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数学教学应该重视体验学习的过程,引导儿童对于事物的本身进行主观感觉上的理解。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关注儿童的学习状态,重视他们的学习体验,让儿童可以从体验当中有所收获,理解所学知识,获得学习经验,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打造学生学有所得的有效课堂。
一、建构数学模型,引导儿童体验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由具体的方法凝练而成的,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着重于儿童数学思想的感悟,让儿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来展开探究,增加体验。因此,儿童在掌握了具体的方法之后,教师要拓展儿童的数学思维模型,引导儿童探究数学方法,进而提炼出相应的数学思想,不断丰富自身的思维图式,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从而为数学学习夯实根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总是让儿童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容易让他们出现思维上的惰性,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习惯于模仿曾经做过题目的解题方式去进行解题。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如果能够引导儿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拓展数学模型,让学生不断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那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深入进行思考,积极地去面对所要思考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儿童对于学习方法的认知能够更加深入,为他们感悟数学的思想夯实根基。例如教学“假设策略”的时候,有一个例题呈现的是倍数关系的替换,在思考的过程中,如果把三个小杯子替换为一个大杯子或者把一个大杯子替换为三个小杯子就可以有效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在之后所有练习巩固都是类似题的话,学生很难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遇到类似的题目只会生搬硬套,而不会灵活运用。因此,在练习过程中,我进行了适度调整,给儿童设置了这样的练习题:田老师买来24支钢笔和30支水笔作为奖品,一共花去了211.2元,已经知道3支水笔的钱和2支钢笔的钱相同,请问每支水笔和钢笔的费用各是多少?通过分析题目得知,孩子们发现这个题目和例题有相似的地方,知道钢笔和水笔之间有价钱上的关联,因此解题的时候可以根据这种关系进行转换,学生根据解题的需要将两种笔进行假设,从而成功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时候,引导他们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两种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将一种物体假设成另外一种,如此这般,问题就剩下了一个未知量,从而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行拓展:除了类似的关系之外,你认为两个量之间还能够具有怎样的关系,可否将两个未知的量假设成一个量呢?利用这个的问题来促使儿童把眼光投向更宽广的地方,加强他们对于假设策略的认识。
二、重视自主探究,促使儿童体验创造过程
儿童学习数学的过程需要经过复杂的思考过程,在此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错误,尝试改正错误,并且不斷检验,不断改正。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当然,教师更要保护这样的探究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好的学习数学方法就是能够引导孩子们去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去发现答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去经历一次简单的知识发现之旅。在旅途中,引导他们不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小组合作探究,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独立或者合作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展现思考的智慧,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时候,教师充分利用学具盒中的圆,让学生以圆心为中心进行多次对折,之后再打开。完成之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在折叠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孩子们亲历了操作的过程,他们又认真观察后发现每个折痕都相交于一个点,这个点在圆的中心位置。折痕的长度是一样的,折痕的两边是可以重叠的等等。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不断地进行总结,教师不断在白板上进行记录,等到孩子们讨论结束的时候,圆的意义也就呈现在学生面前。折痕相交于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圆心。圆的直径就是长度相同的折痕,折痕的一半就是半径。儿童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就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相关概念,运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谈到自主探究,少数教师觉得应该让儿童自由活动,但是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碎片化的学习,使得学习效果降低。未来避免儿童碎片化无序地学,教师应该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儿童设计好完整的活动步骤,为儿童的自主学习进行引导。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明晰的目标和活动方案,让儿童在整体感知学习的目标和任务之后开展活动。儿童要明白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活动方案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推动儿童稳步前进,又像支架,让他们学习有所依托,使他们能够目标明晰有的放矢。有完整的活动方案,他们在自主探究的时候就会目标明确,思维更加缜密,探究就更为有效。例如“校园绿地面积”一课是学生在掌握了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实践活动。实地测量和汇总分析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学活动,在教学该课的时候,我采用情境教学引出学校的人均绿地面积是多少这一问题之后,让儿童自主设计学习方案,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制定出测量和统计校园绿地面积的方案,明晰了用割补法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从而初步掌握测量的方法和步骤。有了合理可行的学习方案,学生的学习生活就变得有序。在此基础上,我还组织他们展示探究成果,进行回顾反思,引导他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画出多边形面积的概念图式,树立各种图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厘清多边形面积的知识结构。完整展示、系统梳理、归纳总结,引导儿童建构整体知识,形成系统思维。
三、设计数学活动,帮助儿童体验操作乐趣
数学源于日常的实践生活,又得以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生活的情境进行教学,让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实际有效勾连。通过给儿童熟悉的生活环境,让儿童放松身心的同时,融入熟悉的生活场景当中,在动手实践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知识的乐趣。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能够让数学学习的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还能够挖掘儿童学习的潜力,提高儿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生活中感悟学习之乐,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时候,我把生活中“抢21”的游戏引入课堂之中。游戏对于儿童来说具有吸引力,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我选取了几名积极性高的同学一起游戏,他们兴致很高,但是每次都是我获胜。孩子们很快从游戏转移到探究如何获胜的问题上面来。于是我顺势引导他们进行交流探究,最终发现获胜的秘诀就是让其他人先报名,然后顺利抢到所有3的倍数。再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时候,为了帮助儿童有效解决问题,我把例题进行了细化分解,变成了三个小问题,从而化解教学难度。首先把360毫升果汁倒入6个同样的小杯当中,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把180毫升果汁倒入3个同样的杯子中,正好都倒满,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8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是小杯容量的4倍,小杯容量和大杯容量各是多少?在计算之前,我把学生带到科学实验室进行了实践活动。儿童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直观体验,在计算过程中得到验证,整个过程显得充满乐趣,动手和动脑相互配合,推动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向前发展,慢慢解决问题的答案和策略的本质。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让儿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活动中的探究、合作、创造获得新的知识,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体验数学学习过程的成功和快乐,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感悟数学学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