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宿舍人际关系作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劣状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甚至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成长成才。我国高校宿舍人际矛盾多出现在低年级学生间,宿舍不良的人际关系易诱发心理问题。而高校宿舍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工作还存在文明公寓创建不够深入,监督反馈工作相对滞后,心理健康教育欠缺等问题。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与践行,“成才先成人”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以及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可调适性都为大学生宿舍和谐关系机制的构建创造了可能性。应从日常工作、精神文化和个人发展层面思考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際关系机制的构建路径:(一)建立全面的管理及教育机制;(二)建立正视问题、沟通合作的校园文化;(三)学会正确沟通方式,增强自我调适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和谐关系;创建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4-0103-04
引言
进入新世纪,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黄洋室友投毒案等几起高校宿舍恶性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学界内外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的高度关注。为避免此类事件的恶性膨胀,构建积极、有效的干预机制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宿舍和谐关系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庞大的学生群体极大增加了各个高校、院系领导老师及公寓宿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再加上生源地不同、南北方生活习惯差异大等原因,学生之间矛盾多见。因此,宿舍和谐关系机制的构建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
(一)宿舍和谐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三观的确立。整个世界归根结底是一个与人交往的世界,良好融洽的宿舍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与舍友四年的相处,每个人都会在大大小小的摩擦中总结经验并形成符合自己个性的、能与他人融洽相处的交往模式。同时,在这个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也能逐渐树立起符合社会主流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显而易见,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强有力的保障,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时刻督促人们遇事不可情绪化,应根据实际情况理性分析问题、妥善处理冲突。而人际危机往往伴随着心理问题的产生,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好比汽车道上的减速带,冲突发生时舍友的帮助能开阔人的思维,起到缓解矛盾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第三,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大学生活是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要求大学生必须成长为“社会人”。而对于处在迷茫期且身心还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讲,其社会化程度往往呈现出“滞后社会化”或是“过度社会化”的特征。和谐的宿舍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经验,认知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对认知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进行良性引导,帮助其顺利向社会化过渡,尽快融入社会。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现状
1.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以低年级为主。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多多少少的宿舍成员交往困惑,这些问题多数是由生活琐事,如宿舍卫生等引起,也有性格、生活背景等方面的原因。总结发现,冲突多发生在学期中间和学期末考试前后,从年级来看,则以大一大二最为密集,大三大四较少,在问题的解决上高年级学生更倾向于积极采取办法及时处理。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显得过于自我,在新环境中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多倾向于消极被动,舍近求远选择求助父母,甚至置之不理,而非向师长、同伴倾诉,久而久之,与宿舍伙伴关系生疏,亲切感下降。
2.宿舍不良人际关系易诱发心理问题。不良宿舍人际关系容易使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偏向于被动消极地解决问题,或是在发生问题时干脆逃避听之任之,最后造成事态恶性发展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矛盾。对于大学生而言,这样长期的封闭内心,不主动打开心结,极易引发焦躁、自闭、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造成更严重的人际冲突。目前,随着经济政治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的精神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轻度乃至中度心理问题,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则来自于处理不好宿舍人际关系。
(三)高校宿舍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工作存在不足
1.文明公寓创建有待深入。对于文明公寓创建活动的开展,部分学校还存在着只顾回应上级下发的指令,相关投入少,甚至只是个空架子,起不到实质性作用。比如,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内容空洞,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还有的文化活动初衷很好,如宿舍卫生的评比在开展时设置了明确的奖惩办法,意在提升学生参与的兴趣,但因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也就无法激发起学生的自觉性,只是被动应付,长期下去,学生不免产生抵触和厌倦的情绪。由此可见,针对大学生宿舍开展的文明公寓创建活动多流于形式,实际的教育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并不理想,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2.监督反馈工作相对滞后。在大学生宿舍和谐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在发现问题的方式上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反映,这就造成信息来源单一、方式被动;其次,在解决问题上大多属于事后干预,缺乏应有的预防措施和监督力量,冲突源学生对宿舍冲突干预工作多呈现淡漠的态度。事实上,关于学生宿舍矛盾的解决应重在预防,重在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良好的心理引导,学生宿舍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作为很好的教育载体,却由于得不到及时、系统的开发,目前还很难发挥其潜在的作用。已有的监督反馈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更多角色的协同参与。
3.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完善。对于心理危机辅导的干预工作领域,在组织人员教育和帮助学生调解方面存在着干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数量不足(尤其是与在校教学人员不成比例)等问题。对于高校而言,当前宿舍人际危机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力量主要有三部分: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即班主任、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以及医务人员和宿管工作人员,分类虽较明确但这三部分工作人员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相关专业知识不扎实或是与学生接触较少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运行中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二、大学生宿舍和谐关系机制构建的可能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与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它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蓝图前呼后应的一种核心理念。其提出一定意义上起到了旗帜的作用,引领了社会新风尚,是党中央领导人站在国家整体的高度,为激励广大人民群众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而群策群力提出的新的治国策略。毋庸置疑,在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它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已逐渐成为全体在校师生普遍认可、自觉遵守奉行的大学价值理念。它为建设校园多元文化,实现和谐校园、和谐宿舍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良好氛围,也在这个过程中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二)“成才先成人”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转型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到来,与之相适应的多元文化也应运而生。部分高校已经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和育人意识,努力从硬件和软件上为学生提供人性化服务,处理学生问题尽量做到爱心、热心、耐心和富有责任心,为的是强化学生人本意识,使学生在愉快充实的学习生活中充分感受师生友好、生生互助的和谐氛围。学习的道路永无止境,而懂得做人的道理并能落到实处并不是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做到的。高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需要,鼓励教育者自觉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来,以自身良好素养来鞭策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引导大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为对社会、对国家、对集体有用的综合型人才。
(三)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具有可调适性
大学生宿舍功能多样,而高校往往对其定位单一,忽视其内隐性,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隐藏价值。大学生宿舍冲突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但由于它在不同的情境下多由不同的原因引起,问题本身具有很强的可调适性,在化解冲突时应做到“不同而和”,即不管由何种原因引起,矛盾双方和干预者都要积极寻求办法最终达到和谐融洽。如果能做到这些,则能从根源上降低冲突的发生率,尽可能减少对宿舍良好人际关系的破坏程度。由此可见,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具有可调适性,其结果并不完全是消极、悲观的,冲突源若能正视问题,积极主动地沟通,多换位思考,及时化干戈为玉帛,就能避免很多问题。
三、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机制的构建路径
(一)日常工作层面:建立全面的管理及教育机制
第一,借鉴成功案例及具体干预方式。在宿舍人际冲突管理这一领域有很多高校已做出探索,其中不乏一些典型的好实例。例如,湖南师范大学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领导相关工作小组,并在各班设置心理辅导员、心理委员;河南科技学院2008年的“自组织宿舍制度”(即按照性格、爱好等申请自行组建宿舍);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的“一起换宿舍”系列心理辅导活动等。这些工作多以团体训练、理性情绪疗法、自我表露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等为主,在运行初期已有不错的效果。高校在积极探索本校干预机制的同时还应认真学习借鉴外校成功案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为学生寻求更好更具亲和力的干预办法。
第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构建新型心理咨询室。心理危机的干预重在预防,在原有校、院系级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集中整合力量构建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三级预警模式,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咨询辅导;每学期持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设置“树洞——情绪倾诉站”,可供集中存在宿舍交往困惑的学生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在问题解决后由管理员记录下好的办法装订入档;聘请相关专业权威心理专家开展座谈会,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鼓励大学生学习自助、他助小技巧,互相分享交朋友经验,从根本上挖掘其和谐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第三,强调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作为公共课在高校已经成为每一位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不仅如此,在要求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学校应鼓励大学生自导自演与道德、法律主题相关的情景剧,如“大学生模拟法庭”等,在实践中不断夯实所学知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不仅仅局限于厚厚的学历及各种证书,更渴求德才兼具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扎实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上注重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并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相关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完善自身素质,提升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的同时,能在纷乱的人际交往中灵活解决各种棘手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做到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也避免大学生因为不懂法而犯法的悲剧性事件。这不仅能在知识层面上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能在大学生与人接触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恰当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学有所用。
第四,在开展“星级宿舍”基础上实现“明星宿舍”评比。在文明公寓卫生评比活动,如“星级宿舍”的架构基础之上开创“明星宿舍”评比,总结经验继而推出更多全新的方式以激发学生投入活动的兴趣,帮助其树立集体意识。“明星宿舍”评比活动以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宿舍的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和谐、文明、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良好宿舍氛围为目的,可设立包括“最佳才艺宿舍”“学霸宿舍”“五湖四海一家亲”等多个奖项。“明星宿舍”评比活动是宿舍精神的凝练,这项活动的开展对促进高校大学生宿舍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能起到正面作用,可以充分展现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该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还有助于从精神文化层面上展现高校的综合实力。
(二)精神文化层面:建立正视问题、沟通合作的校园文化
第一,挖掘辅导员、班干部、学生间良性互动的正能量。辅导员、班干部是陪伴学生共同走过大学四年最亲近的人,处在一个满是同龄人的世界里,遇到问题时师长同伴的帮助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冲突发生后或者有发生的趋势时,一方面班干部要整合力量第一时间协调矛盾争取及时化解,如不能解决,应尽早向辅导员等有话语权的第三方反映,及时联系院系领导、辅导员共同协商解决,力求在小范围、短时间内达成一个好的结果;另一方面冲突源学生应主动寻求帮助,积极解决问题,忌讳逃避和置之不理,辅导员、班干部、學生间要做到双向互动,通力合作。
第二,推进人际关系类专题讲座和人际沟通能力实操训练的常态化。高校每个学期都应针对学生宿舍冲突典型问题聘请校内外专业人员开办人际关系类专题讲座,向学生普及灵活应对冲突的策略和小技巧,学生可根据自身及身边朋友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讲座种类,或是以年级为单位向所在院系反映共性问题一并集中解决;此外,各院系应多开展群体性趣味活动。例如,以宿舍为单位的角色扮演情景剧、羽毛球小组竞技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奖竞答活动、“爱国颂党”诗文朗诵以及歌咏比赛等文娱活动,意在培养学生角色意识和沟通合作意识,提升共情能力,增进宿舍成员友好感情。
第三,丰富校园课内外集体活动,提升同辈群体间沟通合作能力。集体住宿生活极易出现三三两两的学生小团体,活动范围也仅局限在固定的场所和人员内,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这样的现状急需改变。健康合理的校园文化应该在课堂上大力倡导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鼓励学生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走上讲台体验教师角色;课下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组织以团结班集体,增进舍友彼此友谊为目的的集体性活动,如爱国主义系列剪纸活动、郊游踏青、放风筝比赛等。
(三)个人发展层面:学会正确沟通方式,增强自我调适能力
第一,熟悉并遵守学院及公寓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认真完成学业,还要遵守校规校纪,而宿舍作为四年日常起居的地方更要严格遵守其规章制度。住宿大学生应自觉接受公寓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学生干部、宿舍长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不得刁难、谩骂,甚至恶意相向。住宿应按分配好的房间和床位号,未经公寓管理员和班主任同意不得私自调换。当然,除自觉遵守纪律之外,也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监督和提醒他人,凡发现公寓内斗殴、偷盗、外人侵入以及设备故障等情况应及时向公寓管理人员报告,以便及时解决。
第二,樹立崇高理想,全面提升自身素养。大学生作为报效祖国的杰出人才,要在求学的过程中争做有为青年,合理规划四年大学生活,珍惜在校时间。从大一起就要树立崇高理想,结合主客观因素为自己量身定做职业及人生规划,提前定好就业大方向,做到有条不紊、不骄不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根据兴趣选修大学生礼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课,利用课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全面发展自己。这样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活还能拓展人脉圈,做到内外兼修,交到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第三,主动适应新环境,积极心态面对人生挫折。良好的心态往往能造就意想不到的结果。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环境不能改变,那么我们就改变心态去适应环境。来到一个新学校,任何人都不能保证立刻做到应对自如,都需要一个磨合期,去不断调整自己适应、接受、习惯,而关键就在于与人相处时始终秉着一颗真诚待人的心,有问题及时解决,不推诿。此外,大学新生大多初次离家在外,难免会因为一些小挫折心灰意冷,不知所措,这时候应该冷静分析原因,必要时主动向他人求助,友好融洽的宿舍关系也就随之建立。
第四,灵活运用语言艺术,提升人格交往魅力。大学生正是年轻气盛,急于彰显个性的时候,一旦产生冲突谁也不甘人后,你一言我一语,往往因为一时冲动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俗语道:良言一语暖人心,恶语伤人六月寒。留在人心里的伤疤就像扎在树上的钉子,即使最后拔掉了,也会留下抹不掉的伤痕。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学生如能适当掌握一点语言艺术,就可以在产生口角时起到缓和矛盾的作用,不仅避免了冲突,还能给人留下好印象,人格魅力无形中得到提升,自信心随之建立起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结语
构建合理的宿舍和谐关系机制能起到引导大学生走出人际交往困扰、建立良性人脉,帮助其向社会化顺利过渡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大学校园和谐发展,促进大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培养其健康的人格。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丰富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全面探索,不仅可以为建立宿舍和谐人际关系提供方法,也可以为高校处理学生人际冲突等课题提供依据,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乃至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B/OL].新华网.(2017-10-27).
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3]李海鹏.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浅析[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3).
[4]王占银.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科教导刊,2020(3).
[5]唐丽娟.新时期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说服教育[J].高校后勤研究,2018(12).
[6]魏然.心理健康社会学视域下中国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现象解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1).
[7]潘雪.大学生在宿舍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1).
作者简介:赵文琪(1991—),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单位为晋中信息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