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为例,论述小说人物分析教学策略: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处境;品读对话,描绘人物形象;揣摩心理,进入人物内心;观察环境,全面勾勒人物。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说教学 人物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3-0093-02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其以艺术概括的方式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并将人物置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之中。小说对人物的刻画方式,通常包括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或者对其他人物的态度和反应进行侧面描写,这些描写不仅能够勾勒人物的形象轮廓,还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其配合小说情节的发展。因此,进行小学语文的小说教学,教师应当注重以人物分析作为突破口,通过理解小说人物来揭示小说内涵。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为例,探讨小说人物分析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
一、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处境
要理解小说的人物,首先要将其置于小说所设定的故事背景之中。故事背景就是小说发生的大环境,唯有将人物置于这一大环境中,同时结合故事情节,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了解人物的性格、感受在人物身上发生的种种悲欢离合、体会人物描写的艺术魅力所在。
在开始《穷人》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先对这篇小说的背景进行介绍:这是一篇由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的小说,而这篇小说创作的灵感源自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无论是原作还是本文,均发生在社会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文章所写均是对残酷现实世界的一种揭露和控诉。而列夫·托尔斯泰在写《穷人》一文时,正是俄国历史上农奴制逐步瓦解、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方向发展的时期。该时期的沙皇专制腐朽黑暗,资产阶级和封建农奴主为追求超额利润肆意压榨劳动力,造成俄国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底层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本文的主人公正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穷苦人家。处于这样艰难困苦环境中的桑娜和她的丈夫,仍然毫不犹豫地收养已去世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而并非主要人物的邻居西蒙,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但联系本文背景完全可以推想到,一位丈夫早亡的贫穷母亲带着两个年幼孩子的生活是何等艰难,但她始终不愿给桑娜一家添麻烦,临死前也没有将孩子托付给他們。
学生了解了小说的时代背景,深刻感受沙俄时代渔民生活的艰难,才能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真正体会桑娜夫妇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情操,以及西蒙不愿让别人为难的善良天性,由此对小说人物形象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可见,就人物分析而言,如果没有很好地了解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就不能通过人物的处境来理解人物的表现,最终对人物造成误解或对人物的理解过于浅显,削弱了文章赋予人物的魅力。
二、品读对话,描绘人物形象
人物对话是体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隐藏信息的重要形式。通常而言,小说的对话比较丰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人物之间的对话,逐步塑造出小说所要展示的人物形象。
《穷人》一课的对话主要集中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其包含的信息量巨大,能够反映整篇小说的核心内容。因此,开始课文教学时,笔者注重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分析人物对话,从中挖掘更多的信息,使人物形象趋于立体化。例如,在故事的开头,桑娜在暴风雨的夜晚等待丈夫打鱼归来,自言自语地说:“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笔者提问:“你从这句话中了解到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她根本不知道丈夫现在身在何处,说明渔民打鱼时漂泊不定,而且面临着不可知的风险,这句话是为了表现渔民生活的艰辛和危险。”“连续三句向上帝的祈祷,能看出桑娜非常紧张担忧,表现出她对丈夫的牵挂。”然而当故事发展到高潮,笔者让学生品读桑娜抱回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之后,看见丈夫安全归来却下意识地说的那句“哦,是你”。明明桑娜是那么期盼丈夫平安归来,但真正看到他人时却是这样的反应,并不符合逻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这简单的三个字传递了什么潜在的内容?结合前文思考后,学生进行了这样的解读:“哦,是你”这三个字看似平淡,却隐含着桑娜的惊慌和不知所措,因为自己家已有五个孩子,生活非常拮据,她还偷偷抱回了邻居的孩子,她不知道丈夫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在这种矛盾而惶恐不安的情绪中,人物不可能说出太长且有逻辑或者与孩子无关的其他话来。其实,这句话是为了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而写的,虽然简短,却真实、有力。
在桑娜简单问候了归家的丈夫后,丈夫说:“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渔网给撕破了。倒霉!……我简直不记不得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了。”短短几句话,直接展现了渔民生活的艰辛和危险,也从侧面印证了他们的贫穷拮据。当学生读到这里,不由自主地为桑娜担心:当丈夫知道桑娜贸然抱回孤儿,会不会大发雷霆?会不会把孤儿送走?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丈夫说:“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首先表明了丈夫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听完桑娜的话后,先想到的是孤儿的处境,而不是自己的处境。继续解读这句话,还可以看出很多“潜台词”,丈夫虽然毫不犹豫决定收养两个孤儿,但随即想到了自家生活的拮据,也心存担忧,以至于结巴了起来,而且用了一个“熬”字,说明他充分理解眼下的处境,明白收养孤儿的后果,但仍然催促桑娜“快去”,进一步描绘出丈夫直爽、善良、坚强的性格,最后还强调“别等他们醒来”,意在担心年幼的孩子醒来发现母亲去世,会惊恐害怕,表现出丈夫粗犷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细腻体贴的心。寥寥几句对话,便成功塑造了丈夫这个立体而生动的人物形象。
可见,小说中的对话蕴藏着丰富的信息,教师在进行小说人物分析时,应重视对话的价值,引导学生对对话进行深入品读分析,以获取更多的文本信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三、揣摩心理,进入人物内心
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为读者展示了人物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人物在情境中的真实想法,揭露出人物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所以,对人物进行心理刻画,不仅能增强人物的立体感,同时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真实,具有更高的可读性。在小说人物分析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心理描写作为重点揣摩的内容之一。
笔者在教学《穷人》一课时,便着重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分析揣摩。如当桑娜去看望生病的邻居西蒙时,她的两段心理活动为本篇小说相关人物的设定和处境做了详尽的补充或诠释。第一段心理活动中写到,“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使读者迅速在脑海构建出一个无依无靠、贫病交加的寡妇母亲形象,同时也体现桑娜关心邻居、体贴善良的性格特点。第二段心理活动是在桑娜抱回两个孤儿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一段断断续续、充斥着省略号的自言自语将桑娜忐忑不安的矛盾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她完全清楚自家的境况,深知“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既担忧家庭重负,又心疼丈夫为了养活自己的五个孩子而以身犯险、辛苦劳作,但出于善良的天性和对孤儿的怜爱,宁可冒着被丈夫揍一顿的风险,也要收养他们。学生通过揣摩解读桑娜的心理描写,深刻地感受到她矛盾不安的心情,也体会到她自然流露的母爱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的心理描写,实际上是间接表现人物虽然生活在贫穷的底层,内心却丰富而高贵,使本文表现的人性真善美主题更具说服力。此外,桑娜反复的思考也制造出更多的悬念,牵引着读者的情绪起伏,引发读者对她的担忧与面临的问题的关注,推动着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總的来说,心理描写一方面有助于更多层次地塑造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也配合情节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展现人物更加细腻的情感波动和内心感受,帮助读者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因此,在小说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分析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带领学生细细揣摩人物内心,帮助他们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人物。
四、观察环境,全面勾勒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一定是直白地描写出来,还可以通过他们所处的环境、所表现出的状态来侧面表现。正可谓“环境造就人”,人与自然、与环境是共生关系,人处于什么环境,他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特性。因此,在进行小说人物分析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文中的环境描写,从中挖掘潜在的信息,以全面勾勒人物形象。
在《穷人》一课教学中,笔者重点画出几段环境描写,如“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等,这些话看似在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但“地扫得干干净净”“食具闪闪发亮”“炉火未熄”等内容却能反映桑娜是一个手脚利落、勤俭持家、热爱生活的渔家主妇,她使这个贫穷的家在风暴肆虐的夜晚能够“温暖而舒适”;“几个孩子睡得安稳”,侧面反映了桑娜对孩子妥帖的照顾,体现了她更多的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富有魅力。
此外,西蒙作为小说的非主要人物,往往容易被读者忽略,但文中通过桑娜的观察也透露了她所处的环境,为她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增加了更多的细节。如去世的西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想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体现出西蒙临死前的不舍和挣扎,而她的两个孩子“身上盖着旧衣服”,“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小脚上还包着母亲的旧头巾,与死去的母亲“冰冷发青的脸”呈鲜明对比。作者是想通过这些描写,表现西蒙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努力给自己的孩子最后一次照顾,使他们在这个“潮湿又阴冷”的环境中能够暂时获得安全和温暖,勾勒一个顽强、凄楚、竭尽全力的母亲形象,给了以沉默死者出场的人物更鲜活的性格特点,使她同样成为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可见,环境与人物是密不可分的,学生通过观察环境能够揣摩出人物更多的细节特点及背景信息,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物。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和灵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小说人物分析教学时,应当从作品背景、语言分析、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多方面综合入手,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人物,进而全面了解人物、深入理解小说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作者简介】黄秀娟(1973— ),女,汉族,广西北流人,高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北流市塘岸镇独竹中心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