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延平
(德惠市五台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德惠130325)
随着养牛场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养殖人员通常会选择养殖不同品种的肉牛和奶牛,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展开具体养殖工作时,如何科学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发病率,保障牛健康成长,成为了养殖人员的基本任务之一。本文主要以发热黄疸型疾病为例,对该病症的临床症状、流行性特点和防治手段进行介绍。
当牛在临床上出现高烧不退,眼睛、口腔颜色发黄,舌苔发暗,食欲消减,饮水量提高以及体重在短期内明显下降等情况时,就表示牛可能感染了发热黄疸型疾病。有些牛只由于自身品种的原因,身体表皮本身以黄色为主[1],因此导致养殖人员无法及时发现病症,容易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黄疸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一般与气候环境和饮食习惯有关。而且,各个品种、不同日龄期间的牛都会发生该疾病。主要是由于牛肝胆功能异常引起的胆红素浓度过高,再加上病牛食欲减退后,代谢功能异常,造成了黄疸现象[2]。
黄疸疾病的种类有很多,如何对发热黄疸型疾病进行正确判断,及时找到病原体和致病因,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兽医群体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用肉眼观察病牛的发病情况,并配合触诊来判断病牛有无身体水肿、异常疼痛等情况。同时,需要为病牛测量体温,进行常规血检化验等基础性的工作,以初步判断病症的类型。
为了确定疾病的具体种类,可以对病死牛进行解剖,观察其内脏器官的病变情况,对病变组织进行化验,分析病理。一般来说,病牛出现胆囊异常增大、胆囊壁肥厚、胆汁过多时,就表示其患有发热黄疸型牛病。如果是支原体类型的疾病,则可能会导致血管壁有多处出血点;如果是由于一些虫病引发的黄疸型疾病,则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观察病死牛的内脏,还会发现膀胱积液,且液体以黄色为主。根据不同的器官病变特点,可以提高疾病鉴别工作的准确性。
在进行发热黄疸型牛病的治疗工作时,应重点结合病牛的发病特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分析存在哪些并发症问题,方便对症下药。同时,应当及时做好对健康牛的疾病防控工作。
预防疾病的关键与环境卫生程度、饮食健康、营养问题以及检疫工作的落实情况有关。一般来说,环境过于潮湿和闷热,就容易导致养殖环境中滋生大量的细菌,细菌可以通过唾液、粪便和血液进行传播,有些致病菌也具有一定的传染能力,会导致同一牛舍内的牛都感染该病菌。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黄疸问题病因比较复杂,治疗难度也比较高。
因此,要及时进行环境清洁工作,定期清理动物粪便、清洁食槽和水槽,并做好通风工作。关注牛的饮食卫生,避免由于饲料中携带细菌微生物,而导致牛出现肝胆功能异常的情况。另外,饲料的种类会影响牛只身体中胆红素的浓度,是造成黄疸的关键因素,需要养殖人员引起重视,及时做好饲料营养成分的搭配工作。最后,应当对新引进的牛进行健康检疫,并定期对养牛场内部的牛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接种防疫疾病的疫苗,提高其抗病毒能力。疾病防控工作的实际流程较为复杂,为了获得良好的防控效果,必须要严格管控养殖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合理布置工作任务。
在治疗疾病时,要应用现代化技术收集以往发热黄疸型牛病的治疗案例,分析不同品种药物的使用效果,也要完善疾病诊疗工作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发热黄疸型疾病的致病因素不同,在实际进行疾病治疗工作时,应当及时根据具体的疾病诊断结果来选择相应药物。比如,支原体感染的常用药是土霉素,根据病症严重程度可以选择让病牛口服,或者对其进行静脉注射等方式。如果是因为各种虫病引发的发热黄疸型牛病,则需要先进行虫病治理,然后再考虑恢复病牛肝胆功能的问题。对于病牛的日常饮食,应当合理控制蛋白质的含量。
发热黄疸型牛病是一种新时期养牛场当中常见的疾病,可以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分成不同的疾病类型。由于不同的疾病在诊疗环节中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还需要结合疾病的临床特征、流行性特点,采取常规诊断和病理分析的方式,确定具体的致病原因,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管控病情,帮助病牛顺利恢复身体健康,避免牛死亡给养牛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