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暴力沟通要素的师生对话艺术

2021-01-09 16:24任洁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高中

任洁

摘   要: 非暴力沟通要素表现在四个方面:以客观、深入的观察,合理表达感受,通过平等的对话方式来重视每个人的需要,通过合理的请求来帮助他人。借助这四大要素在师生沟通中的应用,能加深教师对每位学生关于归属、爱和尊重的需要的理解。

关键词: 高中;非暴力沟通;学生管理

一、研究缘起

高中学生在生理上基本已经处于成熟状态,但是他们同时又恰逢青春期,情感充沛,也特别敏感,情绪反应比较强烈。有的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上成熟度的不对等在高中阶段形成了明显的冲突,常常表现为在独立与依赖、勇敢与胆怯之间摇摆不定,他们渴望被关注,又喜欢彰显个性。在这些复杂的情感冲突下,学生开始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对此,学校教育责无旁贷,需要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群体和社会中去,同时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对与化解这些冲突,帮助学生建立独立且健全的人格。在纷繁复杂的学生问题中,教师积极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要,是有效管理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非暴力沟通理论的概念与要素

在生活中,暴力沟通时有发生。那种不恰当的指责、嘲讽、否定甚至沉默,以及随口而出的评价和结论常常形成语言暴力,造成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这种沟通不仅无效,而且影响人们的情绪和生活。为了解决语言暴力带来的一系列沟通问题,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著名的非暴力沟通理论(Nonviolent Communication)。1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通过建立联系使我们能够理解并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后一起寻求方法满足双方的需要。该理论提出的背景主要是为当时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学校项目提供纠纷调解和人际交流培训技巧训练,后来逐渐发展成具有启发性和影响力的和谐语言的原则和方法。2 目前,非暴力沟通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医院、职场等情境中,有效缓解了家庭矛盾、师生关系等,也被视为心理治疗的一种科学性手段。

非暴力沟通以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要素为基础,构建语言交流的桥梁。第一要素:观察。观察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情景下得出,并强调不可以将观察的结果和评论混为一谈,可以观察后有评论,但是避免绝对化的评论。第二要素:感受。感受包括体会感受和表达感受。体会感受需要建立在沟通双方情感联结的基础上,能够有同理心。而表达感受则需要建立在清晰地说出观察结果后,同时,表达感受需要与想法、评判和观点区分开。第三要素:需要。非暴力沟通解释了感受与需要的关系:感受来源于我们内心深层次的需要,要在表达感受的时候也表达清楚自己的需要。第四要素:请求。提出请求要在尊重对方情感并兼顾对方需要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在提出请求时,要用具体详细的语言表达,才能更好地实现请求。1

由上可知,非暴力沟通架构起一个真诚、友善、平等的有效沟通模式,在沟通中要避免指责、说教,鼓励沟通双方真实表达自己和关切倾听他人。作为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教師,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实际工作案例,探讨如何借助非暴力沟通模式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三、非暴力沟通的案例回顾

1.问题的产生

X学生一直在违反校园常规上非常“出名”,翻窗、测验作弊、打架。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已经做了多次沟通,该有的年级警告和处分也一个没落下。然而,效果依旧不明显。某一次期中考试,年级组长一脸无奈地来到了学生处,给笔者看了一个视频。在视频里笔者看到了这个熟悉的身影从学校校门翻了出去,过了两分钟又翻了回来。因为考试还没有全部结束,我们只能按兵不动。

在等待考试结束的这些时间里,笔者从班主任、年级组长处又获取了一些信息,着重了解了X学生在家里的情况。X学生父母长时间忙自己的生意,平时疏于关注和教育X。家里主要靠司机、保姆维持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然而,一旦孩子在学校里有学习成绩不好或者班主任反映在校不良表现时,父亲的做法是直接“揍一顿”。

2.非暴力沟通的实施过程

考试结束以后,X穿着他那双引人注目的鞋子“晃”到了学生处,进门就说:“任老师,我知道我错了,而且我都爬回来,这次可不可以算了?”他努力营造出无所谓的样子,却无法掩饰语气中的紧张。笔者站起来转身走向他的第一句话是“哟,X,你的鞋子不错,是2019年的走秀款吧”。“呀,老师,你怎么知道?!”X忽然绽开了笑容,语调也轻松了起来。看似非常随意平常的对话开头之后,笔者把他带到了学生处旁边的小会议室。在聊天式的谈话过程中,笔者捕获到了很多有意义的信息。比如,他最喜欢文学,他觉得自己也擅长语文,他喜欢写一些文章,有时候会做一些视频,也愿意和他的语文老师分享;又比如他总是觉得自己有振兴家族的使命与责任,但是总觉得自己努力了也没有看到什么结果。在聊天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的确是个语言表达能力很不错的学生,非常健谈。谈到喜欢的事情时,他的眼神中散发着光芒,但谈到父母给他学业上的压力,他的眼神会一下子躲闪开,不愿直视笔者。他也主动坦白,其实每次违反校规的时候,他内心都很后悔,但是做的时候也没有多想,脑子一片空白。

笔者明确告诉他,这次爬墙是要严肃处理的,他虽然有些许无奈,但没有任何抗拒。“所谓的严肃处理,首先,必须要在之前的处分期上延长时间。这个延长的观察期,是你对自我约束界限感的形成与建立。其次,你可以用自己真实的学习能力来换取缩减处分期的机会。”再接着,对话进行得更加顺利。笔者让他自己预设一个分数,只要可以努力达到自己设立的目标,就可以申请提前撤销处分。

3.非暴力沟通的效果

这次关于“违反常规与处分”的谈话就这样愉快地结束后,笔者又和年级组长及班主任再次做了沟通,希望他们要时时跟进,想办法去看见、去发现X的任何一点进步。这次沟通的效果是意料之中的:曾经几乎每周都去年级组长那里刷一下“存在感”的X,自从这次“爬墙事件”后,几乎没有违反常规的行为。班主任和年级组长也反映他学习上明显有了动力。最终一个学期的总评分也提高了5分,几乎到了班级前段。从那以后,笔者每次在楼道里遇见他,他也好像从来不记得自己受处分的事情,也没有要求提前撤销处分。

虽然X还有复杂的家庭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难以矫正的行为问题,但这次的处理方式是一个依靠非暴力沟通方法解决的典型案例。作者通过总结这次案例为解决同类学生问题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案。

四、非暴力沟通成功的经验启示

1.以观察事实、用心倾听的方式来开启对话

在日常学生管理中,难免会遇到对规矩和界限意识淡薄的学生。但是,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要尽量客观去了解看到的事件和结果,不带有任何道德评判1,这才能真正开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观察。如果那天看见他的第一句是“X,你怎么想到去爬墙的”,这样的谈话无疑就对立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后续谈话也很难推进。教师以这双引人注目的“鞋”作为开启谈话的切入口,也是给自己情绪缓冲的机会。学生反复犯错却依旧高调行事的背后一定有成因,因势利导,教师将学生行为释放的信号作为非暴力沟通的契机。

在X来学生处之前,通过向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对这个学生他的家庭情况综合了解,也让沟通更基于事实。比如教师了解到X的父母对孩子缺少陪伴和关心,以及父亲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些客观信息对教师精准分析学生问题的成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倾听是开启对话的基础。在了解基本信息后,教师没有直接下出结论和带有情绪,而是用耐心聆听的方式获取更多信息。比如,X同学其实是非常想要取得好成绩,也想要得到周围同伴们的认可,但是他并不知道怎样的方法才是合适的。与此同时,由于父母长时间疏于管教,孩子从小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而父母对学业并不客观的要求又给了他很多的压力,但他又无法应对这些压力。这些倾诉让教师获得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X同学本身有颗向善与向好的心,而他的情绪冲动主要来自父母与他关系的疏离,由于他在少年时候没有足够的安全感积累,所以一旦感觉被冒犯,或是因为长时间伴随他的挫败感,都会启动他的攻击性自我保护机制。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他和同伴相处时,一旦感觉“被挑衅” “被无视”时,他总是容易情绪失控。

2.以表达感受、觉察需求来深入对话

在面对复杂的学生行为问题时,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常常以权威者身份自居,也好为人师,习惯性批评他人2,所以教师在践行与学生进行基于非暴力沟通的第二因素——感受时,应该以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既要把学生看作成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又要诚实地表达自己。比如,面对案例中的学生再一次违反学校要求时,如果一味追问“你为什么不听老师的话”“你的处分又要升格了”,这样带有一定的暴力色彩的言语,就没有办法使对话平等深入下去。教师在对事实客观了解、观察的基础上,需要向学生如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我是渴望了解你的”“我很想知道你成长中的故事”,这样的对话沟通方式可以营造安全感,保障非暴力沟通有效開展。

由于这个学生的问题是反复出现的,所以寻找问题的症结和关键点就更为重要。教师依旧要通过非暴力沟通技巧进一步打开对话,即以继续观察来加深感受。教师不再以自己的主观意愿来代替学生的现实存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构建同理连接,教师在对话中逐渐明白学生内心感受是什么,症结在哪里。

3.听取他人的需要给予理解,了解自己的需要给予反馈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实现有效沟通,建立良好关系,但是对于这类反复违反常规、违反校纪校规行为的校园事件,教师也不能回避合理的惩戒。因为高中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惩戒的目的依旧是教育学生。教师明确了自己内心的需要,同时,通过与学生深入的对话,学生也坦诚了自己的想法,他在语文学科上的学习态度、面对父母对于自己学习成绩时的压力,其实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需求:他希望被认可、被关注。在谈到学习压力时学生闪躲的眼神也显露出他缺乏自信。因此,基于彼此需求清晰的基础上,教师开始找到解决问题的症结:帮助学生通过树立自信心来建立安全感。

4.以提出请求而非简单命令来实现沟通目的

在非暴力沟通技巧中,“提出请求”的方式的确可以找到更加积极的解决办法。结合之前的沟通基础,教师逐渐找到了第三要素“需要”:要帮助这位学生建立内心的安全感,只有学生自己真正建立安全感,他才可以逐渐减少行为叛逆,杜绝行为冲动的发生。教师在基于充分认识“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请求,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最具有智慧的做法是,通过请求让学生深刻感受到 “被看见”,被他人认可了自己的价值。教师最后请求学生“展现出真实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以达到几分作为要求,这样做,一方面想让X通过成绩一步步提升来慢慢增加自己内心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因为达不到某一个具体分数,会丧失自信心,回到原来的状态中去。这种请求的做法既尊重了学生的情感,又兼顾了学生的需要。

在面对这个学生的问题时,教师希望X内心向好与向善的本质可以被更多人看到,更可以成为他自己获得内心安全感的来源,所以教师又将沟通的结果和相关教师再次做了请求,希望他们想办法去发现X的任何一点进步。这个做法也是一种“请求”的反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沟通后的感受、想法。

任何学生问题的出现一定有其复杂的成因,师生交流时,核心不是要去解决问题,而是理解学生话语、行为背后内心深层次的需要,留给学生继续自我探索、自我认知的空间。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才能不下定义或者不带判断,同时恰当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请求。

非暴力沟通技巧在多年的应用实践后被广泛使用,笔者也以一个复杂的案例进行实践并且收到了明显的沟通效果。以客观、深入的观察;基于自我连接的体会感受后合理表达的感受;通过平等的对话方式来重视每个人的需要;通过合理的请求来帮助他人,而非改变他人以迎合自己。1 通过这四大要素在此次师生沟通中的应用,教师加深了对“每位学生都有归属、爱和尊重的需要”的理解。2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高中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