够直接输出检测结果。
2 结果
2.1 检测准确度的比较与分析
对于采集到的核酸样本,在不同倍比稀释的情况下进行检测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相比于常规检测,快速检测在同等倍比稀释条件下,无论是在N Gene、IC Gene还是E Gene等指标条件下,检测结果都相对较高;随着稀释度的升高,检测数据呈现增长趋势,更加有利于进行结果的判读。
2.2 检测时间的比较与分析
对总样本检测结果分析时间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
由此可见,对于样本的检测分析时间,使用快速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时,最长值、最短值还是平均值,都明显低于常规方法。
2.3 其他方面的比较与分析
通过检测设备和检测流程的对比,可以发现快速检测过程中使用的医疗设备较少,很多必要设备都集成在了即时分子诊断系统中,因此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另外,这种方法诊断流程简单,便于操作,尤其对于急诊科医生,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手,能够适应当前新冠病毒高密度筛查的现实需求。但是,这种检测方法在报道中出现过假阳性病例,在检测结果稳定性上劣于常规检测方法。
3 结论
本文基于優思达即时分子诊断系统,比较了这种快速检测方法与常规检测方法的差异,发现快速检测和常规检测各有优缺点,快速的时间短、适用于发热门诊或急诊,便于急症手术,但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常规的时间长,但是结果稳定。另外,快速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成本局限性,因此距离推广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马思远, 罗伊美, 胡田雨, 等. 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华烧伤杂志, 2020, 36(8):7.
[2]吴红萍, 宋涵超, 董书,等. 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生物安全管理实践[J]. 2021,12(3):90-92.
[3]郭元元, 王昆, 张宇,等. 6种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检测性能比较与分析[J]. 重庆医学, 2020, 4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