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内容占了不小篇幅。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具体应该遵循以下基本路径:
一、不断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这是我们实现文化自信的显著优势和宝贵资源。今天我们发展文化,必然要立足于我们已有的文化沃土之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基因。
那如何从过去的积累中汲取力量、铸就未来的辉煌呢?对此,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价值的文化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比如像收藏在各大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等,让他们焕发出新的光彩。创新性发展,就是不断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地丰富、拓展文化的形式与内涵,在既有基础上创造和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我们看到,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产品不断创造出来,激起广大人民的共鸣和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这些继承与创新,为推动中华文化前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类历史表明,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培育和践行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深入阐释,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今天,我们要继续把那些体现和促进了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价值观发扬出来,加以创造创新,从而加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如何继续大力弘扬呢?引用总书记的一段话就是: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須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只有把核心价值观思想灌输到行为意识中,认识到位,进而才能凝心聚力,改造世界,真正推动民族复兴。
三、摒弃文化自卑、文化弱势心理,树立正确文化心态
摒弃文化自卑,这就要求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文化心态,大力消除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和文化防御心理。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强盛的民族是靠否定自身而崛起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是靠虚无主义托起的。很多人不能正确领会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认为我们的文化不如别人;很多人鼓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唯外国模式和欧美文化是瞻,言必称西方;很多人笃信封建复古主义,力主激进的文化保守主义;很多人不能深刻体悟和科学把握中国文化本应有的价值意蕴,抱残守缺,死守文化抵御、文化弱势的心态;还有很多人之于文化建设急于求成,等等这些思想都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这些思想和文化心理极其有害。 列宁1923年3月2日于《宁肯少些,但要好些》里就警告:“在文化问题上,急躁冒进是最有害的。
因此,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文化心态,以理性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文化。对传统文化致以礼敬,以之自豪,并对中华文化生命力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以开放性、包容性、建设性的理念、思想、态度,对中华文化树立自信。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文化交流合作
中华文化5000多年的演进可以说是一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发展史。在当今时代,我们的文化要保持活力并继续发展壮大,必然离不开对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与借鉴。在纪念孔子诞辰2566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并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换言之,文化的交流互鉴要在保持开放、包容心态的同时,具有足够的自信和定力。
一方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璨若星辰,不仅哺育着中华民族,也滋养着世界。”当世界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时,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可为人类修复自己的家园送上一剂良方;当世界因各种利益与纠纷而可能擦枪走火时,中华文化“协和万邦”的世界观又为各国实现各得其所的利益做出了选择。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只有通过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能显示出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敢于和善于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播到世界,特别是要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思想展示出来,把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出来,全面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扩大交往中要增强文化的话语功效,讲好中国故事,提高表达本领,增强话语效果。通过一人一事、一举一动,点点滴滴,久久为功,展现中国文明,反映中国风貌,树立中国形象,提高中国声誉。
五、在贡献中华文化独特价值中,把文化自信融进“中国方案”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最终都是通过文化自信所展示出的文化符号表达出来。文化自信是我们占据人类社会道义制高点的精神标识,我们给世界提供“中国方案”,首先要推送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让世界各国人民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我们民族有着5000多年文化与文明的积累与传承,铸炼出了我们所特有的思维方式、精神气质与强大定力,这使我们党不仅有条件始终处于精神高地,而且有能力正确驾驭行事准则,从而在处置全党、全国和全球事务中每每都能高屋建瓴卓有成效。一如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提出改革开放的大思路、大方略;又如在奔向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提出了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宏伟构想;再如在新的世界格局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所有这一切,都既是形成和产生文化自信的实践土壤与植根胚基,也是文化自信所绽放的思想花朵。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由此,我们应树立自信,把对中华文化独具特色价值理念的这种文化自信汇入“中国方案”,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制度选择。
作者简介:张娇,女,在职研究生学历,山东省泰安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文化建设、党史党建、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