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的传承发展及其现实启示

2021-01-09 16:09牛婧
理论与现代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忧患意识现实启示传承发展

牛婧

摘要: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的生成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自觉运用,对中华优秀治理文化的自觉传承,对百年治党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忧患与图强的互动转化中不断探求真理、修正错误、开拓进取的历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经验,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断增强忧患意识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加强忧患意识教育长效机制,注重党员干部消忧弭患能力建设。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生成渊源;传承发展;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1)06-0061-0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同时在新的征程上,我们也“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1]。越是前景光明、成就辉煌的时候,越要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特别是要不斷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治党治国的一个重大原则。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新时代防范化解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重要法宝。

一、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的生成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2]。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的生成绝非偶然,而是具有内在的生成逻辑,蕴含深厚的理论根基、深沉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经验。

(一)从理论渊源来看,增强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自觉运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生成的根本理论依据。始终保持忧患意识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对矛盾分析法的自觉运用。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和根本动因,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而事物的发展趋势和道路则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其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道路却是迂回曲折的,发展中的矛盾经过扬弃,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征程中,一直保持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到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是“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3]。因此,既要对“世界进步的情况和光明的前途”充满信心,又要“把困难想得更多一些”[4]1163,对复杂道路保持清醒。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运动、矛盾转化和辩证否定等基本原理的深刻把握,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深切的责任感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在百年峥嵘岁月中经受考验、保持定力、把握主动,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二)从文化渊源来看,增强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治理文化的自觉传承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5],其中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色,是千百年来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基因。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警世良言,到“安不忘危,盛必虑衰”的清醒劝谏;从“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的经验教训,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无不展示着深刻的“安危”“治乱”“存亡”的治国理念和智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反复证明:忧患意识强烈,则政治清明、社会进步;忧患意识淡薄,则往往是社会动荡、政权颠覆。从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治国理政思想中汲取智慧,在忧患中诞生、成长、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忧患意识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过程中不断攻坚克难、转危为机。

(三)从历史渊源来看,增强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对治党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的重任,以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为积淀,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源于对治党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从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政治报告时警醒党的高级负责干部“要有这种精神准备,准备对付非常的困难,对付非常的不利情况”[6],并一口气讲了17条困难;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反复强调“改革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问题是要搞得比较稳妥一些,选择的方式和时机要恰当……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7]267。从江泽民告诫全党要“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8]575;到胡锦涛要求全党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9]659。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关于居安思危、防范风险的重要论述,讲得很多、也很深刻,这些重要论述是“治党治国很重要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10]223。由此可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逐渐内化的,是中国共产党一个鲜明的精神特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原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这是从百年治党治国经验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为当前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11]。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忧患与图强的互动转化中,不断探求真理、修正错误、开拓进取的历史。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实践中总结出的治党治国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开拓进取夺取革命、建设、改革新胜利的重要法宝。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民族危亡、人民疾苦之忧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1]。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的中国共产党,目睹国家四分五裂、人民穷困交加的悲惨状况,立志复兴中华,救民于水火。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她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敢于团结、依靠人民群众,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以此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实践,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危亡、人民疾苦的忧患意识。毛泽东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和革命形势的基础上,要求全党清醒认识“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12],二者相互勾结,成为“压迫和阻止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的东西”[13]633。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不仅“在物质上,掠夺普通人民的衣食,使广大人民啼饥号寒”,还“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13]455。尽管革命斗争艰苦卓绝,但毛泽东仍激励全党要坚定必胜信心,相信中外反动派“是一定要被打倒的,人民民主势力是一定要胜利的”[14]1031。以救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还时刻关注自身建设问题。毛泽东反复告诫全党,国际国内形势“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困难条件”,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依然存在着缺点”[14]1093,“应该提起充分的警觉”[14]1031,为了人民的利益,随时准备坚持真理、修正錯误。以此为警醒和动力,中国共产党战胜了革命道路上的种种风险考验,经过28年的浴血斗争,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关于国弱民困、政权和执政地位巩固问题之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的重要转变,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转变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朝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目标继续探索的执政党。新中国的诞生举国振奋,然而面对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保持了清醒的头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的实践,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对国弱民困以及政权和执政地位巩固问题的深切忧患意识。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4]1438,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改善工人和一般人民的生活,唯其如此人民政权才能巩固起来。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经济生活停留在古代”[4]1430,如果再不努力改变这种状况,“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15]因此,全体党员干部 “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4]1428。毛泽东反复强调,面对胜利全体党员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1438-1439。以“两个务必”为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不断化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的困难挑战,尽管曾经历曲折,但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伟大成就,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有力保证,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于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改善不快之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探索,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对综合国力不强和人民生活改善不快的深切忧患意识。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近30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生产力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国家贫困落后的面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邓小平在深刻分析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不无忧虑地指出“由于底子太薄,现在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之一”[16],因此全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进入21世纪,中国所面临的形势“总的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8]129,主要是综合国力不强。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和很不安宁的世界,“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8]575。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必须增强忧患意识”[9]659。为了尽快提升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邓小平反复告诫全党,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一方面,要打破本本主义和僵化思想,坚持思想解放;另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和惩治腐败,加强党的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7]314,这两件事要结合起来,须臾不可松懈,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不能前进,就会停止生机,甚至“确实有失败的危险”[7]313。以此为警醒和动力,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和从严治党,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为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有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正在跨越一个转守为攻的历史瓶颈”[17],“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18],要想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既要以史为鉴,又要立足现实,“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19],唯其如此才能在时代前进潮流中化危为机,赢得发展的主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改变。从世情来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孕育风险挑战。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引用英国文学家狄更斯名言来描述当今世界:“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他认为,“今天,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一方面,“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10]476。处于世界大变局中的中国,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风险挑战。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各种外部的质疑、压力和阻力也随之增加。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存在警惕甚至敌意,“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他们或明或暗制造麻烦和事端,企图围堵和遏制中国。事实上,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政治图谋从未停止,由于新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泛起,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复杂,中国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从国情来看,国内改革发展进入转型期和攻坚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跨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是长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日益显现,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增多,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几近极限。当前,中国正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和突出环境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从党情来看,“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20]9。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大大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领导力和战斗力。但是,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依然严峻,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20]61依然尖锐,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而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告诫全党,面对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客观现实,中国共产党人“要牢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牢记‘两个务必’,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21],以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去认识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和挑战。

三、新时代必须一以贯之地增强忧患意识

事非经过不知难,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回首百年征程,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使我们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苦斗争面前不退缩。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立足新时代的新情况、新特点,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增强党员干部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一以贯之增强党员干部的忧患意识。

(一)必须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断增强忧患意识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对于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忧患意识淡薄现象,有的在成绩面前骄傲自满、乐而忘忧;有的安于现状、斗志全无;有的回避矛盾、无忧无虑;更有甚者贪图享乐、生活奢靡,这不能不引起警惕和反思。一讲到忧患意识,就会有人提出谈问题、讲忧患是消极保守的体现,会局限党员干部的格局,丧失发展信心。这实际上是对忧患意识本质的理解不够深刻。忧患意识绝不是患得患失、悲观沉沦的非理性情感发泄,而是在忧患中仍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努力寻找突破困境、走向光明的方法。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断增强忧患意识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22],可谓危机并存、危中有机。为此必须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起来考虑:一方面,坚持底线思维,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另一方面,必须以“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和过硬的“斗争本领”[23] 223,敢于在风险挑战面前迎难而上,敢于在危机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做到既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23]220。唯其如此,才能防止发生战略性、颠覆性错误,才能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行稳致远。

(二)建立健全加强党员干部忧患意识教育的长效机制

忧患意识教育是党内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牢固树立党员干部的忧患意识,一个重要举措在于从党内教育的总体部署出发,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忧患意识教育长效机制。所谓忧患意识教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将忧患意识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相结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教育等多种方式,警示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克服乐而忘忧、回避矛盾、安于现状等消极思想,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深切的责任感和昂扬的斗志,不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忧患意识教育长效机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第一,明确忧患意識教育的价值导向,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科学忧患观。所谓忧患观一般分为两种[24]:一种是从个人利益出发,以满足个人需要为目的而形成的狭隘的非科学忧患观;另一种是打破个人本位主义,将个人对其前途命运的思考与国家发展、人民需要有机结合,主动担当起关注国家民族整体利益和责任使命的豁达的科学忧患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的重任,其强烈的忧患意识就是源于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源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当前面对各种复杂形势和风险考验,在党性教育中要讲清楚共产党人“忧什么”“为什么忧”“怎么忧”的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道理,摒弃心中的“小我”和“私利”,常怀爱国爱民之心、忧国忧民之情,以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忧患观,紧紧依靠人民来化解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第二,丰富忧患意识教育内容,提升忧患意识教育深度。首先,加强党的理论教育,这是深入推进忧患意识教育的根本前提。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增强战胜风险挑战的能力。其次,加强国内外形势教育,使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当前执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既要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面临的发展机遇,坚定“四个自信”,又要看到国内外形势变化所带来的发展风险,做到知危图安。再次,加强历史教育,使党员干部从历史经验中找到抵御风险、克敌制胜的法宝。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积淀着深沉的忧患智慧,蕴含着宝贵的思想精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历史,要特别注重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共党史的学习,加强对近现代中国国情的了解,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把握,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在实际工作中吸取应用、引为警戒。第三,健全忧患意识教育机制,推动忧患意识教育常态化。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忧患意识教育,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推动忧患意识教育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一方面,构建学习培训机制,将忧患意识教育列为党内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三会一课”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增强忧患意识的重要论述列为党员干部日常学习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并形成科学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监督考核机制。另一方面,构建组织领导机制,形成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忧患意识教育的局面。深化忧患意识教育,要强化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职能,形成党委领导、齐抓共管、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构建组织有力、领导科学、效果显著的制度体系,以组织保障推动忧患意识教育向纵深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三)注重党员干部的消忧弭患能力建设

忧患意识是一种建立在危机感和责任感之上的积极的前瞻性智慧,解除忧患最根本的途径是社会改革甚至革命。将所思所忧转化为奋发向上的图强动力,最终落实为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这是增强忧患意识的根本落脚点。为此,党员干部要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担当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胜意志,不断提高化解风险能力,提升为人民群众消忧弭患的水平,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实践中践行共产党人的宗旨。一方面,以强国富民为目标,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让群众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以强党为目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审视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自我。唯其如此,才能在面临风险挑战时“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5],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2]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EB/OL].(2014-06-30)[2021-09-10].http://www.gov.cn/govweb/xinwen/2014-06/30/content_2710225.htm.

[3]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

[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习近平: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EB/OL].(2014-10-14)[2021-09-10].http://cpc.people.com.cn/n/2014/1014/c64094-25827156.html?id=5laz4.

[6]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92.

[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7-12-27)[2021-09-05].http://cpc.people.com.cn/gb/n1/2017/1227/c64094-29730489.html.

[1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3.

[1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9.

[1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63.

[17]鄢一龙,等.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9.

[18]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發展重大问题[J].求是,2021(2).

[19]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7-07-27)[2021-09-12].http://www.gov.cn/xinwen/2017-07/27/content_5213859.htm.

[2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2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1-01-11)[2021-09-12].https://www.ccps.gov.cn/xtt/202101/t20210111_147076.shtml.

[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4]魏继昆.居安思危——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2021-09-01].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risis Consciousn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Its Realistic Enlightenment

NIU Jing

Abstract: It is a major principl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 to always maintain the crisis consciousness. The generation of the CPC's crisis consciousness stems from the conscious application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he conscious inheritance of China's excellent governance culture, and the profound summary of the experience of governing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for a century.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leading the Chinese people to constantly seek truth, correct mistakes and forge ahead in the interactive transformation of hardship and strength. Drawing wisdom and experience from the Party's history, we must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e meaning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constantly enhancing the crisis consciousness, establish and improve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to strengthen education on their crisis consciousness, and at the same time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worry and trouble elimination ability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Key word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risis consciousness; generation origi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realistic enlightenment

责任编辑:翟   祎

基金项目:2017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课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研究”,项目编号:TJSZZX17-006。

作者简介:牛   婧(1986—),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忧患意识现实启示传承发展
东北抗联精神对我军改革强军实践的现实启示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中原文化与文晓村新诗创作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警惕美国别有用心的“忧患意识”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