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陶
摘要新时代开创了高等教育的新格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坚决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之下,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科学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评价,梳理存在的问题,汇集有效的工作经验成果,及时调整提升工作方式方法,意义重大。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立德树人 大学生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6.022
Analysis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YU Tao
(Business School of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0)
AbstractA new era creates a new pattern of higher education. At present,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akes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line and resolutely implement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ut morality education first, scientifically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rt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gather effective work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and timely adjust and improve work methods.
Keywords"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當前,我国高等教育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坚决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这也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结合自己学科专业实际,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时的评价、总结,梳理存在的问题,汇集有效的工作成果,及时调整提升工作方式方法,意义重大。
1研究意义
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长期以来都有一种偏见,认为这就是高校思政课老师的工作,或者是高校学工人员的工作,跟专业课任课教师、校内各职能部门、后勤保障部门无关。思政课上好了,书记、辅导员对学生在校日常思政教育灌输到位了,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就落实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涉及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从校领导、任课教师、到行政管理人员每一个在校员工的任务,是各层级、多部门、诸条线协同参与的工作。当前,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也赋予高等教育更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所谓“立德树人”:也就是坚持德育在先,以正面的教育实现对人的引导、感化与激励;树人是始终以人为本,以匹配的教育来实现对人的塑造、改变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与北大学生座谈时指出:[1]“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如此,高校应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积极投入到思政教育途径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发展之中,开展一流的思政教育工作,从而匹配“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
新形势下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不能只低头走路,也要及时回顾总结。适时对思政教育工作成效质量开展评价,梳理问题,整理成效,指导下一步工作,不断提升高校育人质量。
2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改革、发展、创新,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评价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高校不仅承担了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还要同当时的各种反动势力斗争,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2]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学校应当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教育必须和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1985年开始,教育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对高校办学水平的评估,逐步建立完善了各类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估体系;1994年国家明确要求要建立德育工作评估制度;2000年,教育部提出要把研究生德育工作质量纳入研究生培养工作评估体系;2004年国家进一步部署把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纳入高校党建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并细化了具体评估内容。[3]2015年,国家提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即高校“双一流”建设;2018年,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4]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主线,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指导思想,切实把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也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新的内容。具体发展进程详见表1。
3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的方式方法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评价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对校内某一群体或某一部门的工作考核,而是对整个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涉及校内不同群体、各个部门。由于高校培养的青年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被社会打分的,所以社会对高校思政工作的评价也很重要,引入社会第三方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能增加评价的客观性。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评价的方式方法上,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分层次评价。
3.1宏观层面
就宏观层面而言,要将常规的过程评价与终期的综合评价结合起来,将部门、条线内的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结合起来,将高校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起来(这里的外部评价既包括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也包含社会第三方的评价),同时也借鉴高校学科评估的方式方法,将合格评价与典型评价结合起来。详见图1所示。
3.2微观层面
具体到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某一具体的单项评价,应在梳理该评价体系中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相关要素的基础上,筛选关键性因素,凝练有效影响指标,构建该评价体系内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3.2.1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现有研究一般认为影响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基本因素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六要素说”等,[5]本文选择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四要素说”,认为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因素归纳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思政教育主体、思政教育客体、思政教育介质、思政教育环境。据此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图2中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二层评价结构:第一层为目标层,即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用A表示。第二层为准则层,包括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成效的四个指标:思政教育主体、思政教育客体、思政教育介质、思政教育环境,分别用B1、B2、B3和B4表示。在具体实践中,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继续构建第三层,分别由影响思政教育主体B1、思政教育客体B2、思政教育介质B3和思政教育环境B4的各个要素组成。据此类推,还可以涉及构建第四层。
3.2.2选择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是通过将被评价对象的诸多指标信息整理汇集得到一个综合指标,从整体上反映被评价对象。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中有诸多评价指标,适宜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目前实际中较为常用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最早在1901年由Karl和Pearson提出,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所谓主成分的综合指标,但仍能全面的实现对系统的评价。该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的重点与难点是基于大量的统计数据,能从错综复杂的评价指标中,找出有效的主成分评价指标。
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学者邓聚龙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一门新型理论。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基于“灰色系统”理论,针对数据不完整、不明确的情况,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处理,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相异度权衡因素间的关联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对系统的发展变化态势提供可量化的度量。该方法对样本没有过多要求,适合动态系统的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的L.A.Zadeh教授在其一篇论文《Fuzzy Sets》中提出的,论文中首次提到了隶属函数的概念,从而奠定了模糊理论的基础。模糊理论通过运用模糊集合的基本概念以及隶属度理论,实现对概念模糊的事物的分析处理。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需要采用多个指标描述其特质,且对它的评价无法非此即彼地明确表述为定值,而只能通过一系列具有模糊性质的评语来实现,比如“完成情况很好、完成情况较好、完成情况一般”等,这些评语之间的界限也是模糊的,因此采用经典评价理论无法实现有效评价。基于模糊理论的分析,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一问题。因此,建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作为高校等事项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评价方法。
3.2.3处理评价指标
按照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要求,针对评价指标实际值的处理,常规上应根据指标的属性,分类进行:定量指标无量纲化处理,便于比较;定性指标先进行量化处理。基于模糊理论,对评价指标实际值的处理获取评价值的过程,都可理解为求取隶属度的过程,不同性质的指标可以在考虑实际背景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分布的隶属函数来实现。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很多,主要依评价工作实际和经验来构建,常用的方法有经验确定法、模糊统计法和指派法。需指出的是,确定隶屬函数的方法很多,目前并无统一可循的方法,且这些方法所给出的隶属函数对于具体应用对象而言并非绝对匹配,必须通评价工作实际和经验改进调整完善。根据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评价实际及经验,建议采用指派法来构建隶属函数。
3.2.4确定指标权重
各个评价指标对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成效的反映角度不同、贡献程度不同,所以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也不同,有必要对相对重要的指标赋予较大的权重。同时,对于那些能够更为直观清晰的反映工作成效卓越或失效的指标应予以重视,赋予较大的权重。
根据确定权重所需信息的来源以及计算过程的不同,可将赋权方法分为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
常用的主观赋权法有专家咨询法、统计均值法、二项系数加权和法、层次分析法等,其信息主要来源于被咨询的专家。该方法依据专家的经验来综合反映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虽具一定的主观随机性,但若合理构建专家队伍,并对专家权威性进行打分,则可减少个人主观影响。客观赋权法的信息来源于统计数据本身,是根据历史数据研究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指标与评估结果的关系来进行综合评估。如相关系数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最大熵技术法等。这类方法的显著优点是权系数客观性强,但忽略了决策者的主观意愿,且计算烦琐。
由此可见,上述方法均有其局限性,必须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赋权方法。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特点,认为其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是取决于参与评价的专家对该指标的平均估计程度,因此适用于主观赋权法。
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为决策者的思维过程提供一种数学表达处理的方法,将人的主观决策的定性分析定量化,将各种评价指标之间的差异也量化,有助于决策者保持思维过程的一致性,从而为指标权重的确定提供可被人接受的依据。鉴于此,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评价指标的赋权采用层次分析法。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9SJB007)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N].人民日报,2018.
[2]黄蓉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特征[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20(05):88-97+158.
[3]冯刚.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回顾与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8(03):82-89.
[4]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18.
[5]冯刚,严帅.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理论思考与发展展望[J].云梦学刊,2019,40(04):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