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比较

2021-01-09 06:15钟尚鸿梁文琪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20年4期
关键词:椎间盘腰椎间盘准确率

钟尚鸿,梁文琪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湛江,524023)

0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中非常多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发病原因多为外伤导致,最终使得患者的腰部持续存在疼痛症状,疾病发生部位主要位于患者的马尾神经与脊神经,发病后,患者会出现明显腰部或下肢疼痛,一些患者甚至出现膀胱功能障碍,对其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及时就诊治疗[1]。当前,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方式主要为CT与MRI检查,这两种方法虽然在临床中的应用都比较广泛,但最终的诊断效果与准确性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2]。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且已经确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62例,研究了腰椎间盘突出采用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现将详细的研究内容介绍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摘选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且已经确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62例,随机抽取出31例,设定为A组,行CT检查;其余31例设为B组,行MRI检查。A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0~68岁,年龄均值(52.37±4.86)岁;病程:1个月~5年,病程均值(2.39±1.26)年;B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31~69岁,年龄均值(53.34±5.33)岁;病程:2个月~6年,病程均值(3.01±1.89)年;且对比2组病患者资料显示(P>0.05),具有对比价值。

入组标准:所有患者均与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标准相符;存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特征。

排除标准:存在其他脏器损伤者;合并有其他急慢性疾病患者;生活无法自理者;认知、精神以及交流存在明显障碍,无法正常配合检查诊断者。

1.2 方法

A组:行CT检查,仪器选择128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定位扫描,相关的参数设定为:扫描层厚设定为3 mm,倾斜角设定为±30°,层间距设定为1 mm,矩阵参数设定为256×512。检查时,确保扫描层面平行处于患者椎间隙的中心线,对患者的腰椎L3/4-L5/S1当中的三个椎间隙进行常规扫描,每一个间隙扫描的层数为6层,并对其骨窗与邻近软组织进行全面探查,检查获取图像在经过技术处理之后,交由2位放射科经验丰富的医生采用双盲形式进行阅片,同时对诊断结果进行判断。

B组:行MRI检查,仪器选择SIEMENS1.5T高场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检查时,选对患者开展全面性的矢状面SE序列检测,再依据SE顺序完成成像投影,获取图像经过处理后,由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并判断患者是否为腰椎间盘突出。

1.3 指标观察

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对比2组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诊断准确率。

1.4 数据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2组的检查诊断结果

检查结果显示,B组诊断的准确率96.78%与A组的90.32%相比略高,但2组结果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见1。

表1 检查诊断结果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青壮年患者为疾病高发群体,已经成为对我国居民健康影响最严重的骨科疾病之一[3]。腰椎间盘突出的诱发因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外伤以及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等,使其腰椎间盘受到内外作用力的双重影响,导致患者的脊柱内外力学平衡性降低,最终表现为椎间盘出现突出,椎间盘出现突出后会引发压迫体系与神经根等病理现象,引发腰部、下肢等疼痛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4]。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类型,在临床诊断工作,需要结合疾病诊断机制与症状表现进行判定,以降低疾病的误诊率或漏诊率。近几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临床针对椎间盘出现突出的诊断机制也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提出在该疾病诊断中可以从影像学判断角度入手,通过影像学扫描,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如最为常用的影像诊断技术CT与MRI扫描技术[5]。

CT与MRI技术均是当前临床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重要方式,是该病诊断应用频率最高的影像学技术,其中的CT诊断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检查中,分辨力比较高,扫描的范围也比较大,可以更加清晰地将患者的腰椎间盘的形态、密度以及椎管情况等显示出来[6]。腰椎间盘突出采用CT检查的主要征象是软组织块影,一般以新月状或者是丘状居多,椎间盘往后或者是侧方突出,神经根受到突出椎间盘压迫,无法见到硬膜囊前间隙,突出椎间盘内部可以见到点状或者是块状高密度影,椎间盘明显钙化。国内许多研究报告也显示,CT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时,在椎间盘钙化、积气、椎体边缘以及大小增生等方面的检查更具优势,此外,CT检查方式的耗时更短,医疗费用也相对比较低,在许多基层医院均有广泛运用,临床普及度也更广[7]。

MRI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检查时则是软组织分辨力更高于CT,可以实现多方位、多参数的成像,可以避免排除骨骼伪影可能对影像效果造成的影响,提升对椎管内病变的检出率。有研究报道,在部分椎间隙狭窄比较明显的患者中,采用CT检查无法明确进行诊断,但采用MRI则可以将患者T1WI对病变椎体、椎间盘以及附件等组织解剖结构都清晰地显示出来,同时将T2WI对病变位置形态和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均显示出来,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更可靠的脊髓、硬膜囊以及神经根参数,让其更准确地区分脱出髓核结构[8]。李鑫等[9]的研究结果也显示,CT扫描用于鉴别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当中的准确率均低于MRI,且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时,可以将患者的脊髓、硬膜囊受压变形以及软化情况均清晰的显示,临床诊断价值更高。本次研究也显示,B组患者诊断结果准性96.78%与A组的90.35%相比略高,但是经统计对比显示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显示,CT与MRI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但MRI诊断的准确性略高,但同时MRI检查的时间与费用也高于CT,因此,临床诊断可以依据患者的意愿与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诊断方式。

综上所述,MRI与CT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均可以获得良好的诊断效果,其中MRI的诊断准确率高更高,但是CT诊断的时间更短,扫描的速度更快,且医疗成本更低,临床普及度更广,因此,在实际的临床中,可以结合患者具体的病情、意愿,选择最佳的诊断方式。

猜你喜欢
椎间盘腰椎间盘准确率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