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21世纪“海洋世纪”背景下,海洋文化产业以创新性、融合性、环保性及可持续性将成为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海洋产业中一个新的竞争领域。本文基于“海洋强国”与“文化自信”的战略背景与思想路线,界定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的含义,分析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及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意义,并对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原因,最后提出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以期助推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对海洋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产业;海洋资源;海洋文化史;海洋民俗文化;锦州市
本文索引:梁晴 .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探析[J].中国商论,2021(24):-168.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2(b)--012
1 相关术语的含义界定、特征及锦州市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意义
1.1 海洋文化
关于海洋文化,本文将其含义界定为海洋的文化和与海洋有关的文化的统称,指人类在社会与历史的发展和认识海洋并与之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所创造出的具有海洋特色、代表海洋特质的器物与精神的总和,是人类智慧同海洋作用的结晶,核心是“海洋”和“人类”,也可以说是海洋的人化。同时,海洋文化中先进的、积极向上的、符合客观规律的部分对涉海行业与产业的发展及海洋自然环境和海洋社会环境的发展与改善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通过对海洋文化含义的界定,本文将海洋文化归纳为缘海性、开拓性、包容性、教化性和传承性五个基本特征。
1.2 海洋文化产业
关于海洋文化产业的基本内涵,本文认为:海洋文化产业是指向社会提供以海洋文化产品和海洋文化服务的生产与服务的产业,这些产品与服务受知识产权保护,属于文化产业和海洋产业中海洋第三产业即海洋服务业中的一部分。
结合海洋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前文对海洋文化基本特征的归纳,本文将海洋文化总结为涉海性、创新性、融合性、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五个基本特征。
1.3 锦州市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意义
锦州市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锦州市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锦州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海洋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其次,有利于推动发掘锦州历史文化,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及经济整体发展。再次,有利于提高锦州市民的海洋意识,促进海洋资源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最后,有利于增进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对锦州市海洋文化的了解,对锦州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锦州市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优势
2.1 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与良好的气候条件
锦州市雄踞我国渤海北岸与“辽西走廊”东端,地处关内外咽喉要塞,东倚包含省会沈阳市的辽宁省中部城市群,西连京津塘综合工业区,北通辽宁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及黑龙江省、吉林省地区的广阔腹地,向北可以呼吸塞外雄风,向南可以拥抱浩瀚礴洋,是我国最北端的滨海城市、港口城市及环渤海经济圈中的现代化开放城市,也是东北和华北两大地理分区与经济区及沟通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并因此成为辽宁省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及国内外市场的交汇点和联结点,具有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和传播海洋文化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区位条件。
锦州市位于中纬度地带,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且受海洋影响,气候温和,冬季和夏季均不过冷和过热,年平均气温8℃~9℃,无霜期最长达180天,年均降水量540~600毫米,空气较为湿润。显著而温和怡人的海洋性季风气候为发展海洋渔业及海洋文化产业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2 丰富的海洋空间资源
锦州市海域位于渤海辽东湾西北部浅海海域,西起大兴堡河口,东至大凌河入海口,总面积1185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全长124千米,占辽宁省大陆海岸线总长5.88%。锦州湾是辽西最大的海湾,原称锦州澳,位于锦州市滨海新区王家街道上朱家口村起至葫芦岛市龙港区葫芦岛半岛尖端海域,总海岸线长36千米,水域面积92平方千米。沿海滩涂及滩涂湿地平坦开阔,总面积835.56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滨海新区王家街道前三角山村至大凌河入海口一带,多为大凌河、小凌河及其间一些较小的河流夹杂泥沙由潮水顶托沉积形成。其中,朱家口村至天桥街道西海口村沿海一带以沙滩为主,水质洁净清澈,砂质细绵柔软,是夏季游泳和游乐的理想场所。大凌河入海口一带滩涂湿地经多年整治,芦苇、翅碱蓬茂盛丰美,加上河海交匯处,海水淡水密度与流速都不同,能够产生大量微生物并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水质肥沃,且海淡水盐度适宜。因此,此地水域环境的海淡水鱼类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吸引天鹅、海鸥、黑尾鸥、鸳鸯、白鹭、苍鹭、赤麻鸭、绿头鸭众多品种的水鸟来此栖息、繁衍,而且自2016年底起,原本每逢冬季便向南方迁徙的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黑颈鹤、黑嘴鸥等候鸟却意外地不畏严寒,眷恋着东北的渤海滩并停留在此越冬,一些品种鸟类甚至从此成为这里的留鸟。因此近年来,这里正在筹建国家级大凌河口湿地风景区。近岸海域岛屿共两座,一座是大笔架山岛,另一座是小笔架山岛。大笔架山岛是距锦州市海岸最大的岛屿。岛屿峰峦竦峙,形状如同一副巨大的笔架矗立在碧海蓝天之间,因此明末宁锦之战前夕,明朝冀辽经略、兵部尚书、翰林院翰林、皇帝日讲官孙承宗前来锦州督师、考察地势时命名笔架山,冠以“笔峰插海”之美称,并列入“锦州十二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陆善格改十二景为八景,“笔峰插海”仍在“锦州八景”之中,至今愈加成为锦州市滨海著名旅游风景名胜的重要组成部分。岛上草木葱茏,植被覆盖率达60%,绿化良好,空气清新怡人。从北边对岸到岛体,有一条潮汐冲击形成的连接陆岸与岛体的砾石和卵石相连天然石堤通道,学名为连岛沙洲,俗称“天桥”,长度为1.67千米,最宽处可达29米,总面积0.37平方千米,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落潮时显现,可供人们行走和徒步登上大笔架山岛。涨潮时消失,场面恢宏壮观,是我国和整个亚洲唯一的、独特的海洋自然地质奇观,堪称一绝、闻名遐迩、驰名中外,被列为特异水动力与地形地貌自然保护区。小笔架山岛位于滨海新区王家街道东部,因和大笔架山岛一样形如笔架,且相对于大笔架山岛而言得名小笔架山。除大、小笔架山岛两座岛屿之外,锦州市和凌海市近岸海域共有岛礁16座。其中,锦州市海域有岛礁14座,有命名岛礁9座,分别为小山子礁、小笔架山东岛、大风匣礁、石坟礁、石车子礁、龟砬子礁和小石岛,无命名岛礁有5座,均因在小笔架山岛周围而暂以小笔架山二岛至小笔架山六岛顺序编号代称。近岸海域有人工渔港共五处,其中,国家级中心渔港有一处,为锦州中心渔港;国家一级渔港有一处,为南凌渔港;国家二级渔港共三处,即八支路渔港、哈达铺渔港和四沟渔港;开放商港与货运港口一座,是为锦州港。
2.3 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
锦州市海洋生物资源与海洋渔业资源较为丰富,种类繁多。全市海域包括海岸带和近岸海域拥有海洋生物与海洋渔业物种共360余种,其中,海洋渔业物种约有120余种,总体可分成鱼类、虾蟹类、贝类、多毛刺胞棘皮类、藻类和爬行哺乳类。鱼类约有60余种,虾蟹类约有17种左右,贝类约有25种左右,多毛刺胞棘皮类约有7种左右。常见爬行哺乳类动物有中华鳖和物斑海豹。其中,毛蚶、毛虾和海蜇是锦州市地方特色渔业品种,也是锦州海域特色经济水产品种,拥有悠久的自然历史和人文与文化史,具有独特的生长生活地域与水域环境及优良的品质与种质。特别是多年来由于锦州市对现有的毛蚶、毛虾和海蜇资源进行大力保护,同时开展毛蚶幼贝繁育、增殖放流及伏季休渔期严格保护,这三个特色品种在繁育、增殖、维持和繁荣锦州市海洋渔业经济物种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强有力的发展潜力与光明、广阔的发展前景,被锦州市百姓称为“二毛一蜇”。2016年3月31日,经原国家农业部审批,“二毛”之“锦州毛蚶”和“锦州毛虾”成功获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并于2016年5月9日正式荣升锦州水产品地理标志。2019年1月17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对“一蜇”之“锦州海蜇”实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锦州海蜇”自此正式成为锦州水产品地理标志。
2.4 悠久的海洋文化史
2.4.1 海洋渔业史
锦州市自古以来海洋渔业兴盛繁荣,海洋渔业文化与历史深厚而悠久,可追溯至远古的新石器时代。现陈列于锦州市博物馆于锦州市松山新区水手营子村的水手营子遗址出土的长度6.6厘米,最大腹径长3厘米,两端径长2.3厘米,孔径长0.3厘米,为国家三级文物新石器时代的陶渔网坠,表明当时生活在锦州地区的人们已发明了渔网,且对海洋中鱼类的捕捞进入网捕阶段。后来,锦州市陆续出土了均为国家三级文物的10数枚大小不一,由天然海贝磨制的商代初期的贝币,以及长9.2厘米,宽2.3厘米商代中期的青铜鱼形币。表明,除了鱼类的捕捞之外,当时锦州地区的人们对海洋中的软体动物贝类也进行采捕,并且渔业文化和鱼文化对当时锦州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经济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周礼·夏官司马第四·五八职方氏》其八记载:“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巫闾,……其利鱼盐”;《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和《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先后有相同记载:“夫燕亦勃(渤海)、碣之间,……上谷至辽东,……有鱼盐栆栗之饶。”“燕地,……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上谷至辽东,……有鱼盐栆栗之饶。”锦州市城区东起云飞街,西到中央大街,北倚解放路,南至小凌河北岸,总面积达7.03平方千米的锦州汉代贝壳墓群遗址发掘于20世纪中期。截至1990年,锦州市博物馆清理并发掘墓葬共63座。贝壳墓是我国汉代沿海地区居民的一种殡葬习俗,总体上属于汉族的墓葬方式与习俗,同时兼有乌桓部族的民风。年代上限可追溯至西汉初期,下限可至东汉末年,1957年由当时的锦州市政府宣布列入市级文物保护遗址。锦州汉代贝壳墓群的发现,为西汉、东汉两代锦州地区徒何城的存在及其治所位置,以及汉朝时锦州市海洋渔业与海洋文化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宋金时期,锦州地区的女真族人喜食海鱼。北宋末年进士、尚书司封员外郎许亢宗出使金国归来所著《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记载:锦州以南九十里有红花务,“红花务乃金人煎盐所,去海一里许。至晚,金人馈鱼数十枚,烹作羹,味极珍。”清代中前期,我国沿海地区的人们大多从事海洋渔业生产,此时,锦州市的海洋渔业最为昌盛发达。锦县作为辽宁地区渤海沿海重要的渔场,每逢鱼汛期,不仅锦县等锦州地区的渔民纷纷出海捕鱼,山东沿海地区如烟台、威海等地渔民还相继扬帆北上前来捕捞。锦州地区每年渔获量最多的海洋渔业品种为黄鱼(学名大泷六线鱼)、小黄鱼、小带鱼、黑鲈鱼(学名许氏平鲉)、鳎板鱼(学名半滑舌鳎)等鱼类及毛虾、蛤蜊、蚶、海蜇、海参等其他虾类、贝类和棘皮类海洋经济生物,不仅供当地百姓们食用,还运销至我国关内各地。此外,一些风干制海产品如虾皮(风干毛虾)、海米和干海参等远销福建、广东等地。锦州地区上至远古,下至清代,海洋渔业资源丰饶且产量可观,海洋渔业的发展具有天然优势。
2.4.2 海盐业史
锦州市素以盛产海盐名贯古今,《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和《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先后记述了燕地、“勃(渤海)、碣之间”“上谷至辽东”于西周至西汉时期“有鱼盐栆栗之饶”。金代时,盐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首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国家经济和税收最主要与最重要的来源。据《金史·卷四十九·志第三十·食貨四》述:“金制,榷货之目有十,曰酒、曲、茶、醋、香、矾、丹、锡、铁,而盐为称首。”同时,盐的官营更是金代与历朝历代获取高额利润通行的政策。当时,我国生产的食用盐分海盐和井盐两类,锦州与广宁府下辖的广宁县是当时辽宁沿海地区和北京路的海盐主要产地。《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有载:“红花务乃金人煎盐所”。《金史·卷八十九·列传第二十七·梁肃传》又载:“是时,窝斡乱后,兵食不足,诏肃措置沿边兵食。移牒肇州、北京、广宁盐场,许民以米易盐,兵民皆得其利。”元代锦州地区等大宁路沿海地区均盛产食用盐,且用海水所制食盐称为末盐。当时国家已开始对食盐实行专卖,由朝廷统一管控其生产与销售。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今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设置都转运盐使司,管理整个辽阳行省及今整个辽宁地区的盐业。元代中后期,辽宁省滨海各地出现私制海盐的现象。当时,海盐的制法和历朝历代一样,使用传统工艺,即煮熬法,沿海各地居民席地而煮,用以解决盐的食用问题,这种私制海盐的方法被称作“野盐”。元惠宗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朝廷“罢辽阳滨海民煎熬野盐”。说明在至正十年以前的元朝中后期,民间私制海盐的行为曾经一度得到元政府的许可。明朝自开国伊始就十分重视制盐业,且在全国召集壮丁从事盐的煮制,并设专门职务,称煎盐军。锦州地区等辽东都司的海盐业在金、元两代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朝末年,崛起于我国东北的后金政权的女真族百姓生产与生活中的食盐本就常年短缺,加之当时明朝廷下令关闭关市贸易,他们的食盐成为一大难题。可汗努尔哈赤当即下令在辽宁沿海地区煮制海盐,并明令准许这些沿海地区从事煮盐的灶户不必为后金制官盐,只专门煮盐供百姓食用。此举不仅解决了后金百姓的食盐问题,还成为后金的重要赋税收入来源。后金迁都盛京后,煮盐业得到长足进步。至清朝康熙年间,辽宁地区已有二十大盐场,西起山海关,东至今辽宁省丹东市,沿海总程2000余里。其中,渤海湾盐区自今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起,沿渤海湾海岸线直至今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锦州地区作为渤海沿岸的重要盐区,有盐场一座,即凌海盐场,是沿渤海湾的主要盐场之一,明代已经是老盐场区。所产之盐除了供锦县等锦州地区百姓食用之外,还销往今内蒙古自治区等关内各地。
2.4.3 海运史
锦州市的海上运输业萌芽于战国时期。战国燕昭王时期(公元前312年—公元前279年),燕国经济富足、物阜民丰,于是开始利用沿渤海、黄海两大海域的地理优势,不遗余力地发展海运业。当时,从燕国都城蓟都出发,向东北方向沿渤海辽东湾可由今凌海市的大凌河入海口入河,继而通达我国东北的广阔腹地。隋朝时,由于隋文帝多年励精图治,待其子隋炀帝继位时,隋帝国国力强盛,四夷宾服,但高句丽与隋帝国的矛盾日益激化。为了平定高句丽,收复辽东之地,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敕令幽州总管元弘嗣前往东莱郡(今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海口造船300艘,之后又发动当地被征募服劳役的人将粮草通过海运运输至分别位于今锦州市城区和义县的泸河镇和怀远镇,将二镇作为储备和运输粮草及军备物资的重要基地,以做好积极的应战准备。唐朝时,位于今锦州市滨海新区天桥街道西海口村、小笔架山岛东部,距离锦州市城区35千米的西海口码头开通,但这里的海运方兴未艾。元朝时,辽阳行省海上运输规模浩大,以海上漕粮运输和海上商贾贸易为主,锦州和金州(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便是由平江路刘家港(今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浏河镇)至辽阳行省海运漕粮最主要的两个海上航运港口,其中锦州接运漕粮的港口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开通,成为我国华北与江南沿海地区联系辽西地区的重要港口。明朝时,辽宁沿海地区的海上航运业由大明帝国为统一我国东北,并满足军事需求,向辽宁地区输送粮食、衣物等军需用品,使得军饷、军备充足且时时得到供应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多以我国江南地区和山东登州为起点,千帆竞发输送至辽宁沿海各地。当时与今锦州地区有关的海上航运路线为登州—广宁航线,是由山东登州出发先向广宁前屯卫(今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运送布匹和钱钞,并就地库存,再将这些物资转运至广宁卫的广宁城以供应军备。随着辽宁地区海运业的发展,海运业逐渐向商业活动倾斜,多为跨地区农产品与生活必需品的交易,以满足各地域间百姓日常饮食起居生活需求,而不再仅限于军备物资的运输。锦州市的东海口即小凌河入海口位于锦州市滨海新区,距锦州市城区17.5千米。明朝中期以后,这里的海运业最为兴盛,每年抵达这里的货船1000余艘,来此交易的货物以山东地区和天津地区的各品种小麦为主,由此输出的货物以杂粮为大宗。明代海运业的昌盛必然推动造船业的发展,且明帝国的造船技术与规模在当时全世界首屈一指,无可匹敌。当时辽宁地区的造船业甚为繁盛,主要的造船厂和修船厂有10个,皆分布在滨海沿岸地区和江河流域,且大多为货物集散地区。今锦州市的小凌河入海口因具有位于河海交汇处且为货物集散地的优势成为辽宁地区著名造船厂与修船厂之一。清朝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海上贸易的日益发达,国内的海运业愈加繁荣。锦州地区等辽宁沿海地区的海运业也较明朝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当时锦州的民间帆船近海航线自辽东湾北部起至山东的成山角(今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成山镇成山头),具体路线由锦州出发,经过葫芦岛、觉华岛、山海关、天津、庙岛列岛,终点为成山角。同时,我国江南地区的部分远程大商船也时常北上停泊在锦州的东海口等辽宁沿海各港湾贩运货物,锦州的红崖口成为直隶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远程海船的停泊场所。清代中后期,由于小凌河入海口大量泥沙淤積造成东海口淤堵,无法保证商船安全进入港区停泊,致使东海口商船数量锐减,东海口的辉煌盛况渐渐落下帷幕。而此时,于唐朝时开通的西海口再次兴起,逐步繁荣。这个新的海上枢纽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不仅使当时锦州地区的海运业再度繁荣,还将锦州与全国及欧美各地域间的商业和贸易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形成了庞大的商贸网络,极大地促进了锦州以至全辽宁省与我国整个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成为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于营口开放通商口岸之前我国东北唯一且重要的国内与国际商港。1914年(民国三年)后,日本商人陆续前来西海口,在周围先后开设三菱洋行、冈田洋行、三井商社等商号,专门收购我国的中药材进行售卖,同时兼销日本货品。其中,冈田洋行盈利最多,平均每年收购甘草、杏仁、桔梗等中药材1500余吨,价值10000余银元,经由当时朝鲜的仁川运送回日本大阪等地。
2.4.4 海疆海防史
早在西周时期,锦州地区是当时幽州所辖之地的人已有海洋疆域的意识。战国时期,随着燕国的日益强大,跻身“战国七雄”之列,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燕国子民海疆的概念与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海疆极为重视,秦初天下共分为36个郡,至秦末全国共有42个郡。其中,辽西郡是秦国的16个傍海郡之一,治所为阳乐县,为锦州市最早的海疆。西汉时锦州地区海疆为幽州刺史部所辖的辽西郡,治所阳乐县。东汉时为幽州刺史部所辖辽东属国,治所昌黎县。三国时期为曹魏政权之幽州下辖的辽西郡。西晋时为平州的昌黎郡与幽州的辽西郡。北魏时期为营州的昌黎郡与平州的辽西郡。隋朝时为辽西郡与柳城郡。唐代为河北道所辖安东都护府。北宋与南宋两代,我国北方辽代和金代的海疆与北宋、南宋两大帝国形成对峙之势,其中辽代锦州海疆为中京道的锦州(治所永乐县)以及东京道的显州(治所奉先县)和乾州(治所奉陵县),金代为北京路的锦州及广宁府。自辽代起,锦州地区的人开始有海防的概念,并在锦州的沿海地区设置临海军节度使,管理和镇守锦州地区的海疆。元代为辽阳行省之广宁府路向所辖闾阳县和大宁府路所辖锦州。明代为辽东督司,滨海卫所有广宁中屯卫、广宁左屯卫和广宁右屯卫。清代由奉天将军镇守,下辖包括驻锦州的副都统3人,同时由奉天将军统领的驻防八旗营驻守锦州海疆。
2.5 灿烂的海洋文学与海洋民俗文化
2.5.1 海洋文学
锦州市的海洋文学兴起于明清两代,并得到长足发展,诗歌是其主要标志。明朝冀辽经略、兵部尚书、翰林院翰林、皇帝日讲官孙承宗前来锦州督师、考察地势时,曾作锦州风光诗十二咏,其中一首为“锦州十二景”之一的笔架山所作,题名为《笔峰插海》。清朝翰林院庶吉士陆善格作锦州八景吟咏,其中一首为“锦州八景”之一的笔架山之奇景“笔峰插海”所作。除诗歌之外,在各个历史时期,与海洋有着密切关系的许多美丽传说与故事一直在锦州地区的民间广为传颂,构筑成以海洋文化为主题和代表的民间文学体系。其中一则讲述的是关于“锦州”这座城市的得名,是源自一艘金舟的传奇故事。还有一则关于今北镇市的广宁乡和医巫闾山的民间传说,大意是一位名字叫广宁的英雄斩杀海中恶龙医巫闾的故事,也是与海洋密不可分的。
2.5.2 海洋民俗文化
在锦州市滨海新区娘娘宫镇的滨海处,建有当地渔民祭祀海神娘娘的娘娘宫。关于这座娘娘宫,传说颇多。在锦州地区渔民中也流传着海神娘娘陈珠珠的故事。此外,坐落于今锦州市古塔区北三里广济寺古建筑群西侧、坐北朝南的天后宫又称“天后行宫”,又称“妈祖庙”和“娘娘宫”。锦州自辽代辽太祖天显元年(公元926年)在沿海地区设立临海军节度使掌管海运事宜,此后历代锦州地区均为漕运枢纽,明清两代海上交通最为繁荣,来锦州地区贸易的商贾多来自今江苏省、浙江省及福建省一带,今锦州市的天后宫即为苏、浙和闽地区的商人捐助资金于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修建而成的,现存建筑设施分别于清代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所重建与重修,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祭祀天后的宫宇,旨在让世人感悟并发扬天后“扶危济困,助人为乐”与“弘仁普济,护国护民”的精神与传统美德。2001年,国务院宣布锦州市的天后宫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遗址。2003年2月,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妈祖祭祀大典”在此举行。
2.6 多姿多彩的滨海旅游业、海洋体育业与海洋会展业资源
锦州市滨海旅游业因举世闻名的笔架山风景区、海滨浴场而驰名中外,又有中国北方帆船、帆板运动基地和锦州世界园林博览园两大海洋体育与海洋会展项目设施与滨海旅游业完美地融合,与东方华地城及2019年新建成的龙海广场和东方欢乐王国水世界共同构成锦州市滨海旅游带“七点一线”“海洋+文化+体育+会展+游乐+美食”的文、体、旅融合的滨海旅游盛宴。
锦州市地理区位条件优越,气候宜人,拥有悠久的海洋文化史,且蕴含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与海洋文化资源,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之广、潜力之大、前景之远无可估量。伴随着“建设海洋强国”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步伐的加快与逐步稳健,特别是全民族“文化自信”信念的日益坚定,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未来将呈现强劲且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3 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海洋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规模较小,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特色
与大连市、丹东市等辽宁省其他沿海强市及我国其他海洋产业发达、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势头也较为强劲的沿海城市相比,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规模较小,发展内容及形式较为单一,仅停留于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会展业方面,并且海洋会展业的发展仅以海洋自然科学领域和滨海旅游观光方面为主。同时,由于沿海城市皆拥有大体相似的海洋自然资源,且海洋自然资源作为自然资源,并不像人类的智力成果一样受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海洋文化产业特别是滨海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可效仿性,“蓝天、碧海、阳光、沙滩”几乎成为所有沿海城市海洋文化产业和滨海旅游业的共同名片,使得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与其他沿海城市大同小异,而在海洋文化史、海洋文学及海洋民俗文化等海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明显不足。如此,致使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缺乏本应具有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更因此失去锦州市的海洋文化特色,最终因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导致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3.2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存在严重隐患,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脆弱,多年来遭受持续破坏
受多年来工业污水、农业污染物及城乡居民生活废水与污水等陆源污染物不合理、不合規、不达标排放,海上船舶废油排放及因船员装卸油箱失误导致的轻度操作性溢油,以及各地游客滨海旅游时在景区、海滩甚至近岸海水中随意丢弃有害垃圾等影响,锦州市近岸海域水质逐年恶化,滨海旅游景区与海滩上大量垃圾随处可见,致使海洋生态环境健康存在严重隐患,严重破坏了锦州海域的海洋生物和海洋渔业的多样性,常见海洋渔业资源产量锐减,且渔获质量日益下降,造成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资源脆弱,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锦州市海洋生态环境就可能遭受难以恢复的破坏。
4 造成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4.1 外部因素
4.1.1 辽宁省其他沿海强市及国内沿海强省强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区域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的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必将逐渐受到沿海各省市的关注。仅辽宁省东部的各个沿海城市,就形成了以大连市为首,丹东市、营口市、盘锦市为辅的辐射辽东的海洋产业与行业发展格局。作为辽宁省独占鳌头的海洋产业强市的大连市,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省内首屈一指,在全国沿海城市中亦是翘楚,丹东、营口、盘锦三市也不甘示弱,辽东海洋城市群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日渐蓬勃。走出辽宁省,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山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天津市、河北省的秦皇岛市及中国台湾省和中国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等我国沿海省市无一不是沿海强省强市,无论是海洋产业还是海洋文化产业的发达与繁荣程度皆遥遥领先于辽宁省的大多数沿海城市。同时,加之受海洋文化产业同质化竞争的影响,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无疑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面临强大的压力与严峻的挑战。
4.1.2 国际海洋产业发达的沿海国家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渗透力强大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发展步伐的日渐加快,到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宜人的景区与名胜旅游、赏景、亲近自然成为多数人繁忙工作和学习之余的娱乐、休闲、度假方式,其中最受欢迎的自然风光旅游主题当属滨海旅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国内滨海省市的旅游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于是将视线对准国外各个沿海国家。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泰国的普吉岛、苏梅岛,希腊的爱琴海,美国的夏威夷群岛、关岛、塞班岛,菲律宾的长滩岛,韩国的济州岛,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以及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尔代夫、斯里兰卡、毛里求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滨海旅游业大国借助它们与国内海景不同的视觉冲击,水球、冲浪、滑水等别开生面的海上娱乐活动、具有异国风情的滨海度假公寓等海景住宿、当地特产的海鲜美食盛宴等海洋餐饮,以及富有当地特色的海底隧道、海洋水族馆、海洋主题乐园等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游乐,滨海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进而促进其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相较之下,国内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文化产业呈现由往日的繁荣日渐走向衰落的趋势,而锦州市作为一个海洋产业并不发达,海洋文化产业更是规模小、缺乏特色,并且海洋资源与海洋生态环境脆弱、环保隐患严重的海滨城市,相较于国内各沿海强省强市本就处于劣势,加之各大海洋产业发达的沿海国家海洋文化产业通过滨海旅游业强大的渗透力,其存在的问题更加成为制约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最关键也是最致命的阻力和短板。
4.2 内部因素
4.2.1 对海洋文化重视程度不够,对海洋文化资源挖掘不深入
目前,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规模较小,内容及形式较为单一,特别是海洋文化史、海洋文学及海洋民俗文化等海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欠缺,导致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缺乏应有的底蕴、内涵和锦州市独有的特色。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市民对海洋文化重视程度不够,并且锦州市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海洋文化史、海洋文学与海洋民俗文化均未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深入挖掘,也未曾对这些悠久灿烂的海洋历史文化资源加以利用并发扬光大,而且市民在谈及锦州市的海洋历史文化时,也是知者寥寥。可见我们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海洋文化与历史,还谈什么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反观辽宁省的大连市及其他各大沿海强省强市,它们之所以能成为海洋产业发达的沿海强省强市,不只是它们在海洋三大产业和海洋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发达,它们中的大多数在海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海洋软实力方面的夯实及对海洋历史文化和海洋文化资源的保护也十分重视,十分值得锦州市学习。
4.2.2 当今市民海洋意识普遍淡薄
由于锦州市民历来对当地海洋文化的甚少了解与不重视,加之多年来锦州市海洋资源与海洋生态环境脆弱,海洋生态环保隐患严重,根本原因在于市民普遍缺乏海洋意识。而海洋意识中,最基本的就是海洋环保意识和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环保和海洋资源保护直接关乎人们的海洋经济与海洋科学技术民生,更是切实关乎当代人们及后世子孙的生存与健康问题。如果在锦州百姓的心中连最基本的海洋环保意识和海洋资源意识都难以成为约束,就将为百姓及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健康埋下重大的隐患和威胁,锦州市的海洋经济与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受到严重的制约,继而严重影响海洋参与意识、海洋社会责任意识、海洋兴国安邦意识等海洋意识大局的树立与构建。如此,海洋百姓民生的物质生活与海洋意识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得不到发展,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遭受阻力及重挫。
5 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5.1 切实加强市民海洋文化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及其海洋意识与认知
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总体规模较小,海洋资源与海洋生态环境脆弱、环保隐患严重,加之市民的海洋意识淡薄及对海洋文化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拯救、研究和保护锦州市的海洋文化,加强市民海洋文化教育,提高市民的素质及其海洋意识与认知,挽狂澜于既倒势在必行。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锦州市作为滨海城市及海洋文化资源丰富的涉海性优势,贯彻落实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单位及进渔村工作。如在全市各个社区、各个学校及幼儿园、各个渔村,以及全市各个涉海机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等涉海单位及部门张贴海洋意识宣传画或宣传海报,举办“锦州市海洋文化”专题讲座,扎实深入开展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宣传与教育活动;在全市各个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开设海洋意识教育课程,其中在小学和初中可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融合教学;在各个小学和中学开设海洋常识、海洋科学技术概况和“锦州市海洋文化概况”课程,其中“锦州市海洋文化概况”课程内容可分成锦州市的海洋空间资源概况、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资源概况、海洋文化史、海洋文学、海洋民俗文化及锦州市滨海旅游资源概况等模块,这些课程可与社会常识相关课程融合教学,在幼儿园可将上述课程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形式进行讲授,从而起到儿童海洋启蒙教育与激发儿童兴趣的作用;在相关高校的相关院系增设海洋文化研究专业和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学科或者专业学士点和硕士点,并组织成立海洋文化专题研讨会、举办海洋文化论坛,为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扎实有力做好全市市民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教育,从而促进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加强理论方面学习的同时,更要重视实践引领。可以定期组织全市幼儿园至初中阶段所有学生分别到锦州市博物馆、海洋科学创意馆、笔架山风景区、锦州市中心渔港、锦州港港区及大、小凌河两大入海口和锦州葫芦岛两市分界的大兴堡河口(即西海口)进行参观,并根据参观地点的不同分别选派不同业务领域专业素养扎实的解说员,如精选全市涉海单位及部门的工作人员及高校相关院系及专业教师或在读学生全程为学生详细讲解,定期组织全市涉海各单位及部门工作人员、渔民及船员海洋意识轮流培训教育活动,以及定期利用双休日组织全市涉海单位及部门工作人员及全市小学至大学阶段学生到锦州市三大海滨浴场以及各大滨海旅游景区进行垃圾清理活动,进一步使各年龄段、各教育阶段及各行各业的市民将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入脑入心,切实确保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在市民心中落地生根,从而形成真正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优良海洋社会风尚。
5.2 着力培养海洋文化专业人才
人才是一个行业或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决定行业与产业盛衰成败的关键因素。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当地特色,特别是在海洋文化史、海洋文学及海洋民俗文化等海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处于空白,因而海洋文化及海洋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缺口极大。因此,首先,要依托海洋文化产业创新性与融合性的优势,着力培养海洋文化及海洋文化产业专业人才,为锦州市打造一支专业素养及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都过硬的德才兼备的优秀海洋文化人才队伍。可以依托锦州市高校相关院系与涉海相关专业领域科研院所的有利平台,充分发挥和利用其教育与科研优势,培养专业素养扎实的既精通海洋文化史、海洋文学与海洋民俗文化等历史学、文学、民俗学的专业知识,又精通文化产业、海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管理等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技术及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融合型人才,以及具有创新型思维的海洋文化人才。其次,除了前文谈到的在锦州市高校设立海洋文化研究和海洋文化產业研究学科或专业学士点和硕士点之外,还可以在锦州市具有相关专业且有条件的高校设立“锦州市海洋文化及海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在涉海相关专业领域的科研院所设立“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和“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人才实习基地”,在本市成立锦州市海洋文化或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学会或研究会等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吸引对海洋历史与文化和海洋文化产业有浓厚兴趣及有志从事海洋文化研究及从事海洋产业业务的人才。最后,在培养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对人才思想道德品质与素质的考察,可定期进行德、勤、廉的考核,为锦州市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海洋文化及海洋文化产业专业骨干及后备人才,为历史学、文学、民俗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领域人才向海洋文化及海洋产业领域转轨或与海洋文化领域融合拓宽道路,并提供更多的机遇与更为便利的条件。
5.3 加强海洋环境及海洋资源的保护、修复与治理工作,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度
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的保护直接关乎人们的海洋经济与海洋科学技术民生,更是切实关乎当代人们以及后世子孙的生存与健康。因此,要着力将锦州市海域、沙滩、滩涂及入海河流环境进行保护与修复、治理,将海岸线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及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落到实处。在海域、沙滩、滩涂及入海河流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及海岸线保护工作方面,可以定期利用双休日组织全市涉海单位及部门工作人员及全市小学至大学阶段学生到锦州市三大海滨浴场以及各大滨海旅游景区进行垃圾清理活动。在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方面,要做好锦州市海域野生动植物资源与国家级保护动物斑海豹的保护工作,以及海洋经济鱼类品种与锦州市水产品地理标志“二毛一蛰”的保护、增养殖与放流及伏季休渔严格管理与保护工作。同时,要加大海洋环境及海洋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与监管力度,对在锦州市海域、沙滩、滩涂及入海河流不合理、不合规、不达标排污及随意丢弃垃圾及采捕野生海洋动植物、伏季休渔期非法捕捞等破坏和损害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与严厉惩治。
5.4 全方位发展海洋文化产业,讲好锦州市海洋文化故事
可以依托海洋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充分利用和发挥海洋文化产业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依托海洋文艺、海洋会展两大海洋文化产业专业领域平台及新兴科学技术与新媒体手段,在海洋渔业文化、海洋文化史、海洋文学、海洋民俗文化、海洋会展业及滨海旅游業方面着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切实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传播与传承锦州市的海洋文化,弘扬锦州市海洋文化精神,讲好锦州市海洋文化故事。
5.4.1 海洋渔业文化方面
海洋的历史和海洋文化的历史起源于海洋渔业,因此,远古时期人类的海洋渔业活动就是最早的海洋文化。海洋渔业又是海洋第一产业,更是海洋产业中的基础产业,因此,海洋文化产业离不开海洋渔业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是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最基本也是首要的任务。第一,鱼因与“年年有余”中的“余”字谐音,且因“如鱼得水”“鱼跃龙门”之典故和神话传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吉庆富贵、一帆风顺及事业有成等象征与寓意。多年来,以鱼为形象和主题的画作、剪纸、折纸、陈设、雕刻、刺绣、编织众多艺术品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品。与此同时,植物标本艺术品与昆虫标本艺术品等也广受人们喜爱,可是在这两类艺术品中,唯独没有真正的鱼类制成的鱼标本艺术品,鱼标本艺术品因鱼吉祥的象征及寓意,一经推广上市,必定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青睐。由于经济鱼类皆为可食用鱼类,不属于国家级保护品种鱼类,可进行大量养殖与增殖放流,因此可以依托海洋文艺平台,利用锦州市海域的经济鱼类资源设计并制作生产成干制“海洋鱼标本艺术品”,让海洋鱼标本艺术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干制鱼标本艺术品的优点是较浸制标本艺术品制作加工方法与程序简单方便,易于保存,不易对人的健康造成化学伤害,且除了可制作加工成陈设、摆件之外,还可以制成墙面装饰的挂件与挂画,所以在制作加工时建议采用干制法。同时,可为这些鱼标本陈设、摆件、挂件及挂画等艺术品附制注明鱼的学名、俗称、科属分类、地理及海域分布、生态习性、经济价值及药用价值,写有关于鱼吉祥之意的祝词或关于此鱼的典故及神话传说等的硬质卡片,供人们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学习和了解锦州市海域鱼类的相关知识与文化。第二,在当下抗击新冠疫情及未来应对可能突发新疫情的新形势下,可以依托海洋会展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3D等新兴科学技术,建立“锦州市海洋生物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也可称为数字博物馆或虚拟博物馆,优点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与成本,节能环保,并且在抗击疫情新形势下,能够适应形势,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参观并实现与馆内陈设零距离接触,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海洋生物智慧博物馆通过互联网将锦州市海域的海洋生物及海洋渔业物种如实体博物馆般真实呈现,同海洋鱼标本艺术品设计和制作时一样,要逐一对海洋生物的学名、俗称、科属分类、地理及海域分布、生态习性及其典故与神话传说进行注明与阐述,对于海洋经济鱼类物种要加注其经济价值及药用价值,供各个年龄段人们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进行学习,进一步促进锦州市海洋渔业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等当前新冠疫情结束之后,也可以酌情考虑建立实体锦州市海洋生物博物馆及实体锦州海洋水族馆。
5.4.2 海洋文化史、海洋文学、海洋民俗文化及滨海旅游业方面
在海洋文化史、海洋文学、海洋民俗文化方面,同上文所述关于海洋生物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建议和思路一样,可依托海洋会展平台建立一座以海洋文化史、海洋文学及海洋民俗文化三方面内容为主题的“锦州市海洋文化智慧博物馆”,也将是锦州市第一座以海洋文化及海洋人文社会科学为主题的博物馆,弥补锦州市海洋会展行业只有自然科学领域而没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及在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和发展方面无海洋文化史、海洋文学及海洋民俗文化现象的短板。海洋文化智慧博物馆可由七个场馆组成,分别以锦州市海洋渔业文化史、锦州市海洋盐业文化史、锦州市海运史、锦州市海洋军事史、锦州市海防海疆史、锦州市海洋文学及锦州市海洋民俗文化为主题,这将成为人们了解和领略海洋文化及海洋精神,获取和学习海洋文学、文化史与民俗文化知识的便利与优质平台,使锦州市的海洋文化得以传播与传承。当下新冠疫情过后,同样可以建立实体海洋文化博物馆。海洋文化智慧博物馆与实体海洋文化博物馆的建立都将成为锦州市以及锦州市海洋社会科学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滨海旅游业方面,第一,可以利用“互联网+”、3D和VR等新兴科学技术与新兴媒体、自媒体及可视化技术等技术手段与传播方式,将锦州市的笔架山旅游景区、三大海滨浴场、锦州世博园滨海七大旅游景区及锦州市海域所有海岛与岛礁进行全景、全方位扫描与录制,并为景区和岛区中的各个景点、各个海岛与海礁添加详细介绍,让人们无论天气如何、在何季节及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在当下抗击新冠疫情以及未来应对突发新疫情形势中,均可以零距离饱览锦州市的滨海丽景,同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前来锦州市各滨海旅游景区观光游乐。第二,可以等当前新冠疫情结束之后,将与锦州市海洋文化相关的笔架山风景区、小凌河入海口、大凌河入海口及滨海新区天桥街道西海口村、松山新区水手营子村以及医巫闾山风景区六个涉海与非涉海的景区、入海口与村落看作六个点,每个点分别加设关于锦州市海运史、海洋军事史及海洋文学与民俗文化方面的介绍,使周边居民及锦州市民深入了解和学习本市的海洋文化。同时,可以将六个点与锦州市七大海洋旅游景区、天后宫、滨海新区娘娘宫及锦州市海域海岛与岛礁区共同组成16个点,共计16个与锦州市海洋文化相关的景点,联结形成“锦州市海洋文化主题旅游线路”,且该旅游线路也可与锦州市其他旅游景区线路相互融合,助推锦州市滨海旅游业及锦州市整体旅游业走向繁荣,促进锦州市经济与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5.4.3 海洋文化影视业方面
海洋文化影视,如海洋文化专题纪录片和海洋文化主题动漫片,通过图像、语言与文字的讲解及故事叙述的形式,具有比海洋工艺品、海洋博物馆等海洋文艺与海洋会展两大海洋文化专业领域传播方式更有效,声、形、文并茂地,动态地,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展示给人们,继而加速和加深人们对海洋文化及其精神的理解与领悟,以及对海洋文化知识的汲取与消化吸收,从而加快人们将海洋文化及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步伐。因此,可以依托海洋文艺平台,利用3D或4D技术,有计划地拍摄“锦州市海洋文化专题纪录片”,制作“锦州市海洋文化主题动漫片”。海洋文化主题动漫片可由锦州市海洋渔业文化史、锦州市海洋盐业文化史、锦州市海运史、锦州市海洋军事史、锦州市海防海疆史、锦州市海洋文学及锦州市海洋民俗文化七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可依据历史朝代的演进与划分,以及海洋文学与海洋民俗文化中涉及神话传说与故事的多少酌情划分集数。而海洋文化专题纪录片前边部分单元与集数的划分可参照海洋文化主题动漫片的制作建议,最后增加锦州市滨海旅游业单元,并同样可根据景区数量酌情划分拍摄集数。此外,建议为纪录片、动漫片及电影加配英、俄、德、法、西、意、阿、日、韩、印地语等语言的字幕,收看时亦可选择语种进行播放,如果在锦州有线频道上星播出,则可加配中英双语字幕,一方面供锦州市民及国内外观众领略與了解锦州市悠久灿烂、底蕴深厚又充满神秘与奇趣的海洋文化。另一方面,海洋文化不仅是锦州市等我国沿海城市与地区的,还是全中国和全世界的。
5.4.4 结合地缘区位条件与“一带一路”倡议,开展海洋文化传播与海洋文化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工作
韩国、朝鲜和日本是距离辽宁省最近的东北亚海上邻国,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发展潜力可观,特别是日本和韩国两大海洋大国也是海洋强国,海洋产业发达,海洋文化产业资源丰富多彩,是开展海洋文化交流与海洋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的首选,也是最佳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与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简称《“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中,“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圈定我国的18个省份,其中对辽宁省的定位是完善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可以通过加强与日、韩、朝三国沿海城市及俄罗斯各远东地区城市如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纳霍德卡、南萨哈林斯克、马加丹等在海洋渔业文化、海洋文学、海洋民乐、海洋历史与民俗文化、海洋信仰、海洋节庆、海洋会展、海洋竞技体育等领域海洋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学习他们在海洋文化形式及其产业发展中的优点与精华,应用到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及海洋文化的研究与建设之中。同时,可以通过上文所述的依托海洋文艺、海洋会展两大海洋文化产业专业领域平台及新兴科学技术与新媒体手段,在海洋渔业文化、海洋文化史、海洋文学、海洋民俗文化、海洋会展业及滨海旅游业方面着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借此向日、韩、朝以及俄罗斯远东沿海各地传播锦州市灿烂悠久、底蕴深厚的海洋文化,充分展现锦州市的海洋文化特色,以此为契机促进与日、韩、朝及俄罗斯的海洋文化传播与交流,开展海洋文化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工作。同时,将锦州市特色海洋文化切实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海洋战略中。
6 结语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世界各沿海国家海洋产业的竞争将聚焦以文化为核心与精髓的海洋文化产业的竞争上,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海洋产业领域中崭新的竞争点。锦州市在当前海洋文化传播与传承及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均不佳的情势下,只有着力落实海洋环境及海洋资源的保护与修复、治理工作,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与监管力度,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优良的海洋自然环境与海洋社会人文环境,促进锦州市海洋文化产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只有切实加强市民海洋文化教育,重点提高市民素质及其海洋意识与认知,着力培养海洋文化专业人才及全方位着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强化当前的弱质产业为强势产业,才能确保海洋文化产业在锦州市民心中落地生根,才能切实实现海洋文化的有力传播与传承,才能使锦州市的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在世界沿海各国中真正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扬起滨海新锦州之强劲风帆!
参考文献
[1]孙海滨,刘景毅.锦州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99.
[2]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分省系列地图册:辽宁[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16:95.
[3]锦州市人民政府.锦州市海洋功能区划(报批稿)(2013—2020年)[S].2015:13.
[4]锦州市海洋渔业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锦州市养殖用海规划(报批稿)(2015—2020年)[S].2015:9.
[5]候鸟恋上渤海滩.[EB/OL].中国发展门户网,2016-12-09.http://cn.chinagate.cn/environment/2016-12/09/content_39884861.htm
[6]锦州市海洋渔业局.笔架山简介[Z].2018
[7]锦州市海洋渔业局.锦州海岛名录[Z].2018
[8]牛广臣.锦州通史[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119.
[9]牛广臣.锦州通史[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149.
[10]锦州市海洋渔业局.锦州常见水生动植物图鉴[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8.
[11]“锦州毛蚶、锦州毛虾”正式成为锦州水产品的地理标志[EB/OL].锦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6http://www.jz.gov.cn/info/1024/22600.htm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第126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19-01-17,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cpzlaq/201901/t20190121_6170491.htm?keywords=+126%E5%8F%B7
[13]赵振新,吴玉林.锦州市文物志[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191.
[14]赵振新,吴玉林.锦州市文物志[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215.
[15]徐正英,常佩雨,译著.周礼[M].北京:中华书局,2014.701.
[16]司马迁,杨锺贤(校订).后汉书.二十四史(第一卷)[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238.
[17]班固,杨锺贤(校订).后漢书.二十四史(第一卷)[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86.
[18]赵振新,吴玉林.锦州市文物志[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34.
[19]赵光珍,王太海,刘一.辽宁省海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113.
[20]朱诚如.辽宁通史(第二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368-369.
[21]脱脱.金史.二十四史(第十卷)[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168.
[22]脱脱.金史.二十四史(第十卷)[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2000:281.
[23]朱诚如.辽宁通史(第一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448.
[24]朱诚如.辽宁通史(第二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73-74.
[25]朱诚如.辽宁通史(第二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238-239.
[26]牛广臣.锦州通史[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117.
[27]《中国海洋文化》编委会.中国海洋文化:辽宁卷[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5.
[28]朱诚如.辽宁通史(第一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228.
[29]《中国海洋文化》编委会.中国海洋文化:辽宁卷[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73-74.
[30]朱诚如.辽宁通史(第二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34.
[31]朱诚如.辽宁通史(第二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35.
[32]朱诚如.辽宁通史(第二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47.
[33]朱诚如.辽宁通史(第二卷)[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370-376.
[34]牛广臣.锦州通史[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145.
[35]牛广臣.锦州通史[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184.
[36]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上卷)[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146.
[37]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上卷)[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156.
[38]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上卷)[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157-158.
[39]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上卷)[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348.
[40]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上卷)[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350.
[41]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上卷)[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376.
[42]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上卷)[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384.
[43]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中卷)[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775.
[44]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中卷)[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782.
[45]牛广臣.锦州通史[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96.
[46]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中卷)[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794.
[47]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中卷)[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1160.
[48]曲金良.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中卷)[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1187-1188.
[49]牛广臣.锦州通史[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150.
[50]孙海滨,刘景毅.锦州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17-118.
[51]《中国海洋文化》编委会.中国海洋文化:辽宁卷[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238.
[52]《中国海洋文化》编委会.中国海洋文化:辽宁卷[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6:235-237.
[53]魅力锦州——滨海旅游带:璀璨七星闪耀渤海北岸[N].锦州日报,2019-07-16.
[54]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6-17.
An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Cultural Industry in Jinzhou City
Jinzhou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NG Qing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marine centur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marine cultural industry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ine industry with its innovation, integr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ility, and it will become a new competitive field in the marine industry. Based on the strategic background and ideology of “marine power”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this article defines the meaning of marine culture and marine cultural industry,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culture and marin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marine cultural industry. It conducts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advantag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cultural industry, summarizes the reason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cultural industry in Jinzhou, hoping that this article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spread and inheritance of marine culture in Jinzhou.
Keywords: marine culture; marine cultural industry; marine resources; marine cultural history; marine folk culture; Jinzhou City
作者简介:梁晴(1989-),女,满族,辽宁锦州人,工程师,农业硕士,主要从事渔业、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产业以及海洋经济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