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特点和作用机制

2021-01-10 21:32:17朱德淳强晟张建斌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艾灸原发性血压

朱德淳,强晟,张建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南京 210017]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慢性疾病,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肾以及血管等多个靶器官损害,加强高血压的管理是我国慢性病控制的重点[1]。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疗法,有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如长期服用增加经济负担,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等。作为中医疗法的艾灸是一种简便有效,不良反应小的替代疗法。1955年,陈大中[2]首先运用艾灸百会穴治疗高血压取得一定的疗效,其后诸多医家对艾灸治疗高血压进行了相关临床探索和研究,发现艾灸治疗高血压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特点与治疗优势,同时初步揭示了其作用机制。

1 艾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特点

对近 30年来各类艾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综合分析发现,治疗 4周后的临床有效率约为66.7%~90%[3-4]。侯宁等[5]对艾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研究显示艾灸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西医药物降压的作用,且在改善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症状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1.1 起效快捷,疗效持久

艾灸降压存在即时效应,起效迅速,且疗效稳定,可将24 h内血压控制在较低水平。安素琪[6]通过研究发现艾灸涌泉穴与口含心痛定都有快速降压的效果。曹晶等[7]发现艾灸百会穴有降血压的即刻效应,快捷的疗效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研究表明,艾灸不仅有着即时降压的效果,还能将治疗效果在24 h内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8]。

1.2 择时艾灸,疗效提升

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24 h血压变化呈现一定的节律性,称为“血压昼夜节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会加剧相关靶器官的损害[9]。有研究[10-11]表明温和灸配合子午流注治疗高血压可有效控制血压并减少相关并发症,根据气血流注的强弱变化“因时选穴”施以温和灸可以起到调整阴阳,纠正高血压的作用。席沙[4]以“子午流注”为理论指导,研究发现,与非酉时艾灸涌泉穴比较,酉时艾灸涌泉穴在降低血压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上具有明显优势。

1.3 未病先防,前期干预

高血压前期是正常血压到高血压病的过渡阶段,又叫正常高值血压。有研究[12]表明,高血压前期者较血压正常者更容易患高血压病且心血管风险明显增加。陆周翔等[13]研究发现热敏灸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前期者高血压确诊率,且能有效纠正患者偏颇体质。付宁等[14]认为热敏灸较传统针灸治疗方法有实现个体化治疗的优点,因此可以有效防治高血压前期。

1.4 既病防变,降低风险

高血压、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异常、肥胖、高龄、吸烟或被动吸烟等都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15],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艾灸不仅能有效控制高血压,还能降低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16]。黄沁等[17]研究发现通过艾灸联合耳穴贴压不仅可以纠正高血压病患者的痰湿体质,还能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温针灸不仅能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的血压,还能降低BMI、体质量、体脂百分率、肥胖度等指标,起到减肥的作用[18]。有研究[19]表明,艾灸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功能,降低血液黏度,进而缓解中风先兆症状和降低中风的风险。中心动脉收缩压(CASP)和中心动脉脉压(CAPP)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20]。和蕊等[21]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降低中心动脉收缩压(CASP)和中心动脉脉压(CAPP),减少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2 艾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艾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主要是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多重调节实现的,相关作用机制有抑制中枢和交感神经兴奋、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应激、减少炎症反应。艾灸降压的作用机制可以协同互补,增强艾灸降压的疗效,因而艾灸降压具有整体性调节的优点。

2.1 艾灸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在血压调控系统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调节心血管系统交感神经活动和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血压的调控。

研究[22]表明艾灸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能控制血压,升高脑干、大脑皮层及丘脑组织中 5-HT、5-HIAA、DA水平和血浆中DA及5-HT水平,降低血浆NE水平,提示艾灸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进而降低SHR大鼠的血压。下丘脑室旁核(PVN)可以通过支配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调节交感神经的活动从而实现调控血压[23]。艾灸热刺激足三里穴可以激活外周感觉神经中的 TRPV1,通过阿片类药物系统降低 PVN神经元活性并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血压反应[24]。温针灸SHR大鼠双侧“心俞”可使SHR大鼠心电图RRI值增加,TV、LF/HF比值减小,表明温针灸可以通过抑制SHR大鼠颈交感神经兴奋性调控血压[25]。

2.2 艾灸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调节作用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对人体的心血管活动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人体内重要的血压调节系统,可以通过参与血管收缩和调控水、电解质代谢实现血压的调节。

针刺、艾灸、针刺联合艾灸均可通过降低二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肾素的活性、减少心钠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含量,降低血管紧张性,改善水钠潴留,减少外周阻力继而实现调控降低血压[26]。非化脓麦粒灸可以降低高血压模型大鼠的血压,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活性是其调控血压的可能机制[27]。

2.3 艾灸对血管内皮的活性物质的调节作用

近年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能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参与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包括内皮素(ET-1)、血管收缩因子(EDCF)、一氧化氮(NO)等,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8]。

艾灸可降低缩血管因子 ET水平并提高舒张血管因子NO水平,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降低血压[29-30]。张宏如等[31]研究发现麦粒灸能降低主动脉组织中RhoA、ROCK1和RhoA、ROCK1 mRNA含量,提高血清NO含量,降低SHR大鼠血压水平,提示麦粒灸可以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从而调控血压,相关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表达来实现的。

2.4 艾灸对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

氧化应激存在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受到外界刺激时机体内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活性氧化物的生成超出机体内氧化物的清除速度,大量的活性氧化物(ROS)的聚集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进一步导致血管组织的损伤和重构,使血压升高[32]。

彭丽辉等[30]研究发现艾灸百会穴能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提高患者的抗氧化能力可能是艾灸控制血压的途径之一。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麦粒灸不仅可以降低丙二醛(MDA)水平,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还能使心肌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表达升高。麦粒灸降低SHR大鼠血压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mTOR的表达,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33]。

2.5 艾灸对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

炎症反应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相关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高血压会加重机体的炎症反应,其中参与反应的炎性因子有白介素IL-6、白介素IL-10、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等。

张宏如[34]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降低SHR大鼠血清内IL-6、ICAM-1、hs-CRP水平,提高IL-10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艾灸降低血压的机制之一。另有实验研究表明温针灸可降低SHR大鼠中内MMP-9、IL-6、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35]。

3 小结

艾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起效迅速,疗效稳定,择时艾灸能提高疗效,在防治高血压前期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艾灸也有一定的临床优势。艾灸降压机制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通过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实现血压的调控,其疗效特点与其降压机制密切相关。

艾灸可以通过对自主神经的调控实现快速起效的疗效特点,并通过调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RAAS的活性起到维持降压疗效的作用[23]。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受到自主神经系统、中枢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炎症因子水平(TNF-α、IL-6)等共同调控[36]。择时艾灸能促进血压节律的恢复,纠正非勺型血压,提高艾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目前高血压前期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有研究提示在高血压前期存在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等[37]。艾灸改善高血压前期,防治高血压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交感神经兴奋、降低 RASS活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有关。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肥胖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一种以糖、脂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38],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是糖脂代谢异常及其诱发多器官损害的重要病理机制[39]。艾灸通过对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调节和纠正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紊乱等改善糖脂代谢异常,是其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的相关风险的重要机制。

目前关于艾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诸多研究成果表明艾灸降压效果客观、有效,但关于艾灸降压的研究仍存在着不足和缺陷。目前关于艾灸降压远期疗效的文献报道不多,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艾灸的降压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以从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及基因组学等方面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艾灸取穴不一,方法各异,尚无明确的标准,需要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索较为规范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艾灸原发性血压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2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稳住血压过好冬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基层中医药(2018年7期)2018-12-06 09:25:38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11-18 16:56:35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4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