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 刘兆丹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1
失眠是风温肺热常见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属于中医肺热范畴,以痰热壅肺最为常见。
一、方案适宜技术的作用
温经通络、安神活血(适宜技术:中药泡足)
【功效】补益心脾、舒筋活血、养心安神
【主治】失眠之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主要症状:心烦不寐,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作用】
足浴粉时有多种或单种中药按照配方要求研成粉末,放于热水中发挥药物的作用,用过泡脚疏散疲劳,温经通络。本技术足浴方(艾叶、红花、川芎、当归、桂枝、透骨草)。《黄帝内经》记载:阴气起于五趾之表,阴气起于五趾之里。足三阳经(胃,胆,膀胱)止于腿足部,足三阴经(肝,脾,肾)起于腿足部,足是阴阳交会的地方,小腿分布着多个穴位,所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既足部是三条阴经的起点,三条阳经的终点,足部六条经脉的井、荥、俞、原等穴位均位于足部。在这些经脉上双足部共有66个穴位,这些穴位对各种刺激都非常敏感,穴位又与全身各脏腑器官密切相连,通过中草药足浴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温煦脏腑的作用,从而达到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的效果。
【技术要领】
泡脚宜在饭后30分钟,水温在37-42度之间。感觉上就是将脚伸进水中时,有微微发烫的感觉,泡脚的过程中,要保持这个水温,当水温有些降低的时候,可以再续加热水,让20-30分钟在泡脚时间里保持这个温度。泡脚的水位最好能淹没小腿肚,把腿脚一起泡。所以最好是一个水桶。脚心集中了所有与身体器官相关联的经络穴位。睡前热水泡脚,使双足温暖,是一种很好的按摩,能刺激穴位,舒经活络。人的双脚密布了丰富的毛细血管,淋巴血管和神经末梢,泡脚加上对症的中药,在促进新陈代谢的同时调节脏腑的功能,修正偏颇的体质,防治未病,养心安神。
二、循证依据:见附件一
三、症状评价标准: (参照2002 年5月第1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17年《江苏省中医院病种诊疗方案》、2013 版《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四、操作规范:参照邳州市中医院《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2020年版)穴位贴敷技术操作。
五、收费标准:局部熏洗26元
附件一:循证依据
文献循证
1、一般资料
50例均为2019年8月-2019年12月在我科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中失眠症状学诊断标准2],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35~60岁,平均457岁,病程最长者达8年,最短的10天
2、中药泡足疗法
将我院自行研制的中药冲剂(含桂枝、毛冬青等)放入足底加热按摩器中,让药液上达三阴交穴上部位,开启足底按摩程序,调节适宜的温度,每次 20-30分钟,熏蒸后冲洗即可[3],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病情轻、中者需1~3个疗程,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者需3~5个疗程。
3、注意事项
(1)皮肤有破损、伤口时要暂停使用中药泡脚
(2)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3)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指导患者揉脚底,及时穿好林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
4、疗效观察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疗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0天进行问卷调查,以其平均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觉醒次数为准,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睡眠质量。采用SPSS10数据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4.1平均入睡时间比较
5、讨论
中医(内经)认为不寐为“目不暝”、“不得眠”、“不得卧”,是指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不能正常睡眠[1]。病位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故调和阴阳,使各脏腑协调运作,是治疗失眠的根本法则。中药足疗法利用药物加热后具有的疏筋活血功能,由于温热刺激,引起下部血管扩张,能促进局部组织和周身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改善大脑营养和机能,并能疏通经络,引血下行,镇静安眠[2]。足底反射区的温热和推拿也能调和气血,改善心理活动。通过中药泡疗不寐患者50例,提示该方法可有效缩短入睡时间,延长有效睡眠时减少觉醒次数,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且该方法副作用小,深受广大患者喜爱。
参考文献:
[1]黎丽银、卢慧清、王柏善.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对不寐患者的影响研究.内蒙古中医药。2013,5(11)145-146
[2] 黎丽银.耳穴压豆配合中药泡足治疗不寐患者的療效观察.求医问药.2012,10(5)328-329
[3]沈洁菲、方明华、傅文宁等.中药泡足联合吴茱萸涌泉穴贴敷在改善慢性肾脏病将患者疲乏与睡眠质量中的疗效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19,4(34)741-742
作者简介:李婉(1990-),女,汉族, 江苏徐州人,护理本科,任职于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中医院,研究方向:中医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