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做好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2021-01-10 17:26王妹春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

王妹春

摘要:今年,党中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更好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结合常熟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工作情况为例,以常熟市为例列举做好新时代基層理论宣讲工作的具体实践、分析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的现状以及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理论宣讲质量、增强传播效力的思考三个方面,探索打通理论宣讲在基层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关键词:基层理论宣讲 常熟 宣讲水平

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宣讲成为让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生根发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今年,党中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更好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结合常熟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工作情况为例,共同探讨新时代如何做好基层理论宣讲工作。

一、多措并举做好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常熟实践

1.打造宣讲队伍,制定宣讲菜单。

专家领导带头讲。常熟市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后,随即开展工作部署,由常熟市委宣传部牵头,会同常熟市委党校、市委党史工办、市档案馆、常熟理工学院等单位,遴选了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专家学者、先进典型和“两新”组织基层优秀代表,组建常熟市党史学习教育市委宣讲团,采用先集中后点单的形式,赴各部门板块、机关、市属企业等单位进行宣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专业队伍齐上阵。常熟市委党校立足理论宣讲主阵地,依托自身优势,组建了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的专业师资队伍,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推出系列宣讲专题,围绕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反复打磨宣讲菜单,供各级党组织自助“点菜”听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精走心。

模范先进示范讲。党史学习教育最终要落到实处,在攻坚克难、担当作为中显真效,而最好的宣传动员就是身边人讲身边事,发挥基层党员模范先进的带头作用,把他们在工作中、生活中显现出的党性修养、锤炼出的优秀品质,把他们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优秀事迹,通过宣讲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呈现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

“百姓”讲给百姓听。宣讲队伍中有一批热心志愿服务、具备丰富宣讲实践经验、深受党员群众欢迎喜爱的百姓名嘴一直活跃在基层,他们善于用身边小故事讲出大道理,让理论宣讲有温度、有深度,助推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入人心。

新生力量增活力。为加强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基层理论宣讲队伍能力水平,今年5月,苏州市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名师工作站(常熟市)正式成立,依托推动名师工作站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遴选了7位热爱宣讲事业、理论功底扎实、宣讲经验丰富工作站成员,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实现优质宣讲资源共享,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精准对接服务基层。

2.创新宣讲形式,丰富宣讲渠道。

跳出常规寻新“地”,打造宣讲移动新课堂。跳出以往固定的会场、教室为宣讲场所,在纪念馆、在博物馆,在田间、在树下,在纳凉亭、在长廊下,由室内到室外,由封闭到开放,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成为宣讲课堂。常熟市常福街道光明村把学习课堂搬到“香樟树下”,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在这香樟树下的开放式空间,将党史学习课堂、村民议事课堂“双堂融合”,把学习党史同解决乡村治理问题结合起来,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具感染力。

打磨宣讲新模式,磨出宣讲新“意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沙家浜党性教育基地将红色资源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开设沉浸式课堂。在沙家浜革命纪念馆内讲述着党领导人民在苏南地区的顽强抗日,在鲍家渔村听着朱凡的三次人生选择,在后方医院讲述着老百姓掩护伤病员的感人事迹,芦荡深处悟初心,传统红色教育出新意,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具吸引力。

拓宽宣讲新思路,“宣讲+”玩出不一样。理论宣讲通过“包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学得会。常熟市辛庄镇利用江苏省曲协创作基地、江南第一评弹村、辛庄小学评弹艺术、杨园少儿戏曲等本土优势资源,以沪剧表演、评弹、快板、小品等文艺形式推出一批新时代“宣讲+文艺”的精品,受到群众的欢迎,让党的理论真正“飞入”百姓家。

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宣讲焕发新活力。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学习强国平台、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制作和发布宣讲微视频、直播宣讲,将更快更准确的推送给群众观看。常熟市精心构筑“云上课堂”,开展“五微必至”微宣贯行动,推出微系列学习活动时间短且接收途径多,方便基层党员群众有空就学、想学就学,实现宣讲不限场地、不限时间、不限对象、不限场次,让党史学习教育学在身边、习在平时。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载体,打造宣讲新阵地。今年以来,常熟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观红色影像 忆百年初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电影党史课活动500余场,受益群众超20000人;组织常熟评弹团“红色经典”评弹专场巡演、举办“纪念建党100周年”诗词作品展、“百年辉煌 艺心向党”美术作品展等融合文化惠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熟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采用多元化的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基层,播洒理论种子,促进党史学习教育生动化、大众化、艺术化。

3.用好用足本地资源,打造本土化宣讲特色。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推出系列本土课程。红色资源是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常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党史资源,至今已修缮修复了十几处革命遗址,打通了“文明实践阵地+红色文化场所”,组成常熟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红色地图”,串联起中共常熟党史馆(李强纪念馆)、王淦昌故居、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等革命遗址遗迹、革命人物故居、革命烈士陵园(墓)、红色教育场馆,并打造了蒋巷村史馆、常熟市乡村振兴学院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史教育场所。常熟市委党校推出系列现场教学地方课程,将家乡历史化为鲜活教材,讲述碧溪之路、望虞河精神、蒋巷经验、沙家浜革命史,让广大在党员打卡“党史地图”,沉浸在“本土化”的语言、生活化的场景中,追寻“家门口”的红色资源,为党员群众带来现场感的理论学习“大餐”,增强党史学习教育感染力。

二、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宣讲队伍组织建设有难度

各地的宣讲队伍人才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聘任部门机关领导、高校教授、专家、各行业领军人才等组成专家库宣讲队伍;二是党校系统的专职教师;三是来自乡镇街道社区等的兼职宣讲员。这些基层理论宣讲员在宣讲工作方面都各有短板不足:一是宣讲对象受限。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但授课对象以本单位党员同志居多;专家库的老师授课倾向于有相似专业背景的对象;其他兼职宣讲员宣讲主要面向基层党员和老百姓。二是宣讲场次受限。不管是领导干部、专家库还是乡镇街道社区的宣讲员,平日各自有本职工作,基层宣讲属于兼职工作,宣讲场次不能安排的过于密集,以免影响本职工作。党校教师作为基层理论宣讲的生力军,理论宣讲内容多且更新快,但由于人员有限,开设党课的场次同样受限制。三是宣讲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宣講员来自不同的领域、工作岗位,个人在专业领域、知识储备、理论功底、授课经验等方面参差不齐,无法实现更多高质量的宣讲。基层宣讲以传达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会议精神居多,一些宣讲员由于自身理论功底不扎实,专业性不强,对宣讲内容缺乏深度理解,又怕自我发挥容易错误解读,大多照本宣科宣读文件内容,讲不深也讲不透,脱离老百姓实际,枯燥不生动,缺乏吸引力。这种形式的宣讲,让老百姓感觉“高大上”,与自己无关,认为是走走过场、装装样子,宣讲活动受欢迎程度不高。

2.宣讲形式相对单一

基层理论宣讲中讲授课是较为普遍的宣讲形式,经常是“上面讲、下面听”,缺少互动,缺乏形式的创新,以理论来宣传理论,以文字来形容文字,逐渐失去受众群体聆听的兴趣,理论宣讲效果达不到,理论宣讲走深一步就有难度。

3.宣讲效果持续性较弱

基层理论宣讲以现场宣讲为主,时效性较强,但持续性较弱,且宣讲频率也不高。宣讲因形式的单一导致载体的单一,宣讲场地经常布置在会场听讲座,讲座结束后场地又恢复原样,无法在宣讲后以其他形式和途径供他人继续学习发挥作用。

三、进一步提升基层理论宣讲质量、增强传播效力的思考

1.进一步提升宣讲队伍整体水平

多种渠道广纳人才。扩大宣讲圈,“圈”进更多优秀宣讲员,一是在各单位各部门扩大范围选拔一批理论功底扎实、业务精湛、经验丰富、擅长宣传的党政领导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村干部等;二是选用高校老师、法律工作者、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中热爱宣讲、领域内业务熟悉、技艺高超的专业人才;三是挖掘各行各业中“田秀才”“土专家”充实宣讲人才队伍;四是吸纳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宣讲队伍,投身公益事业。在不断壮大和丰富宣讲队伍的过程中,组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宣讲队,满足不同群体的听课需求。

号召年轻的力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关键在青少年一代。在基层宣讲中可以选拔一批优秀学生代表开展宣传宣讲活动,充分发挥青少年主体作用,让青少年带动青少年、影响青少年,用青春的方式传递理论的力量。

培养本土化宣讲人才。在农村、社区有一大部分年龄偏大的老党员,宣讲时更想听方言课,需要培养用方言讲课的宣讲员,既能传承好本土文化,又能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传播好党的好声音。同时招纳乡贤名人、道德模范等加入到宣讲队伍中来,身边榜样讲述自己的故事,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宣讲员的宣讲水平除了自身的努力学习之外,也需要借助更多平台和机会,进一步学习他山之石。定期组织专业理论的学习,向专业的专家老师学习,及时跟进最新的理论政策解读。定期组织宣讲展示活动,激励宣讲员不断自我提升,相互学习共促共长。

2.进一步构建理论宣讲的机制保障

新时代理论宣讲的守正创新,机制保障是基础。一是建立考核机制。将理论宣讲与党建工作等考核考评挂钩,量化细化考核指标,以制度化手段确保理论宣讲工作的进展,防止出现重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理论宣讲的志愿者等要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和鼓励更多热爱宣讲事业的宣讲员加入宣讲队伍。三是宣讲工作常态化。制定宣讲计划,明确宣讲任务,规范宣讲内容,定期举办理论宣讲活动,推进宣讲工作有序进行。

3.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

拓展线上宣讲阵地。网络、电视、手机APP等现已成为理论宣讲推送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依旧严峻的形势之下,无法实现大规模的人员聚集活动的情况下,新媒体手段的应用成为当下理论宣讲的优质选择。运用融媒体平台,制作一些短视频、微课、动漫等,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呈现,时长短内容精炼,让更多的人随时随地打开就能学,提升了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利用网络直播授课线上互动,克服了时间空间限制,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增强理论宣讲的传播力。

盘活线下宣讲阵地。理论宣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融合,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搭建平台载体,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提供学习参观交流的平台,培养一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志愿服务队伍,让志愿服务行动带动理论宣传,聚人气,接地气,让理论宣传“活”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2018年8月21日至22日。

2.《如何让基层理论宣讲“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农民理论宣讲团”成员,学习时报,2021年1月11日第2版。

3.《着力做好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杨亚东,甘肃学习平台,2021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