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谨羽 周君闲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纵观百年党史,无数英雄先烈,以血肉之躯,筑钢铁长城,守锦绣山河。他们的精神气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一封家书
——尺素无垠,大爱无疆
展读一封封家书,字里行间写满了“抉择”二字。1911年4月24日,革命烈士林觉民给妻子陈意映的心中写道:“所以吾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为天下人谋永福,汝其勿悲”;赵一曼在《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信中写出了对没能尽到母亲教育责任的遗憾,以及与宁儿永别的悲戚,充满了对女儿长大成人的期盼,更表达了自己以身报国的坚定。
家书纸短,家国情长。
在我的家乡,也有这样一个人。张日化,在牺牲前夕,写下了一封信。“木子哥(暗称李中),近来生意好吗?我的事已如此,请勿徒劳。感谢对我的关怀,我心已决,请放心!女儿祝君,请送学校读书。老母请照顾。通知我妻,请她再嫁。我的衣服全被血染污了,给我带套衣服来。钢笔一支,送你作留念。”看似平淡话语的背后,是他无畏牺牲的心。
谁无妻女?谁无家庭?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张日化把个人与家庭的安危全抛开了。他义无反顾,做好随时为国牺牲的准备。早在一年前离家时,他就曾对妻子说过:“为了革命,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一字一句,一行一段,传递着温暖、信心和感动,更流淌着中华民族代代相承的家国情怀。
一首詩歌
——诗歌言志 情思绵长
艰苦征程中,无数革命烈士以梦为马,以笔为犁,用诗词长叹着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有先烈叶挺在压迫下依然高唱的《囚歌》: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再有毛泽东主席从少年时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到读长沙第一师范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再到重游湘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再到“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毛泽东把祖国和人民的苦难和希望都驮在肩头,用一首首的诗词更直观地表现他崇高的信仰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
总有一首诗歌让我们心潮澎湃。
偶因小集话沧桑,慷慨悲歌聚一堂。
仰屋兴嗟何补益,挥戈奋起莫彷徨。
请缨无路添人恼,报国有心务自强。
盼待中枢军令下,克日兴师渡长江。
这是家乡革命烈士李培根,在抗日斗争期间,写下的一首慷慨激昂的短诗,也正是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无畏而向前的精神,激励着他在与日寇的斗争中毫不退缩,身先士卒。
一声呐喊
——振臂高呼 应者云集
当年轻的灵魂与躯体直面家国存亡,投身战场的时候,英雄便成了生命最动情的呐喊。志愿军老战士蒋庆泉在面对敌军时义愤填膺,高声呐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浴血奋战十几个小时后,小高岭山头上孤身一人的杨根思依然高昂地向敌人宣战:“有我在,阵地就在!”
高昂的呐喊,生命的绝响。呐喊声,响彻寰宇,激励后来人。
听,“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这是上任镇江市第一任市长才几天的王龙,面对敌人的枪口,毫无惧色,视死如归,他用生命在呐喊!
他们,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喊出了民族的气魄。
一张名片
——赓续精神 烛照征程
却顾所来径,风景这边独好。
在先烈精神的感召下,我们看到新时代的英雄们正在前赴后继,走在新长征路上。
且看他们:他是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为我国桥梁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镇江籍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茅以升,他成功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近代化大桥设计建造局面,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卓越贡献;他是在综合电力和电磁发射技术两个方面取得了颠覆性的进展的扬中籍院士马伟明,他拒绝美国的高薪诱惑,带领中国科研团队不断创新与突破其,其研究成果每天为祖国节省下百亿元;他是书画自成“陈氏风格”,在家乡建成美术馆和油灯博物馆的扬中籍美术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履生,以其同梅花一样正直清高的品格,继承传扬着中国传统画与当代艺术精神,守望着精神家园。
先烈们用鲜血换山河无恙,家乡人秉承英烈遗风,铁肩担道义,用智慧与勤劳铺就时代新画卷。
一轮新日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羡子年少正得路 有如扶桑初日升。今之时代,全在我青年!
鲁迅先生说:“青年之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
我们的年轻人,便是如此。
“诸君!诸君!我们需要努力!我们总要拼命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这是毛泽东对青年的号召,亦是对新时代青年的鼓舞!我们当传承先烈精神,劳其心,屡其险,砺其志,成其业,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中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信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不由想起宋人潘阆的一句词:“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愿我们乘长风,破万里浪,做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