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毅力
摘要:高校里大学生厌学或弃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据内外因来分析,发现高校大学生出现学业挫折情绪的原因主要有学校、社会、个人三个方面。从驱动力的角度来说,相比于学校、社会两个因素,个人因素在调控学业挫折情绪时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将从个人因素角度,阐述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运用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来缓解个人学业挫折情绪。具体措施是:一、运用压抑作用延迟满足个人学业成绩需求;二、运用升华作用排解学业受挫时产生的不良情绪;三、运用利他作用来提升个人学习能力。
现代生活发展愈加快速,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国栋,他们在应对日趋激烈竞争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生活、学习方面的挫折,从而引发挫折情绪。挫折情绪的产生,将不利于大学生在学习方面获得成长。俗语曰: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并顺利完成学业,为建构秩序良好的社会和国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寻求大学生学业挫折情绪产生原因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运用防御机制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当下面临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但根据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产生畏惧或者厌烦的态度,主要表现为上课逃课、期末考试挂科甚至面临重修等。何种原因造成大学生对学业产生消极甚至是逃避的态度,需要去追本溯源。在了解原因之后,大学生应该如何识别自身所产生的学业受挫情绪所带来的不良行为,同时应该如何运用成熟型的心理防御机制来矫正原有的不良行为是本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不同研究者对挫折情绪的定义皆有差异。马晓慧认为:挫折情绪,顾名思义,即个体遭遇到挫折后的情绪。挫折情绪是指个体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因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而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体验。[1]
冯江平在对挫折下定义时,指出挫折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即凡是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否定的态度,并产生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憎恶、悲哀、忧愁、苦闷、恐惧、痛苦等等。[2]
挫折情绪通常是一种消极情绪体验。在此基础上,车文博指出这种负性情绪体验至少应该包括难过、忧伤、紧张,而不是单独一种情绪体验。[3]
本研究中对挫折情绪做出的定义是:个体在经历诸如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困难,暂时无法解决情况下所产生的负面情绪体验,该种情绪体验主要包括悲哀、忧伤、愤怒等。情绪体验维度可以是单一的,也有可能以混合的形式出现。
三、大学生学业挫折情绪产生的原因
多数大学生都有过学业挫折情绪的体验,造成学业挫折情绪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外因和内因。外因主要包括学校、家庭两个方面,内因主要表现为个人因素。
(一)学校因素
学生在学校面临的学业挫折主要由两个方面造成。一是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难度也存在不一样的方面。专业课程相比于选修课程而言,难度更大一些;二是学校的师资。不同教师的认知方式不同,针对某种课程内容的理解深度不一,所以在授课时传递知识的方式可能并不能符合某些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一样,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从而产生消极的挫折情绪。
(二)家庭因素
随着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心态促使他们对孩子学习的期望更高。有一部分父母不从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比如在没有具体了解孩子的兴趣、性格、能力等情况下,事先给孩子设定一个目标。当孩子不能完成既定目标的时候,家长可能会通过言语等方式来明示或者暗示孩子的失败。当父母面对孩子学业受挫不能给予孩子合适正确的反馈,而是以一种消极的方式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失败,这无疑给孩子的心理铺上一层冰雪,加剧孩子的受挫情绪。
(三)个人因素
大學生之所以产生学业挫折情绪,除了与学校、家庭这两个外部因素有关之外,还与大学生个人因素有关。多数大学生可能都会面临学业挫折的问题,这主要与个人的思维方式、个人的学业目标、个人情绪调控能力等方面有关。
大学生刚入学时,思维方式并没有从高中阶段所运用的认知方式转变过来,这是产生学业挫折的首要因素。随着大学各类专业知识愈加抽象,学习难度系数增加,若认知能力没有随之提升,那么在面对各种专业知识时有可能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从而导致学业挫折情绪加深。
大学生设立的学业目标与学业挫折情绪的产生也存在着密切关系。一部分大学生在入学时就树立较高的学业目标,没有深入考虑个人当前认知水平是否能够达到学业目标。当大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不能与想要的成绩相互匹配时,大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业受挫的情况。
同时,大学生所具备的情绪调节能力也会影响到处理学业受挫情绪的效果。若大学生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储备,例如情绪认知疗法,即ABC疗法,能从认知——行为——情绪三者之间的关系去梳理学业受挫情绪,知晓不良行为与情绪的产生。大学生能明白他们学业受挫后不良情绪的产生本质上是由于错误的认知造成,在生活中多多运用该种模式对自己的行为与情绪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认知并将其改正,将会更快地从负面情绪体验中解脱。
四、心理防御机制的发展与运用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发展过程
个体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不同的人在心理方面运用的自我保护方法略有差异。在心理学上,在心理层面所采取的措施方面保护自己避免受伤,这称为心理防御机制,也称心理自卫机制或心理防卫机制。1894年弗洛伊德在《防御性神经精神病》中最早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随后,弗洛伊德之女安娜·弗洛伊德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扩展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之后心理防御机制理论的发展愈加丰富,上世纪70年代初,Valliant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的层次模式,将心理防御机制分成四种类型,即自恋型、不成熟型、神经症型和成熟型。Bond等用自评问卷对心理防御机制作聚类分析,结果将各种机制归成四种类型,即适应不良行为模式形象扭曲模式、自我牺牲模式、适应模式。
台湾地区学者曾文星认为,运用心理层面的措施或机制,将个人与现实的关系稍微修正一下,使个人易于接受心理挫折或应激,不至于引起情绪上的过分痛苦与不安的自我保护方法,称之为“心理防卫机制”。[4]
曾文星在原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即运用自恋型、不成熟型、神经症型和成熟型的心理防御机制对中国本土人群在遇到问题时习惯性或常规性的认知与行为进行解读,促使该理论在中国的水土中慢慢得以发展。他认为不同类型的人运用的心理防御机制类型存在差异。一般人常用“成熟型”与“神经症型”的心理自卫机制,偶用“不成熟型”的心理防御机制。多数大学生属于一般性群体,应该运用“成熟型”的心理防御机制。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主要包含四种,即压抑作用、升华作用、幽默作用、利他作用。
(1)运用压抑作用延迟满足个人学业成绩需求
大学生一般会给自己设立相应的学业目标,如在何时何种考试中应获得怎样的成绩。当大学生获取相应学业成绩的欲望或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此时大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业挫折情绪。由于暂时无法达到自身所期望的学业目标,大学生可采取压抑作用的自卫机制,即有意识(或半潜意识)地去压制、控制、想办法延期满足需要。当下不能完成既定目标时,大学生可以将失败当成一种暂时的状态,安慰自己实现成功的过程需要点滴累积,因此将对获得好成绩的欲望和需求压抑住,不放弃当下的努力,这是一种相对成熟的处理问题方式。
(2)运用升华作用排解学业受挫时产生的不良情绪
当大学生面临学业受挫时,如果运用不当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情绪,那么将会受到惩罚或者产生不良结果,所以需要以同质不同形的方法表现,这称之为“替换作用”。也就是说,可以采取符合人们常规认识里的方法去发泄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但又不会引起内心波动的方法。这种方法本身趋向于建设性、创造性,对个体和社会都有推动作用,这就是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的“升华作用”。大学生遭遇学业受挫情境需要發泄不良情绪时,应当寻求合适的方式排忧除患,如可以通过运动或培养其他兴趣爱好等方式来清除内心的情绪垃圾。
(3)运用利他作用来提升个人学习能力
利他作用是指能够满足个人和他人或社会需求的一种心理自卫机制。当大学生在得到非预期中的成绩时,需要深思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试图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时是否运用了正确的思维方式等。当自己所运用的方法不能奏效时,可与同学探讨如何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这种自主互助的学习模式,不仅能拓展个人学习方法的范畴,也能让同伴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大学生应该多多运用该种类型的心理防御机制,以减少面临学习困境时所遭遇的不良情绪。
注释:
马晓慧. 大学生挫折情绪、情绪弹性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冯江平.挫折心理学[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1.
张旭东,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曾文星,徐静. 心理治疗:原则与方法[M]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