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刘芳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我国具有悠久的茶树种植和利用历史,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先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作为一种多年生异花授粉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茶树具有丰富多样的遗传特性。SSR标记技术具有数量多、共显性、多态性好、引物通用性高、重复性好、操作程序简单等优点。目前在多种植物的研究上,SSR标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本次利用SSR标记技术和4300 DNA分析系统,更快速,准确地完成了实验。
一、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23个茶树品种,包括10个安徽黄山茶区的,3个安徽江南丘陵茶区的,5个安徽大别山茶区的,3个福建地区的、1个云南地区的和1个日本数蓓种,取这23个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新梢,将采集的样品储藏于-80℃冰箱,备用。
1.2方法
1.2.1DNA的提取与SSR引物合成 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DNA,凝胶电泳法观察DNA的完整度,根据4300 DNA分析系统的检测原理,进行PCR扩增,通过4300 DNA分析系统进行成像检测。
1.2.2 23个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基于4300 DNA 分析系统的SSR-PCR扩增
首先以23个茶树样品的等量混合液为模板、10μl初始体系对gSSR引物进行PCR扩增, 电泳后有扩增条带的,再以优化的体系对混合模板进行PCR扩增;再分别扩增所有23个样品,电泳后统计实验结果。
根据4300DNA分析系统使用手册,优化后的PCR扩增体系:1.0 μl DNA(25 ng·μl-1),0.2 μlM13F-F、0.2 μl R 和0.4 μl IR-M13F,0.8 μl dNTPs(25mmol·L-1),1.0 μl 10× Buffer (含Mg2+),0.1 μl Ex-Taq聚合酶(5U·μl-1),6.3 μl无菌水定容至10 μl。所有引物浓度均为1μmol·L-1。
然后均如下程序扩增:95℃预变性3 min;94℃变性45s,50~60℃(因引物而定)退火1.0 min ,72℃ 延伸45s, 10个循环;再进行 94℃变性30 s,51℃ 退火45s,72℃延伸30 s,2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4 ℃保存。
(2)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比较与PCR产物电泳检测
配制acry:bis为29:1,浓度为6.5%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在PCR-SSR扩增产物中加入5 μl 2×DNA Loading buffer,混匀离心,94 ℃变性5 min,然后取0.3 μl在4300 DNA自动分析仪上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电泳条件:电压1 500 V,电流40MA,功率40 W。
1.2.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根据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采用人工读带方法统计条带。在电泳图上清晰的条带记为“1”,没有条带或者有模糊条带的记为“0”,建立原始数据分析,制作Excel表格,生成“0,1”数据矩阵。根据PIC=1-∑Pi2计算SSR 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
采用PopGen 1.32计算不同引物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平均观测杂合度Ho,以及Nei基因多样性(H)、Shannon信息指数I。使用NTSYSpc-2.10软件系统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构建树状聚类图。
二、结果与分析
2.1 茶树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
采用改良的CTAB法,成功地从供试茶树鲜叶样品中提取了基因组DNA。23个茶树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提取的茶树基因组DNA条带清晰明亮,没有降解,没有弥散, DNA的完整性较好,没有RNA和蛋白质等杂质的污染,符合SSR-PCR的要求。
2.2gSSR的多态性分析
利用23个茶叶品种,对8个gSSR进行多态性分析,共检测到32个等位基因,61个基因型 。平均每对引物能够检测到4.0个等位基因,最多6个,最少2个;平均每对引物能够检测到6.4个基因型,最多11个,最少2个。供试材料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较大,其中引物的PIC最小为0.1190,PIC最大的为0.7209(引物TGS21),平均值为0.4994。
2.3 供试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依据材料的来源可以将供试的23份茶树品种分为六个种群,采用8个gSSR标记进行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Nei在0.1271(G228)-0.7543(TGS21)变动,平均值为0.5829。Nei值表示在被检测位点上群体中杂合子的频率,是群体杂合程度的度量单位。Nei值越大,反映该群体的遗传变异越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越高 。
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在0.0455(G227)-0.8696(TGS25)之间,平均值为0.4887。期望杂合度He在0.1300(G228)-0.7731(TGS42)之间,平均值为0.554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489(G228)-1.4901(TGS42),平均值为1.0295。结果说明供试的茶树资源拥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2.4 23个茶树样品的聚类分析
使用NTSYSpc-2.10軟件对供试品种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绘制树状聚类分析图。根据32个等位基因相似性矩阵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5时,可以把23个供试品系(种)分为四个大类,第Ⅰ类与第Ⅱ类分别仅包括云抗10号和猪耳种;第Ⅲ类包括黄山种、杨树林种、铁观音、福鼎大白茶;第Ⅳ类包括余下的17个品系(种)。当以遗传相似系数为0.67为阈值时,又可将第Ⅳ类划分为三个亚类,第一亚类包括舒茶早、仙寓早、黄观音、祁门槠叶种和安徽1号,第二亚类仅为横脉种,其余11个品系(种)聚为一类,其中茗洲种与日本数蓓种的遗传相似系数较高,达到了0.78。聚类结果说明,安徽地区的主要茶树栽培品种与福建地区的茶树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与云南地区的茶树品种亲缘关系较远,符合品种演化规律。
三、结论
(1)茶树鲜叶基因组DNA的提取在黄建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改进,成功的从供试的23份茶树鲜叶样品中提取了高质量的基因组DNA。
(2)建立了基于4300 DNA遗传分析系统的SSR-PCR反应体系,且可以以自行配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溶液替代该系统指定用胶。
(3)对8个gSSR进行多态性分析,共检测出32个等位位点和61种基因型;SSR具有丰富的位点多态性。
(4)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5时,可以把23个供试品系(种)分为四个大类,第一类与第二类分别仅包括云抗10号和猪耳种;第三类包括黄山种、杨树林种、铁观音、福鼎大白茶;第四类包括余下的17个品系(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