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深圳市新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学习建议(二)

2021-01-09 15:11彭淑芳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35期
关键词:名著深圳中考

彭淑芳

(五)名著阅读指向真阅读、注重阅读方法、关注价值引领

深圳中考语文卷2015年开始将名著阅读纳入考查范畴,经过几年的不断变革提升,呈现出指向真阅读、注重阅读方法、关注价值引领的特点。

1.指向真阅读,注重阅读方法

2021年深圳中考语文卷名著阅读要求从表格中的四个青年中任选两个,论证青少年成长需要什么能力。以主题阅读的方式对《简·爱》《朝花夕拾》《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本书进行对比阅读,综合分析,归纳概括,提取四位人物的共性特点。这类题目,脱离了浅表的识记积累能力层面的考查,综合考查学生的关键阅读能力和高阶思维,学生唯有 “真阅读”和“深阅读”,通过主题阅读、对比联读等方法进行深入阅读,才能够在这道题目上有出色表现。

2.注重价值引领,关注自我成长

2021年深圳中考语文卷名著阅读采取主题整合的方式,选取了《简·爱》中理性自尊的简·爱、《朝花夕拾》中热爱读书的青年鲁迅、《红星照耀中国》中不怕困难的红小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刚毅坚强的保尔·柯察金,让学生从四个青年中任选两个,论证青少年成长所需的能力,无论是从语段材料还是题目题干要求,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引领性,为现实生活中自我成长提供有益的借鉴。

(六)写作贴近社会生活,考查思维深度,唤醒情感体验,导向自我成长

2021年深圳中考作文,要求以“这创意,让我激动不已”为题,写一篇文章,内容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体现了以下特点:

1.贴近社会生活,考查思维深度

历年来,深圳中考题都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唤醒学生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实现真实化表达。如2018年“我与深圳细节”、2019年“因为有我”、2020年“见证美好”、2021年“这创意,让我激动不已”。2021年中考题“这创意,让我激动不已”,不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还体现了深圳作为创新之都的特区精神,并与基础部分的“深圳精神”、名著阅读部分的“青少年成长”相互呼应、内在统一。引导学生透过社会生活的表层,深入背后的内蕴,引导学生发掘“创意”背后,令“我”激动不已的深层原因,这也实现了对学生思维深度的考查。

2.唤醒情感体验,导向自我成长

深圳历年中考作文题都非常注重“我”的存在,如,2016年“我的表情包里没有”、2017年“我的动力源”、2018年“我与深圳细节”、2019年“因为有我”、2021年“这创意,让我激动不已”,都非常明显地凸出了“我”的地位与价值,注重唤醒学生自我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我与生活、我与社会、我与时代、我与城市、我与他人的关系与影响,通过社会生活汲取生命的养料,获得生命的滋养,实现自我成长。

三、学习及备考建议

2021年深圳中考语文卷呈现出重視综合素养、注重情境运用、重视方法考查、重视思维能力、关注社会生活的特点。因而,我们的语文学习,也要相应围绕这些特点,训练自己相应的能力和素养。

(一)基础部分稳扎稳打、把握趋势、灵活学用

1.夯实基础,全面备考

基础模块考查的是学生最基本的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夯实基础,厚实积累,注重落实,扎实掌握基本知识(包括字音字形、词语意思、标点符号、修辞知识、语法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古诗文等),提升基本能力和核心素养,并能够联系生活,学会在生活实际和真实情境中灵活学以致用。

今年积累与运用部分只考查了字音字形、词语及关联词语运用、语法语体知识(短语结构类型、词性、文体常识、修辞手法)、病句修改、语言表达运用,但并不意味着其他知识点(例如排序、仿写续写、对联、广告语等)以后不考,只是限于试题容量,在命题过程中有所取舍而已。取消考试大纲后,根据“依标据本”的命题原则,课程标准及教材范围内的所有知识和能力,均在考查范围内。尤其是统编教材新增部分的内容,如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究、课后语法修辞、古诗文诵读等内容,甚至是教材单元训练点、课后习题训练点等,均可能成为中考改革创新的考查方向。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切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必须在夯实基础、厚实积累、扎实落实的基础上,形成能力,提升素养,拓展迁移,灵活运用。

2.把握趋势,重在学用

在取消考试大纲,“依标据本”命题的大背景下,2021年中考语文卷作为深圳新中考的首次亮相,其试题结构和考查内容固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并不能奉为圭臬,完全照章备考,重要的是掌握命题的特点和趋势。例如,今年古诗词默写部分为“古诗默写”,没有出现文言文默写。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文言文退出了默写考查舞台,《课程标准》附录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7~9年级61篇诗文中有20篇为文言文,教材中部分文言文篇目后面也明确要求背诵。因而,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务必要按照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扎实落实,丰富积累。另一方面,往年默写分值方面,一般提示性默写为8分,理解性默写为2分,今年理解性默写分值增加为4分,从8+2改为6+4模式,释放了中考命题结构的变化趋势,即减少机械记忆试题的比例,提高试题的思维含量,识记层面的考查相对减少,而理解层面的考查有所增加,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基于此,我们要在识记的基础上,加强理解、内化、吸收,并能灵活运用。

(二)阅读部分注重积累、强化体验、重视方法、关注能力

1.古诗文阅读学在课内,重视基础,形成能力,功在课外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2021年深圳中考语文卷并没有对诗歌阅读进行考查,但深圳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适应性考试(九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出现了古诗鉴赏题,再纵观全国各地大多将古诗鉴赏纳入考查范围,这就给我们释放了一个信号,古诗词的阅读也应该成为重要的学习备考内容,古诗词的学习,在强化背诵默写的同时,注意文学文化常识以及古诗词鉴赏知识的积累。

根据前文分析,课外文言文阅读虽然语段是课外篇目,但所考查的知识点、所涉及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都是课内学过、训练过的。文言文要注意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尤其是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的词等)、常用文言虚词、特殊句式等,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义推断方法、文言句子翻译方法、文言句子断句方法、文言篇章主题理解方法等基本的阅读方法,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课内学法、课外用法的目的。

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重在关注生活,多元阅读,提升思维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由多种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材料组合而成,需要学生综合调动自己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归纳,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关注自己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就近年的命题特点来看,深圳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语料选材大多呈现紧贴社会、紧跟时代、彰显地域特色、体现学科融合的趋势,因而,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留心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时政热点,拓展自己的阅读广度,丰富自己的阅读素材,进行生活化阅读、多元化阅读、综合性阅读,并且关注阅读过程,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品位和思维品质。

3.文学类文本阅读重在落实语文知识,关注阅读方法,提升综合素养

(1)夯实基础,落实语文知识。教材所选篇目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性文章,这些文章能让我们学习到字、词、句、段、篇章等各类语文知识,以及文体特点、语言品析、篇章结构、人物塑造、主题表现、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文章品读知识,这些是我们在完成文学类文本阅读时所必须具备的语文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文学类文本命题的特点,弄清楚选文的文体特点、主题偏好、考点类型、答题规范等相关要素,明确学习方向,方能有的放矢。根据前文试题分析,深圳中考语文卷选文偏向于选择融人、事、情、理于一炉的散文,因而,同学们在学习时,就要重点掌握散文的文体特点及其阅读赏析技巧。

(2)关注阅读方法,提升综合素养。重在学法用法,方能应对自如。统编版教材格外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单元提示、课前预习提示、自读课文旁批、课后阅读提示等都有相应的阅读方法指导和要求,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紧接着,在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黄河颂》的课后积累拓展部分,便介绍了批注阅读法。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法的习得,形成阅读能力,涵养语文综合素养,以不变之素养,从容应对多变之文本。

4.名著阅读重在扎扎实实真阅读,注重阅读方法,强化阅读体验

(1)摒弃伪阅读,扎实真阅读。从2015年将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范畴,到今年从原本的对浅表信息的考查,转向对深层信息和阅读能力的考查,这就意味着以导代读、阅读纲要、靠识记常识、突击背诵人物形象和故事梗概等“伪阅读”的方式已经不可能应对考查了,唯有潜心静读,将名著阅读落实在每一天,养成阅读习惯,扎扎实实真阅读、深阅读,才能达到名著考查的要求。

(2)注重阅读方法,强化阅读体验。统编教材构建了“教读+自读+名著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教读与自读为整本书的名著阅读做了方法上的铺垫。同时,统编教材“名著导读”部分还专门为名著阅读安排了读书方法指导,采取“一书一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方法指导,例如“《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西游记》精读和跳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等,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名著阅读方法,同时,也意味着在名著阅读考查时,也可以考查阅读的方法。只有掌握并运用阅读方法,扎扎实实进行名著阅读,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基于目前名著阅读注重考查高阶思维,重在体现学生的个体阅读体验这一特点,同学们在阅读名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强化有“我”的痕迹的阅读,读出自己的发现,读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并通过阅读思考寻找答案,打通阅读体验与生活体验之间的联系,内化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才能真正实现名著阅读的价值。

(三)写作部分重在关注社会生活,注重情感体验,学会创意表达

1.关注社会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历年来,深圳中考语文卷作文题均呈现出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城市文化、貼近学生自我的特点,旨在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射到社会生活当中,学会关心社会人生,关注生活的城市,留心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成为一个温暖的社会人,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困守在自己的小天地中。要写好作文,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城市变化与城市特色,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发现鲜活的写作素材。

2.关注情感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就意味着,写作一定要有写作主体“我”的存在。通过前文的试题分析,我们也明确地了解到,深圳历年中考题,都非常注重凸显“我”的地位与价值,重在引导学生表达“我”与生活、“我”与社会、“我”与时代、“我”与城市、“我”与他人、自我成长的独特体验与思考。因而,我们要关注自我的情感体验,要抓住那些影响“我”、触动“我”、启发“我”的瞬间以及人和事,在作文中要基于真实的生活体验,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与思考启悟。

3.关注写作知识,学会创意表达

如果说关注社会人生,关注自我情感体验,是为写作提供了血肉和灵魂,那么,关注写作知识则是为写作提供了骨架。有了写作素材,有了写作主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知识、一定的表达技巧,才能将素材有效整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思。因而,在平日学习中,一定要注重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掌握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技巧,让文章写作之“术”,更好地为我们所要表现的“道”服务。同时,《课程标准》提出“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近年来,“创意表达”也逐渐成为共识。深圳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适应性考试(九年级语文学科试题)作文题就体现了这一特点,要求以“变”为主题,在任务A、B、C中任选一个任务,其中,任务C就是“展望未来,想象四十年后的深圳或者你的变化,写一篇想象作文”。这就给我们释放了一个信号,未来作文考查,可能更加开放,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更大,更加鼓励多元表达、创意表达。因而,在平时的写作练习时,我们也要尝试打破原有的写作习惯,尝试创意表达,多角度、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写作素养。

猜你喜欢
名著深圳中考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中考“三数”大扫描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