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实效性, 加强小组合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和长处。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多向交流,把有限的课堂变成学生自己探究的无限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提高,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互相配合,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合理组建,让学生能合作
1、科学合理的组建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组间同质有利于班级小组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合作。每个小组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同时在合作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定期调整,例如有些小组成员之间有比较大的矛盾,而又一时调解无效的;有的小组成员之间关系过于亲密,导致相互依赖的等等。定期的调整可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凝聚力,还可以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保证。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
另外,包括组长在内,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组内分工落实后,要引导学生明白“分工不等于分家”,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宽容,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使组内每个成员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二、科学指导,让学生会合作
如果小组合作学习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往往会使学习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因此合作前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1、小组合作学习前的指导
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前,一定要留有“空白”,让每个小组成员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为后面的合作交流做好准备。
2、小组合作学习时的指导
(1)学会倾听
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会倾听就是小组交流时,一人发言,其他人要专心听讲,不能随意打断或插话。但听也不能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意会。倾听,要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它是一种学习,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2)学会表达
语言表达是与他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合作学习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通过语言把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学习伙伴。我一般先让学困生发言,中等生作补充,优等生作总结性发言,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消除学困生对优等生的依赖心理,避免优等生你一言我一语各自抢着说,而学困生成了旁观者。
(3)讨论交流寻求一致
讨论交流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交流,共同攻克难点,以致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达成一致。
3、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要在全班进行展示,这时中心发言人要代表全组同学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为了发言清晰、准确,有条理,能完整的表达自己小组的意见,中心发言人要与小组成员做好配合。
三、找准时机,让学生乐于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好钢还要用到刀刃上”,合作学习要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他人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1、挖掘新知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可用多种策略解决,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想法,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
2、动手操作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动手操作探究时,如“圆的周长”教学中,组织学生操作实验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由于学生个人测量圆的周长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一组数据也难以发现内在的规律,需要合作交流才容易探求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合作来自现实的需要,合作的效果自然也就比较明显。
3、容易出现意见分歧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些题容易出现不同的意见时,最值得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及全班的辨析、评判、争论能够引发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在交流中感悟,從而体验合作的价值,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例如在平面图形的教学中设计一道开放题:把一个正方形沿一条直线分成两部分,可得到两个怎样的图形?由于学生直观经验的局限,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分歧,此时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深化,能使原有的模糊认识得到澄清,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
四、合理评价,让学生愿合作
1、评价合作学习的结果,更要评价合作学习的过程。
评价时,除了对整个小组结果的肯定,更应该注意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比如:小组成员之间是如何交往的?如何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是不是都积极参与了?合作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合作,小组才会团结。
2、既评价个人,更评价整个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间的竞争。把小组的整体情况作为评价的依据,可以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局面,使合作与竞争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小组评价可以使大多数孩子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与赞扬,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加强小组合作,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课堂实效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探索研究更有效的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