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蕾
(山西和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西晋中 030600)
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断尝试施工技术的优化和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和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管控是非常必要的,这些措施可在达成建筑目标,维护建筑施工安全性的基础上,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为自身发展提供助力与支持。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的应用和落实,对于预期目标的达成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作业开展前,会按照建筑工程要求、投入资金占比、物资供应情况等信息,制定合理的建设目标,按照目标要求规划施工内容,科学选择施工技术,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从而高效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要求和条件的落实,满足预期目标要求,优化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的科学性,是解决工程中存在问题,保证各环节施工质量、进度符合合同要求的关键,可有效降低施工环节资金成本支出,为企业节省更多的资金支出,巩固企业竞争实力,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同时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可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消耗,维护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以建筑工程为例,为了强化地基,减少其形变与渗透性,多采取地基处理技术。地基处理应实现保证建筑地基承载能力、形变及稳定性要求。地基处理的常见方式有压实地基、夯实地基、换填地基、注浆地基、微型地基加固及预压地基等。粘结强度桩属于复合地基,多应用于高层及超高层项目。CFG 桩作用主要是依靠褥垫层与基础之间连接,适用于一般及坚硬土质。因桩体的强度与模量要大于桩间土,在荷载条件下,CFG 桩的桩顶应力大于桩间土的表面应力,为此,此类桩基可以将所受荷载向深土层传递,以减小桩间土所受荷载。这样,由于桩的作用使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变形减小,再加上CFG 桩不配筋,桩体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作为掺和料,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
在设计复合地基时,应在基础与桩和桩间土之间设置褥垫层,此为复合桩基的核心。基础下方位置褥垫层是否设置对其地基受力有很大影响。如果不进行褥垫层设置,其承载特性将与桩基础承载特性相似,桩间土将无法发挥其承载作用,也就不能实现复合地基效果。基础下设置褥垫层,桩间土载力的发挥就不单纯依赖于桩的沉降,即使桩端落在好土层上,也能保证荷载通过褥垫层作用到桩间土上,使桩土共同承担荷载。
就CFG 桩而言,在施工时,施工人员应确保场地较为平整,且CFG 桩顶预留不能少于2m 的土层,之后再依据施工场地的具体标高,对来下钻深度予以精确的计算,如图1 所示。在开钻施工前,还应对垂直度及桩位予以核算,而在CFG 桩钻进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障碍物,应马上暂停钻进以确定原因,以此避免桩孔倾斜、偏移等问题。
图1 CFG 桩施工
(1)测量技术。在主体结构施工作业开展前,需要施工人员开展测量工作,确定主体结构位置、高程、尺寸等参数,了解现场地质情况,分析沉降等问题出现的可能,以推动后续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在测量过程中,要根据现场实况科学选择测量仪器设备,注重测量结果精准性,并通过以计算机系统的连接,自动完成数据分析和处理,获取精准参数资料。
(2)钢筋施工技术。钢筋结构作为主体结构的主要承重部分,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以下流程开展:先检查钢筋质量,对比图纸设计内容,确定不同类型钢筋适用范围,调整钢筋材料,保证钢筋笔直度。将加工好的钢筋材料按照图纸要求安装到指定位置,安装中需先进行梁钢筋安装,再开始板钢筋的施工,最后开展保护垫层的设置与浇筑作业,注重钢筋施工质量。钢筋施工采用绑扎和焊接方式维持结构稳固性,施工完成后需要检查质量是否合格,避免焊接不牢等问题的出现。
(3)模板施工技术。模板施工中,模板材料选择以企业经济条件及工程需求加以科学选择,通常是以木模板为主,不过也有使用液压爬升模板的。之后按照规定流程完成模板制作及安装即可。
(4)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包括原材料质量检查、比例调配、拌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各环节。施工中要求工作人员做好各环节作业的把控,避免裂缝等病害问题的产生。对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混凝土施工中要利用超高泵来维持混凝土材料运送的及时性,以免因初凝引起质量问题。
组织计划是指导施工作业顺利开展,保障现场施工管理效果的基础作业。在组织计划编制中,工作人员需对现场展开细致勘察,全面获取数据资料,之后根据工程要求加以分析,完善组织计划内容。计划书涵盖的工程项目内容有工程项目类别、工程进度规划、工程质量管控、突发事件的预防方案等。工程的项目规划是工程进度与质量的保障,只有计划全面合理,才能加快工程的进度,促进建筑施工的高质量完工。
首先开展图纸审核。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管理难度也会有所上升。管理人员需要科学选择管理技术和手段,以保证施工作业的有效落实。为此,在施工作业开展前,管理人员应先开展图纸审核,了解和掌握图纸内容,明确各环节施工要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和规划管理工作,完善人员及设备的配备,提高管理质量。
其次,做好管理人员培训,掌握专业技术。建筑工程施工中涵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多,管理人员需完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参与定期培训活动,以期在管理中发挥自身作用,快速识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推动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同时,管理人员也可通过自学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为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1)在采购环节内,采购人员要先熟悉采购清单内容,掌握材料性能要求,采购中对供应商资质加以审查,检查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质量,以对比分析的方式选择出价格低廉、质量有保障的供应企业,确保材料供应质量。采购人员自身需对材料的各项性能要求有所了解,准确辨识哪些材料符合施工要求,以免不合格材料的混入,增加质量问题的出现概率。
(2)存管。材料在进场检验合格后要存管在指定位置,便于后期使用。而材料存管位置应根据材料种类、性能要求加以科学划分,分开保管,并做好防潮、防腐处理,减少相互干扰或外界环境对材料的破坏,提高材料利用率。特殊材料要予以重点关注,提高材料质量,控制成本支出。在材料的摆放上需做到整齐,这样有益于材料的拿取和补充。针对出入库的材料,应进行详细登记,定期盘点库存要,标注材料的数量和用途,以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材料的使用状况,方便材料的补充。
(3)过程管控。监理部门、施工管理单位应协同作业,制定常见问题专项治理任务书,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大材料利用率。同时在材料使用过程中,安排专人监督和控制,减少资源浪费或不科学应用。
(4)现场安全把控。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使用的特殊材料,需设置专项管控方案,加大现场安全把控力度,以降低危险系数,优化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应加强交流沟通,进行经验分享,对常见的安全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合理控制措施。再者,建立施工安全调查小组,随时随地的在施工现场展开检查,深化施工团队的安全意识,加强对施工团队的安全培训。且重视施工现场的自我防护,及时佩戴安全帽等防护设备。
现场施工管理的复杂性强、存在的交叉作业较多,为保证现场施工质量,还需要加大人员管控力度。这里的人员管理分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两部分。企业要改善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构建专业管理团队,增强管理意识,正确看待现场施工问题,及时向上级反映安全问题,以加强现场施工秩序性。施工人员的管理除了要求具备正确的施工意识外,对施工人员的技能要求也有所提高,施工人员必须做到规范性操作,避免事故问题的出现。监理单位人员应发挥自身职能和权限,做好现场监督和控制,对于未按照规定要求操作的人员给予相应处罚,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中较为重要的两部分内容,工作人员应加以重视和把控,逐层安排工作内容,做好人员、材料、技术的管理工作,以推动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提高建筑施工发的综合效益,加快现代城市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