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吴连捷,崔建峰
(1.唐山弘慈医院,唐山 063000;2.河北文安县医院,廊坊 065800)
产后性功能障碍指女性分娩后性反应周期一个或几个环节发生障碍,或出现与性交有关的疼痛,多发于产后3~6个月。调查显示,产妇在产后发生性功能障碍的比例为49%~83%,初产妇高达70.6%,严重影响夫妻关系及生活质量[1-2]。研究发现,性激素变化、产道及盆底肌损伤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3]。目前,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广泛应用于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治疗中,通过电刺激可促进盆底肌肉收缩,同时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微循环,促进盆底肌张力恢复,从而改善患者性功能[4-5]。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针灸具有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作用,已有研究证实通过针灸有助于改善性功能障碍症状[6-7]。鉴于此,本研究首次将腹针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应用于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从性功能、盆底肌肌力等角度出发,探究其临床疗效。
纳入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唐山弘慈医院就诊的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 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产次、年龄、新生儿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分娩情况、侧切情况、妊娠期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参照 Rosen R等[8]根据对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共识分类制定的女性性功能量表进行诊断。评价内容包括性欲、性唤起、阴道润滑度、性高潮、性满意度以及性交痛共6项,每项指标6分。参照亚洲女性的性功能量表评分,总分<25分则判定为性功能障碍。
①自然受孕、单胎、足月妊娠者;②新生儿健康;③阴道肌力≤Ⅲ级;④夫妻关系良好;⑤产前无性功能障碍病史;⑥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有精神疾病史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近1年内发生重大不良事件者;④合并有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者;⑤合并生殖系统疾病者;⑥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者;⑦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
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选用南京伟思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RAYEE-A型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苏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2210979号]。患者取卧位,电极贴片贴于腹部,嘱患者分开双腿,压力探头均匀涂抹导电膏,随后缓慢置入患者阴道内,深度 2~2.5 cm,予电刺激和生物反馈,频率 8~32 Hz,脉宽320~740 μs,根据生物反馈信号,调整刺激和收缩部位,刺激强度10~25 mA,时间10 min,参数设置保持不变,再次予电刺激和生物反馈10 min,完成后开展性生活场景的生物反馈模块训练,时间10 min。每日1次。
予腹针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先行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方法同对照组,完成后予腹针治疗。主穴取关元、气海、下脘、中脘,配穴为双侧天枢、归来、气穴及中极。嘱患者排空膀胱,取平卧位,露腹部,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采用0.22 mm×40 mm一次性管针直刺上述穴位皮下,主穴针刺至地部,配穴针刺至人部,留针30 min。每周治疗2次。
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
3.1.1 盆底肌力分级[9]
采用北京御健康复医疗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的kt-2型神经肌肉刺激仪[京药监械(准)字 2011第2260426号]测定,由弱到强分为0~Ⅴ级。
3.1.2 女性性功能量表(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 FSFI)[10]评分
包括性唤起、性欲、性高潮、润滑度、性交痛、满意度6个项目,每个项目最高分6分,总分36分,分值越高性功能越好。
3.1.3 健康调查简表(short-form 36 health survey scale, SF-36)[11]评分
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3个维度进行评估,每个维度最高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3.1.4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2]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 SDS)[13]评分
最高分均为80分,得分越高则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以上各评分和分级均于治疗前、治疗后各评估 1次。
痊愈:性功能恢复正常,外阴皮肤或浅部真菌检验正常,性交顺利。
显效:性功能明显改善,或皮损消退 70%以上,浅部真菌检验正常,性交顺利。
有效: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皮损消退 30%以上,浅部真菌检验阳性,性交不顺利。
无效:未达以上标准。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治疗结束后,采用本院自制“产后性功能障碍干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经预试验,本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为0.85,效度系数为0.1。内容包括干预方法合理性、干预效果、舒适性、干预态度等,总分100分。
非常满意:问卷得分≥90分。
满意:问卷得分70~89。
不满意:问卷得分<70。
干预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5.1 两组临床疗效和干预满意度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和干预满意度分别为94.2%和 96.2%,高于对照组的 80.8%和 7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3。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3 两组干预满意度比较 (例)
3.5.2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分级比较
两组治疗前盆底肌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分级比较(每组52例) (例)
3.5.3 两组治疗前后FSF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FSFI中性唤起、性欲、性高潮、润滑度、性交痛、满意度评分及FSFI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SFI中性唤起、性欲、性高潮、润滑度、性交痛、满意度评分及 FSFI总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FSFI评分比较(每组52例) (±s,分)
表5 两组治疗前后FSFI评分比较(每组52例)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P<0.05
时间 组别 性唤起 性欲 性高潮 润滑度 性交痛 满意度 总分治疗前研究组 1.63±0.32 1.86±0.36 1.60±0.41 1.82±0.54 1.59±0.36 1.62±0.38 10.12±2.16对照组 1.59±0.35 1.79±0.42 1.56±0.38 1.75±0.48 1.52±0.40 1.59±0.42 9.80±2.07 t值 0.608 0.913 0.516 0.699 0.938 0.382 0.771 P值 0.544 0.364 0.607 0.486 0.351 0.703 0.442治疗后研究组 3.76±1.101) 3.41±1.071) 2.95±0.821) 3.18±1.051) 3.97±1.211) 3.57±0.761) 20.84±2.691)对照组 2.86±0.921) 2.62±0.851) 2.14±0.631) 2.64±0.711) 2.84±0.921) 2.91±0.891) 16.01±2.361)t值 4.526 4.169 5.649 3.072 5.361 4.067 9.733 P值 <0.001 <0.001 <0.001 0.003 <0.001 <0.001 <0.001
3.5.4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每组52例) (±s,分)
表6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每组52例)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P<0.05
时间 组别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治疗前研究组 42.04±5.79 43.25±4.91 44.72±5.47对照组 41.28±5.06 44.09±5.27 45.16±5.82 t值 0.713 0.841 0.397 P值 0.478 0.402 0.692治疗后研究组 82.31±7.261) 85.20±7.851) 83.69±8.351)对照组 73.16±6.571) 76.73±7.081) 75.02±7.741)t值 6.739 5.778 5.491 P值 <0.001 <0.001 <0.001
3.5.5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7。
表7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s,分)
表7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1)P<0.05
时间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治疗前研究组 62.59±6.73 61.86±5.62对照组 63.02±6.41 62.17±5.95 t值 0.334 0.273 P值 0.739 0.785治疗后研究组 42.47±3.861) 40.94±3.091)对照组 48.15±4.381) 46.85±4.161)t值 7.016 8.224 P值 <0.001 <0.001
性功能障碍发生因素繁多,包括性激素分泌变化、产道损伤、心理因素等[15]。有文献[16-19]指出,妊娠期在胎儿和子宫的长期压迫下,孕妇骨盆底部会出现纤维变性,导致盆底肌张力降低,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可进一步牵拉骨盆肌肉和盆底神经,导致产后盆底结构及功能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损害,进而引发盆腔功能障碍和女性性功能障碍。因此,临床多采用盆底功能重建的方式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临床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的常用盆底功能重建的方式,其应用于盆底肌肉,通过电刺激环产生盆底肌肉浅层和深层肌肉收缩的本体感觉,刺激患者会阴部与腹部肌肉收缩强度增加,促进浅层、深层肌肉Ⅰ类和Ⅱ类纤维收缩力恢复,从而改善盆底功能,提高性功能[20-22]。陈美娟[23]研究显示,产后早期给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治疗对促进患者盆底功能恢复具有良好效果。贺文丽[24]报道指出,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可有效促进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改善。本研究发现,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良好,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
中医学认为,产后性功能障碍属于“阴冷”范畴,其发病与产后肾阳衰虚、气血亏虚、精亏体弱有关,需以健脾补肾、益气活血之法治之[25]。腹针是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核心的腹部针灸疗法,所选主穴均在任脉上,任脉是阴脉之海,起于胞中,主胞宫,关元为任脉之会,有统调阴经、调和阴经气血的作用[26]。关元穴为“任脉之会”,具有培元固本、温肾益精之功效,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27];气海可鼓动、培补元气;中脘穴是胃之募穴,配合下脘可以调理中焦气机的升降,调理后天脾土,针刺上述四穴可补肾阳、益精气。配合中极、天枢、归来、气穴穴,其中中极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针刺中极可通调生殖系统功能[28];天枢、归来为胃经穴,针刺二穴能调补脾胃,有助于后天养先天;气穴属于肾经穴,针刺具有补益肾气的功效。诸穴合用,可统调经气、补肾气,温养冲任,发挥健脾补肾、益气活血的作用。本研究发现,腹针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患者盆底肌力分级,全面增强患者性功能。邱少红等[29]研究指出腹针具有调理冲任、健脾补肾、激发肾气的作用,可加强生殖系统的气血运行,调节生殖系统功能,促进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症状改善。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针刺关元穴具有调节性激素平衡的作用[30-33]。腹针与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相互促进,从而有效改善治疗效果[34-36]。
受我国传统思想影响,产后性功能障碍并未得到广泛关注,且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较为滞后,发病后多难以启齿,致使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持续存在,而精神心理症状可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37-38]。本研究发现,采用腹针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显著减轻患者 SAS、SDS评分,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这与其性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密切相关,从而明显提高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评分,促进社会功能改善,对促进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对腹针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满意度高达 96.2%,进一步证实该方案是一种易于患者接受的高效治疗方法。
综上可知,腹针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显著,能进一步增强患者盆底肌肉肌力,提高性功能,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且患者满意度高。受随访时间限制,腹针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远期疗效尚未明确,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有待后续工作中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