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楠楠
摘要:《资本论》对于西方国家以及中国的贡献重大,它是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宝库,也是对于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精彩演绎,特别是它对当代人类社会经济危机的产生成因、过程以及结果都做出了详尽阐释。所以本文中具体探讨了《资本论》中经济哲学的当代价值,分析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解读社会经济问题的基本流程,并思考《资本论》经济哲学对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经济哲学;《资本论》;当代价值;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
就《资本论》中所倡导的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两点来谈,正如列宁所言“自从《资本论》出现以后,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再成为假设而是科学证明过的原理。”在深入理解这一句时,还需要科学论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问题,确保生产关系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一般原理。
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解读当代经济与社会问题
《资本论》是遵循客观发展规律的,它在资本主义社会所建立的社会制度永恒不变,始终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以及唯物史观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问题。具体来讲,它希望将资本主义经济内容贯穿于研究全过程中,建立商品使用价值与对立统一机制,结合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来分析私人、社会劳动中的诸多问题。当然,资本主义内部也会产生一种自我扬弃的经济因素,转向社会主义层面的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观点[1]。这里要借鉴恩格斯的观点,那就是他严厉批评了将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错误理解为唯物生产力的说法与做法。因为在参考唯物史论过程中可以了解到,经济因素并非是人类社会中唯一的决定性物质。《资本论》中所阐释的相关内容证明了立法这一政治行动在资本原始积累、推进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当然,必须分析《资本论》中所阐述的经济因素,它起到决定性作用,它促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作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即是从根本层面上阐释了旧中国被束缚的生产力。在革命胜利后,中国是存在两条可选择之路的,即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如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以及唯物史观两点来展开分析,就可以了解到中国经济哲学是与共产党的领导和政治决策无法分割。其中社会主义生产力决定且也否定了超越生产力状况的相关问题[2]。
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以及发展规律
《资本论》中所探讨的经济哲学是资本主义经济哲学,而这其中的经济关系与经济发展规律也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关系。比如说,《资本论》对于生产关系的定义就分为狭义与广义两大方面。其中广义生产广义工中针对生产关系体系的刻画非常深入,它指出生产关系应该决定分配关系、消费关系以及交换关系,甚至也包括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与生产资料、劳动力相结合的某一特定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背景下,其生产关系体系就构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它明确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积累的原始过程,也记录了当代社会背景下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实际概念,那就是商品货币经济。在《资本论》中就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财富表现为一个庞大的商品堆积,其中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而资本主义社会中所有的经济关系都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而具体实现的[3]。
对于我国来说,《资本论》中的经济哲学当代价值表现更为直观,例如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中涉及到社会主义本质论相关内容,这是对马克思有关观点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一方面,要消除旧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也要确保让劳动人民能够摆脱千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窘迫境遇,通过《资本论》中的经济哲学内容不断快速发展生产力根本任务,实现共同富裕,例如要建立公用制制度保證,消除两极分化问题,确保在《资本论》背景下经济哲学当代价值的有效实现。
三、《资本论》中经济哲学对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意义
《资本论》是当前能够指引我国发展经济哲学,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参考,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也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来源,因为它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辩证统一关系[4]。就目前看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快速,其中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与市场经济有效融为一体,它也成为了我国国家综合发展的必然条件,就全民所有制、国有制经济发展而言,应该实行按劳分配基本原则,对《资本论》中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确保《资本论》能够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应用体系,如此对更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促进当代经济发展很有帮助。如果从另一层面讲,就需要利用《资本论》建立协作与分工机制,围绕管理工作与生产组织提出生产力发展要素,这是转变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助力国家经济与生产力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5]。
总结:
《资本论》在紧密结合生产力与上层建筑,有效推进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它在重视、着力于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将生产力标准与上层建筑联系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哲学研究体系。在体系中,针对如何缩小甚至消除贫富分化、如何做优做强国有经济、如何精准扶贫都有一定研究,它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哲学的当代价值,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赵吕生. 马克思资本生成性问题的经济哲学分析——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中心[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7(3):6.
[2] 周露平. 《资本论》的反贫困哲学及其新时代价值[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9(12):83-91.
[3] 王维平, 高耀芳. "人之为人"旨归的《资本论》劳动伦理思想解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221(02):6-17+172.
[4] 鲁品越. 流通费用,交易成本与经济空间的创造——《资本论》微观流通理论的当代建构[J]. 2021(2016-1):40-50.
[5] 鲁品越. 《资本论》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J]. 2021(2015-1):12-17.
作者简介:
楠楠(1986.2-)女,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法学硕士学历,(现目前的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